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在资讯异常发达的当今时代,语言信息海量传播,人们的审美眼光借助于大众传媒的高效传递,逐步展现出对活的语言运用的更多关注。英语语言的交际使用,需要特定的语境,考虑到真善美实际效果的审美原则在具体的话语传播中极易呈现互相"传染"的现象。本文从审美原则的角度,通过解析英语传播媒介的特点和探求话语传播的有效途径,对其实际功效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优秀的新闻传播是具备审美性的。新闻工作者应该在尊重新闻传播的基本特点和要求的基础上,从新闻素材的发现和新闻文本组织.实现对大众审美的尊重和超越等方面,推动新闻审美传播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网络图式下的分众审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的产生带来了一些传播方式和审美的改变,文章首先叙述网络具有传播者的匿名性;社会文化禁忌与监督机制缺乏;权力的不在场三大特点。在此特点之下网络图式下的审美现实就有了新的概念:资源无限拓展审美空间,传播互动带来美感认同,选择自由导致审美主动。所以文章试图论证由于网络传播的特点而能够满足不同层面的人的审美需求,张扬了人的无限个性,既能够让经典走得更远,也能够让通俗更加流行,造成了网络满足分众审美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美学都是远离着人们的日常生活。随着时代的发展,美学亦在同步发展,审美文化拉近了美学和生活的距离。本文对网络时代的小说审美文化进行分析探讨,从网络传播与小说写作的关系出发,对网络传播带来的小说审美文化内涵进行扩展。  相似文献   

5.
传播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构建,人们通过各种信息传播活动来传承人类文明。生活本身最具有审美价值,具有丰富的内涵,所以生活中一切传播过程、传播活动均具有审美价值、最能体现审美需求。而审美作为人类精神文化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审美实践作为整个传播过程的主体要求,在具体的信息传播过程中需遵循传播规律与美学规律,来力争实现人类审美的需求。理想的传播内孕真、善、美于一体,这使得传播过程审美化,凸现人类文明的精神索冀。  相似文献   

6.
诗歌的翻译归根结底是审美的翻译,其中内在的要求与文化传播的审美规律具有极大的关联性。本文从《荒原》的汉译分析出发,探讨了文化传播的审美规律及其与英诗汉译审美的关联性,提出了以文化传播的审美规律统领英诗汉译审美实践的观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理论研究的层面上所说的文学活动一般是指文学创作和文学鉴赏 ,文学创作和文学鉴赏是人类社会文学现象的核心要素。文学活动的实质是文学传播 ,它以语言文字为符号 ,传递人的情感世界、美的理念和美的信息 ,因此 ,文学传播也属于审美传播的范畴。文学活动的审美传播特性展现了人的精神世界美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新闻人应以感知美、欣赏美的能力去创造关的作品入手,探讨了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审美价值取向问题。新闻媒体要想肩负起审美引导的责任,就需要做到:在拍摄过程中注重美感镜头的充分运用,制作过程中注重审美元素的有机融合,播发过程中注重与受众审美情感交流等。  相似文献   

9.
当代美学理论研究中话语转型的学理诉求和审美对一般文化领域强势介入的姿态促成了当代美学的文化转向。审美文化在当代更是消费大众审美狂欢的盛宴,繁荣的表象却遮蔽了"小众"生产者制造的审美文化"传播假相",由此带来当代审美文化的感官化、娱乐化、虚拟化和可塑化倾向。  相似文献   

10.
审美距离包括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间的空间距离,视觉距离和审美主体的心理距离.在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与原作之间是审美关系,译者的审美趣味、审美体验和审美感受,直接关系着能否准确传达原作的艺术美.在分析文学翻译的审美本质的基础上,运用审美学的方法对文学翻译中如何把握翻译距离,建构审美空间作了深入探讨,揭示了译者审美心理的再现方法.  相似文献   

11.
谢榛诗歌审美主体建构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美主体建构论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审美创作是主体心智的果实。艺术作品烙印着创作主体独特的心灵印记。谢榛作为明代杰出的诗歌理论家,他以深刻的见解和独有的笔触,对创作主体胸襟的建构作了积极的和新的补充。  相似文献   

12.
从新闻人应具有的审美能力和新闻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审美表达水平两个方面,探讨新闻信息传播中的审美构造问题。作为新闻人应具有感知美、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力求用美指导新闻产品的制作,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生活表象中提纯出有感染力的新闻精品与传世之作。  相似文献   

13.
当前片面追求电视收视率带来了一些节目格调低下、思想苍白、道德观扭曲;媚俗、克隆、猎奇等负面效应,而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电视节目的创作者缺乏一种对艺术作品的审美意识,对艺术作品的审美传播缺乏一种应有的理念和追求.所以这个问题应该在现行的高校影视专业教育中就得到重视,加强这种审美传播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求真、尚善、审美的教育; "以人为本"的传播理念教育和"情感化交流"审美教育.通过加强这些方面的教育,以使这些"准电视人"形成有品位的审美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当前片面追求电视收视率带来了一些节目格调低下、思想苍白、道德观扭曲;媚俗、克隆、猎奇等负面效应,而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电视节目的创作者缺乏一种对艺术作品的审美意识,对艺术作品的审美传播缺乏一种应有的理念和追求。所以这个问题应该在现行的高校影视专业教育中就得到重视,加强这种审美传播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求真、尚善、审美的教育;“以人为本”的传播理念教育和“情感化交流”审美教育。通过加强这些方面的教育.以使这些“准电视人”形成有品位的审美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作为审美对象,艺术作品以直观的方式向审美者显现自身,但这种显现相关于审美经验的生成。针对作品的审美活动,就是审美对象与审美经验的相互生成。审美经验的传播就是审美经验经由媒介所发生的交融,但传播媒介在显现作品和艺术时,又遮蔽了它们自身。只有不断地去蔽,才能让艺术的本性与存在相关切,从而让审美经验生成生活自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学就有美学,文因美存。阅读课虽没有音乐、美术那么直观。但它却能赋予审美教育更为广阔的天地。因此阅读教学与审美教育不可分割,在阅读教学中,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美好高尚的情操和审美素养是语文教师的义务。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电视节目主持作为电视重要的传播手段之一,必须具有自身独特的价值评价体系。文章提出技术基础、传播功能和审美追求三个层层递进的评价标准,希图从电视的媒介性和艺术性两个方面去综合分析电视节目主持的评价层次。  相似文献   

18.
电视节目主持人作为当今拥有最广大受众群体的媒介人物,不可避免地承担着文化传播和传承的责任。语言则是其传播文化特有的重要工具。电视节目主持人语言因其运用领域的特殊性,从一开始就带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视觉文化的有关知识和接受美学的一些观点对《鸟的迁徙》的审美接受作了简单分析,将其分为调整审美心态、解读体会作品和理性审视三个阶段,并对各阶段作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20.
语文审美教育的总目标是通过个体审美素质的培养实现人格的完善和心灵的和谐。中职语文对中职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就是潜移默化地美化着受教育者的内心世界,给他们的心灵带来自由、和谐和高雅,注入敏感、灵气和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