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伟斌 《教书育人》2012,(26):50-51
21世纪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人最根本的是生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应当遵循人的生命规律。生命不保,谈何教育!让学生幸福健康成长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学校坚持特色办学,以防震减灾校本课程为突破口,成为福建省首批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并以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东孚模式"为依托形成有特色的生命教育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引领学校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前提下,我校一直以"加强校本课程整合研究,深化艺术教育办学特色"为宗旨,积极进行探索和教育教学实践!在不断地实践和探索中,我校也形成了极具鲜明个性的办学特色。现将我校在"加强校本课程整合研究深化艺术教育办学特色的策略"中的方式方法做如下总结。  相似文献   

3.
正学校文化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创建具有独特品质魅力的学校文化,是提升教育内涵的重要方面。学校文化是土壤,孕育着学校精神;学校文化是根基,生长着学校特色;学校文化是力量,提升着学校品质。用文化引领教育,用文化经营学校,是一流学校走向成功的基本策略。我校在文化立校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以"山"为切入口来建设学校文化,名曰"仰山文化",形成了"三寻三求"的学校文化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4.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更是推进学校教育创新的巨大力量。我校将"榕文化"与生命化教育进行融合,积极探索具有园南特色的生命化教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师生员工工作、学习和生活等行为方式的总和,它可以促进生命个体生长拔节。文化引领是教育管理者的大智,是教育管理的重要手段。我校在"发展潜能"这一文化主张的引领下,通过开展"个人潜能秀""潜能大舞台""潜能展示台""潜能活动节"等富有成效的特色活动,滋润着生命个体幸福成长。  相似文献   

6.
鄂汉东 《考试周刊》2013,(49):167-168
<正>学校文化建设,对于促进学校自身发展和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学校崛起于"众校之林"的核心要素。根据时代发展的需求,我校践行了基于"尊重生命,享受教育"理念下的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从"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实施学校文化建设,提升办学品位,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一、以制度文化创新建设为保障,建立人性化的激励机制。要创新"尊重生命、享受教育"理念引领下的现代学校管  相似文献   

7.
21世纪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让学生幸福健康地成长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福建省夏门市东孚学校,学校坚持特色办学,以“防震减灾”校本课程为突破口,成为福建省首批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并由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东孚模式”为依托形成有特色的生命教育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引领学校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孝"文化背景下的学校感恩教育实践探究,中小学将形成包括一个体系、两个融合、三个层次、四个境界在内的具有德育特色的基础教育学校文化,并立足于感恩教育的五个维度探索出生命教育中的"孝"文化建设的六大有效路径,从而积极培养学生"孝行天下"的良好品德。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小学以传扬艺术大师刘海粟先生的艺术精神和艺术教育精神为宗旨,以"办适合师生生命成长的美学校"为办学愿景,以"培养人格健全、气质高雅的一等公民"为培养目标。2014年6月,"小海粟"艺术特色项目被列为江苏省小学特色文化建设工程项目。在"小海粟"艺术特色项目建设的观照下,海小的书法艺术教育又呈现出了别具一格的发展样态,从课程开设、特色教学、优质教研、成果辐射几方面,突出了自身的发展特点和优势。  相似文献   

10.
生命教育思想主张以生命为教育的基点,为生命的成长创造条件,促进生命的完善,提升生命的价值。学校开展生命教育,就是要把对生命的尊重、理解、关爱、信任、成全,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体现出来。学校发展需要文化引领,关注生命教育,把生命教育特色渗透到学校文化建设之中。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充分挖掘其管理与育人的价值,构建以生命教育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当下乡村教育艺术课程被轻视,儿童学习情境感、生长力等存在缺失.基于乡村学校的特殊文化背景,以高雅艺术为核心,架构审美和人文素养为核心的"全美"艺术特色文化课程体系,有助于提升乡村儿童的艺术素养、审美气质,引领他们追求美好志向,润泽有意义、有情趣的美丽人生.  相似文献   

12.
学校提出"和文化"办学理念,经过校情诊断和建构,形成精神文化体系,为生命立"魂";为呈现学校物态文化,经过动线调查研究和规划实施,为生命立"场";为实现师生价值追求,搭建师生发展平台,为生命搭"台"。在办学主张的引领下,厦外附小致力于生命关照教育,让每一个生命因教育而美好。  相似文献   

13.
正学校的目的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学校的管理是文化的浸润和影响,从而形成核心价值观,实现对师生的价值引领和精神境界的提升。近年来,我校在深入学习教育理论和躬行教育实践中,在师生交流、座谈、反思的基础上,形成了"文化立校,幸福育人"的办学理念,确立了"营造书香氛围,构建幸福校园"的办学目标,把幸福教育作为办学思想。2011年我校被市教育局命名为  相似文献   

14.
唐建龙 《上海教育》2012,(Z1):32-33
学校文化应该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特殊文化,是由全体师生共同创造、积淀和秉承的,并为其成员共同遵循的理念、精神、价值观;也是规章制度、行为方式、物质设施等的整合和结晶。它是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凝聚人心的精神引领,起着"以文化人"的功效。其本质意义在于影响和制约学校内人的发展,其最高的价值在于促进学校内人的发展。2008年10月,我校"开发校本资源,弘扬民族文化——南汇一中培育现代公民实践研究"的研究项目被上海市教委教科研处批准立项为上海市规划课题。多年来,我校通过一系列的"实践一反思一再实践一再反思一总结提升"的探索,不断强化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引领学校师生发展,滋养师生人文素养,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中国教师》2013,(9):F0002-F0002
<正>文化是教育生产力,是学校办学的软实力近年来,我校全力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氛围,通过学校文化建设,引领学校走上文化兴校之路。"雅致"的物态文化物态文化是指学校的校园环境、场地设备和教学设施等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我校在物态文化建设上立足校园面积小的实际,以"雅致"为格调,在教学设施、学习设施和生活设施的建设方面,贴近  相似文献   

16.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创建具有独特品质魅力的学校文化,是提升教育内涵的重要方面。学校文化是土壤,孕育着学校精神;学校文化是根基,生长着学校特色;学校文化是力量,提升着学校品质。用文化引领教育,用文化经营学校,是一所学校走向成功的基本策略。我校在文化立校方面做了一些积极探索,形成了"三寻三求"的学校文化建设路径。一、寻查薄弱环节,对症下药求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黄胄艺术实验小学坐落在北京市朝阳区美丽的西坝河畔的中里社区,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宁静、淡雅,凸现了学校的文化底蕴。多年来,我校秉承"尊重与发展"的办学宗旨,结合学生生源实际,形成了以学生多元需求为基础、"让生命阳光般多彩的"的特色目标,构建了以艺术教育为中心的校本课程体系,让生活在学校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发展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对我校而  相似文献   

18.
学校文化建设绝不能是凭空而起的海市蜃楼,需要长期的实践、思考与沉淀,是在长年累月的办学历程中悄然融入学校骨髓里的精神元素。我校从教育的本位出发,进行学校文化的特色思考、散点梳理、体系构筑与领域支撑,以期达成"教育为人的发展服务,为人的生命奠基"的教育理想。  相似文献   

19.
篆刻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艺术,融书法、绘画、雕刻于一体,含蓄多意、余味无穷,是一门以美寓意、以美养心的高雅艺术。在"志美教育"办学理念的引领下,我校自2001年起创建学生篆刻社团,并将篆刻发展为全校普及的校本课程,至今已坚守了近20年。本文将从物态环境、内在体系、支持平台三方面例谈"志美"篆刻文化课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2014年1月,教育部出台《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目标,学校艺术教育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必须充分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和功能。"近年来,我校(江苏省海门市通源小学)创造性地把艺术教育纳入学校文化特色——新生命教育之中,从生命的高度审视艺术教育,从生命的意义角度构建艺术教育,从生命的价值出发推动艺术教育,让每一朵生命之花在艺术教育中美丽绽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