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霜降后,随着气温、水温逐渐下降,鱼儿也由仲晚秋的靠边觅食,逐步向深水区游动和聚拢。其他各种鱼类觅食已不太积极,唯有鲫鱼是较耐寒鱼种,仍然能够觅饵摄食,只是表现为食饵动作轻微,活动范围局限在深水区。此时想用手竿擒获它们是难上加难,这时候就轮到筏竿一显身手了。  相似文献   

2.
张海燕 《中国钓鱼》2005,(11):12-13
深秋初冬随着气温的下降,水温也逐渐冷了下来,大多数鱼类归潜深水,进入冬眠状态,不再游动摄食;而鲫鱼是耐寒鱼类,水温在10℃左右时,照常觅饵摄食,只是活动范围小了,摄食动作小了,活动量小了,觅食不积极了。根据此种情况,深秋初冬钓鲫鱼的方法应有针对性地调整如下。  相似文献   

3.
徐艳文 《垂钓》2014,(12):32-33
秋末冬初指的是农历霜降至立冬这一段时间。随着地球的运动,北半球的光照时间逐渐缩短,气温也随之大幅下降。在这段时间里,鲤鱼会为越冬而积极觅食,这也是野钓的一小段黄金时期。 秋末冬初,大部分农田不再需要用水灌溉,池塘、沟渠、水库等野外水域的水位基本稳定。同时,水体中的大量浮生植物经过霜打后迅速死亡,水面与空气的接触面增大,水体的溶氧量增多,鱼儿会感受到一种全新的生活环境,活动的热情也极其高涨。它们的活动范围会逐渐增大,摄食欲望也更加强烈。由于气温不断下降,水体中原生的微生物群渐渐衰减,水体变得清瘦,鱼儿能从水中获得的食物越来越少。  相似文献   

4.
黄旺意 《钓鱼》2008,(1):30-31
皖南山区入冬以后,往往雨水稀少,进入枯水季节,水库、池塘水位下降较大。再加上天气一天一天渐趋寒冷,水温变凉,各种鱼类也逐渐远离岸边浅滩觅食。在隆冬时节,大多数鱼类也已停止摄食,只有鲫、鲤、鳊等鱼还在小范围内觅食活动。此时,钓获的多为鲫鱼,它们常常十几、二十几条一群聚集于深水区域避寒越冬。因此在稍大些的水面用手竿垂钓,  相似文献   

5.
黄旺意 《钓鱼》2005,(9):17-17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蛰伏一冬很少觅食活动的一些鱼儿也开始小范围的觅食。随着仲春、暮春时节的到来,气温逐渐升高,水温也随之渐渐变得温暖适宜,给鱼儿积极觅食,养育后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鱼儿觅食栖息的范围也逐渐扩展到其生活水域各个角落。此时,那些令人讨厌的小杂鱼,也开始肆无忌惮地抢食饵料。  相似文献   

6.
冬钓水花生     
俗话说:“七分钓位,三分钓技。”意思是,能否选择到一个理想的钓位,直接关系到垂钓的效果。否则,钓技再精湛的高手,其结果也往往是“剃光头”,一片鱼鳞也别想碰到。尤其是到了冬天,朔风呼号,寒气袭人,水温也随之下降,鱼儿不再像往常那样尽情畅游,四处觅食,而是纷纷游到了水体的深处,  相似文献   

7.
我们这里每年进入10月份后天气就逐渐转凉。此时鱼儿的活力下降、觅食的主动性降低。钓鱼的难度也相应增加。面临这种钓鱼淡季的到来,原本我和多数钓友一样准备“刀枪入库”了,但是天气一直不错,气温也比较适宜,于是我忍不住再度钓瘾大发。  相似文献   

8.
智斗大滑鲫     
赵峰 《垂钓》2007,7(3):24-25
滑口大鲫鱼之所以难钓,关键在于它们的警觉性非常高,当它们频繁受到惊扰后,便不会再轻易地上当受骗,常表现为围着窝点转,不肯进窝觅食,即使是为了生存需要进入钓点,也只吃诱饵。[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一、合理的安排出钓时间 渔谚有“早晚钓一阵,回家吃一顿”之说,早晚气温下降,水温也相对凉一些,在经历了一天的高温后,鱼类在气温水温下降后开始行动觅食,大部分鱼类在近岸水底觅食。因早晚到岸边觅食的大鱼较多,相对来说,小杂鱼就少多了。笔者一般是在凌晨3时出发,钓到上午9时收竿,或下午4~5时出发,钓到晚上9时多收竿,多数能有3~5千克的收获,并且多是大鱼。  相似文献   

10.
虽然鱼类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节律和觅食特点,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着许多共性特征。因此,在垂钓中使用多者兼顾的搭配钓饵,是增加钓获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立春”过后,气温逐渐回升,大面积的水深1米左右的浅滩,在阳光的照射下,水温上升最快,水生昆虫、小鱼、小虾、微生物等也在逐渐温暖的浅滩孳生,比较耐寒的鲫鱼最先追温来到浅滩,觅食取暖。  相似文献   

12.
秋钓     
入秋以后,冷空气频频入侵,气温逐渐下降,就辽宁东部地区而言,有“一场秋雨一场凉”的谚语。各水库的表层水温也明显下降,原来活动在上层水域的鲢鳙鱼也逐步沉人中下层水域,但其进食欲不但没有减退,反而比夏季更旺,四处奔波寻找食物,以储备足够的营养来熬过寒冷漫长的冬季。如继续用明漂上浮钩垂钓上钩率很低,特别是“处暑”以后鱼基本不咬明漂上浮钩。改用暗漂下浮钩垂钓,把钓饵置于鱼群觅食的水域中,就能获得非常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唐略 《钓鱼》2010,(19):44-44
金色的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对于钓鱼人来讲,熬过了烈日炎炎的夏天,迎来了秋高气爽的金秋季节。天凉了,水温下降了,人觉得舒服了,这时的鱼也显得格外活泼,它们自由自在地戏水。由于气候水温适中,这时的它们胃口大开,要好好地饱餐一顿,积攒脂肪,准备越冬。虽说秋季是钓鱼的黄金季节,我们也要了解掌握秋季鱼类的觅食习惯和规律,  相似文献   

14.
许波 《中国钓鱼》2015,(1):12-13
进入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天气逐渐变得寒冷起来,水温也不断下降,大多数鱼类丌始进入冬眠或半冬眠状态,很少四处活动觅食,也难以钓到,而鲫鱼等少数鱼类耐寒性比较强,有时还可以钓到。不过,在冬季外出垂钓鲫鱼要注意选择天气,有时也要关注风向变化,否则很难钓有所获。  相似文献   

15.
早春钓白鲦     
衣善新 《钓鱼》2007,(2X):39-39
早春时节,水库水凉风冷,鲤鱼、草鱼尚未开口觅食,要钓这些大鱼,往往没有收获。而水库里的小白鲦因为身体小,数量大,它们开口的时间也早。在一些水深的地方,这些小鱼在冬天照样吃饵。  相似文献   

16.
<正>鲢鱼和鳙鱼都是我国“四大家鱼”的成员,它们的生活习性基本相似。鲢鱼鳙鱼的生长周期较短,适应性较强。从食性来讲,通常鲢鱼喜食酸味饵,鳙鱼喜食酸臭味较浓的饵料。从耐缺氧能力方面来看,鲢鱼和鳙鱼都不耐缺氧,一旦水中的溶氧量减少,它们的第一反应大多是浮头。这两种鱼同属中上层鱼类,但有时也会到底层觅食和游弋。它们喜集群﹑耐高温。当盛夏水温升至25℃~32℃时,正是鲢鳙摄食的高峰期,也是钓鱼人钓取它们的最佳时机。当水温低于20℃时,鲢鳙的活动量减少,低于15℃基本上不再咬钩。  相似文献   

17.
黄旺意 《钓鱼》2009,(2):26-27
秋去冬来,此时鱼儿也随着水温的下降,开始逐渐趋温向温度相对较高的深水区域聚集。随着气温、水温的进一步下降,冬意渐浓,鱼儿为了降低体能的消耗,更好地抵御风寒,大多数鱼类已少游少动群聚一起,也很少摄食。但还有一些耐寒的鱼儿还在小范围内游弋觅食。从历年的垂钓经历看,在我地皖南山区一带,鲫、鳊、鲤鱼从未停止咬钩。但从钓获的鱼种看,还是以鲫鱼为主,因此冬季垂钓应把鲫鱼作为对象鱼,由于天寒水冷,此时鲫鱼的觅食习性和身体特征都发生了一些改变,用星漂钓组垂钓时,也宜相应做一些调整。  相似文献   

18.
春天已过,夏天的脚步逐渐走近。天气一天热似一天,河水也逐渐升温,接近了16~17℃。鲫、鲤、草、鳊、鲇、鲢,都准备活动活动筋骨,倾巢出动全天候开始觅食。尤其是鲫、鲤、鲇等鱼儿,刚刚甩过子,身体虚弱,极度需要摄食补充身体的营养。  相似文献   

19.
邹思全 《钓鱼》2005,(8):37-37
仲春,随着气温的升高,水温也逐渐上升,鲫鱼活动觅食的范围增大,从深水区移至3米的水域(因水清,25米以下的水深能清澈见底,野生鲫鱼是不敢在清澈的水域觅食的),有水草的地方可浅点,但也不能低于15米(阴天或下小雨的时候可选水深1米左右的地方),此时的鲫鱼为了恢复冬季消耗的体能和为以后的产卵增加能量,食欲大振,这时的鲫鱼很好钓,尤其有零星小雨的天气最佳。以进水口,大沟河汊两边的突出点,  相似文献   

20.
夏钓进行时     
姚军 《钓鱼》2013,(12):28-29
炎炎夏日,白天酷热难耐,很多钓友看到当空的烈日只好望而却步。其实,在夏天,鱼和人一样是十自强光、十白热的,它们也会躲在阴凉处避暑。当气温适宜时,鱼儿才会游到浅处或明水处觅食。我们可以根据鱼的这一习性来进行夏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