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曾经在师大附中工作,给我一些在思想教育理念上的启发,即教育工作者必须有两条信念,一条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另一条是"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我们现在的父母,我们的老师都爱学生,但是我感觉很多老师、很多家长不知道怎么去爱。爱学生最主要的是要理解学生,父母爱孩子最主要的是要理解孩子,要相信孩子,同时要和孩  相似文献   

2.
前段时间去德国探亲,那里的异国风情让我眼界大开,不过让我感触更深的,还是德国人对孩子的"善良教育"。在德国,孩子出生后,父母最需要做的有两件事:一是教育孩子学会自立;二是教育孩子从小就要有爱心,即"善良教育"。德国人对孩子的"善良教育"首先从爱护小动物开始。在很多的德国家庭中,都有小猫、小兔、小狗、小金鱼等小动物。这些小动物并不完全是家庭宠物,而是父母有意为孩子准备的"实物教材"。父母手把手地教孩子如何喂养、护理小动物,使他们在动手照顾小动物的过程中学会体贴入微地照顾弱小生命。  相似文献   

3.
正魏书生曾说,"做教师不做班主任太不上算。"做班主任不拿起笔,我觉得同样"不上算"。班主任比一般任课教师,与孩子有更多的接触机会和教育机会,能够遇到教育孩子的更多具体问题和生动案例,因而自身储备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增加了更多的碰撞,教育智慧在"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中得到了更多的刷新。教育灵感转瞬即逝,班主任需要一支笔,及时记录教育中的反思和收获。  相似文献   

4.
正这本近二十万字的书,我一个上午就读完了。之所以如此吸引我,一是书里的一些人物和故事,在我的教育生活中也出现过,觉得很熟悉;二是对书中蔡兴蓉老师的想法和做法很感兴趣,潜意识里就与自己有个对比;三是从文笔见其性情,蔡老师仿佛在跟读者拉家常,不温不火,不急不躁,娓娓道来,意味深长。《走在孩子的后面》,这个题目就值得玩味。是"走",而不是"跑"或"赶",因为教育是慢的艺术,自有其节奏和韵律,不能快也快不了;是"孩子",而不是"学生",就越发显出教育对象的活泼灵动而非循规蹈矩;  相似文献   

5.
我们每天都有一些时间花在路途中;接了孩子匆匆往家赶、带孩子乘车去商场或公园、牵着孩子的手悠闲地散步……这些时间无论是长是短,是急是缓,只要有心引导,短短的5分钟,就可以利用路上的所见所闻、所谈所问使孩子得到有效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袁坚 《父母必读》2020,(3):26-27
在教育和引导孩子的方式上,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我们要和孩子做朋友,但是什么叫和孩子做朋友呢?可能很多家长并没有非常透彻地去思考过这个问题,反而我看到了一些变形的做法,比如,在与孩子交往的过程中,有些家长嘴上说着“和孩子做朋友”,却在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时,仍然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上,这最多不过是在“迁就”孩子,根本就不能称之为和孩子做朋友。  相似文献   

7.
爱的教育     
正在从教生涯中,我经历过形形色色的学生个案,从中真正感悟到原始、粗暴的教育方式已远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只有真爱才能教育人、感化人。只有用真诚的心去感化学生,用真诚的爱去引导学生,才无愧于"教师"这个神圣的称号。我的学生很"酷"今年暑假一开学,我就发现徐海发同学打了耳孔,而且还纹了身,一身的"二流子"习气,一看  相似文献   

8.
林佩瑶 《辅导员》2013,(16):48-48
<正>曾经有人这样说过:爱自己的孩子的人是人,爱别人孩子的人是神。当然,我不想当神。但是我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是真诚的。春风化雨,只有当老师真心爱着自己的学生,把爱的阳光播撒到每位学生的心田时,教育工作才能真正开始。一、以心育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更是一名班主任应该具有的师德核心内容,师德的核心内容更在于"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在日常教学管理中要用爱去感动学生,用爱去教育学生,用爱去管理学生,但仅仅停留在简单的爱上是不够的。我们还要了解和研究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对学生充满爱心和信任和支持,以心育  相似文献   

9.
邱美芳 《学子》2015,(5):45
陶行知认为,学生具有惊人的创造潜力,相信学生、尊重学生、解放学生就能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发挥出来。而我们的孩子大都还处在多学、多练、多记、多考的状态,这样不仅抹杀了学生对数学学习趣味的需求,而且抹杀了孩子的创造力。我们应该给孩子提供一个创造的学习环境,多给孩子一些主动权,这是教育的需求,时代的需求!学习是孩子的事,我们不能做主,更不能包办,只有"我要做、我要学"的学习才会有创新和提高的空间,我们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知  相似文献   

10.
李彦 《宁夏教育》2007,(6):73-73
从跨进师范大门的那一刻起,我就与孩子的教育问题搅在了一起。走上工作岗位,成天和一群孩子打交道,但我却没有真正去深入研究孩子的教育问题,总以为做个尽职的教师,教会孩子知识就行。  相似文献   

11.
"愿孩子是一粒幸福的种子,在我们这片爱的土壤里生根、发芽。"一次听教育讲座,汤普逊老师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特别是那一句"我们要做孩子生命中的贵人",让我久久不能平静。静静的夜空,繁星闪烁。我们身边这一个个孩子,就像那一颗颗亮晶晶的星星,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就能看到每个孩子身  相似文献   

12.
我曾经在师大附中工作,给我一些在思想教育理念上的启发.即教育工作者必须有两条信念,一条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另一条是“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我们现在的父母,我们的老师都爱学生,但是我感觉很多老师、很多家长不知道怎么去爱。爱学生最主要的是要理解学生,父母爱孩子最主要的是要理解孩子,  相似文献   

13.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一篇耐人寻味的短文.我在教学时紧扣"弱小"一词,通过生生及师生之间心灵的对话,谛听孩子内心深处的言语,让孩子们懂得要不甘于做弱小的人,勇于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赏识教育""情感教育""爱心教育"的推广普及,学校、家庭、社会对我们的孩子一片溢美之词,确实做得好,必须要表扬,做得不够好甚至不对,也要尽量从中"发掘"闪光点,进行表扬鼓励。我们的学生就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对表扬鼓励慢慢由兴奋到习惯最后变得麻木,对偶尔出现的批评表现得十分抵触。无论哪个年段,我们都可以看到,孩子拿到老师精心准备的奖品,固然很开心,但很少有孩子真正是为了这个学习目标去努力的。同样,一旦有孩子犯错  相似文献   

15.
正一线教师在接班时常常会遇到一些情况比较特殊的学生,面对这些学生,教师如果能根据各自的实际,营造适合他们成长的特定环境,那么这些特殊学生就有可能在我们的教育影响中得到转变,走上成功的学习之路。一、家庭与学校有效联动,转变"受责打"学生的学习态度刚接过四(2)班的数学教学时,我去上任教师那里了解这个班学生的学习与家庭情况,当上任教师介绍到小洋时提到他因为经常不主动做,或不做家庭作业,几乎每天都要被父母体罚,学习成绩也很一般。我听后,为这个孩子的家庭教育感到伤心,并希望通过改变他的父母的教育方式,转变他的学习  相似文献   

16.
"你想到了什么?是一只小鸟。你的想法真有趣。"我正在和低年级学生一起讨论他所画的奇形的黄颜色区域。我很不理解学生创作的画面,所以好奇地问。他的回答让我真切地想知道为什么。孩子说:"这块颜色是小鸟,他正在快乐地飞。"孩子的想象力真让我佩服。我随口问:"你觉得它幸福吗?""幸福。"简单的答案却让我深思,什么是"幸福"?对小鸟来说,幸福也许是指自由飞翔。对孩子们来说,小鸟的幸福就在这块黄色的有趣的造型中,可孩子们的幸福又在哪儿?对教师来说幸福又去哪儿找?新教育的诞生,使我懵懂地意识到孩子们幸福了,教师才能幸福;教师幸福了,孩子们才能幸福。朱永新教授说过新教育是"幸"教育,是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在这样的教育生活里,作为美术教师的我想去课堂中找寻那种幸福。  相似文献   

17.
潘石屹 《少年文摘》2012,(12):92-94
都知道潘石屹有两个儿子,一个叫潘让,一个叫潘少。父母都是公众人物,但这两个孩子却很少在公众场合露面。"我是我,他们是他们,别把我们搅和到一块儿!"听起来很是铁面无情,这也是潘石屹一贯的态度:不想让儿子因为父亲的成功就觉得自己也跟着镀了层金。名字里暗含的期许我常常感到现在的教育让人很紧张,说什么"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小的孩子,就教育他去争去抢,告诉他这个世界是怎么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你不争你不抢你就没饭吃!我曾经在北京动物园里亲眼看见,一个父亲抱着三四岁的儿子,看着一群老虎正在扑食  相似文献   

18.
赵海霞 《辅导员》2012,(33):29-30
班集体教育管理首先是学生个体的教育,当每个学生都能学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时,一个优秀的集体也就逐渐形成了。一、从细节着手,培养优秀的学生评价学生,我们常会"用品学兼"优这个词,我想品学兼优不仅要求学生学习成绩优秀,更要品德高尚,所以,我对孩子们提出了以下三方面的目标,也是我的教育目标。(一)习礼仪,做文明的三小学生——行为举止这一教育渗透在平时与孩子相处的每时每刻:当孩子主动问好、说再见时,我会及时肯定;有时被  相似文献   

19.
班主任几乎天天和学生打交道,这是一件非常耗费精力的工作。无论你经验多么丰富,也总是担心出现失误,因为世间责任最重的事情莫过于教育孩子。正因如此,人们都说做教师累,做班主任更累。而在我参加工作的23年里,担任班主任工作就有18年,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我渐渐学会了把握教育“火候”,学会了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去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20.
李镇西 《班主任》2012,(9):65-66
正在腾讯微博上看到一个老师写道:"我很不喜欢听到评价一个老师的标准是‘爱孩子',我觉得如果一个老师对学生最后只剩下爱时,这个老师是无比可怜的,因为,孩子到学校来,不只是让老师爱的,更是为了变得聪明的。对弱小生命的呵护是任何一个善良的人应该有的最基本的东西,更何况老师。不要把爱孩子当成一块遮羞布。"当时我正忙着出去,但这个话题引起了我的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