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文化学的视角,继续教育改革的本质是旧文化的消亡和新文化的确立,是继续教育文化的创新和重构。继续教育文化冲突是造成继续教育改革困境的根本原因。文化创新要处理好我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之间的关系,重构符合我国传统和国情的新继续教育文化。继续教育改革不仅需要文化自觉意识,而且更需要文化认同能力。继续教育文化创新路径的关键环节在于制度建设,以制度建设保障继续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高伟 《学科教育》2014,(4):3-11
当下中国教育改革必须考虑文明的整体性问题并回到文化建设的轨道上来。中国教育改革需要保持清醒的中国现代性问题意识,这一问题意识表现为文化认同危机、全球性与在地性矛盾、人格系统与价值系统的变异三个层面。中国教育的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在于培养有教养的人、重建文化认同和回归有文化的政治。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和文化改革的前景是复兴文化传统、回归教育自主与创造新的共同价值。  相似文献   

3.
4.
大学教育改革与教育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制度创新是进行大学教育改革、推行创新教育的保障,大学教育制度创新主要是从教育基本制度和教育具体制度两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
高职教育改革重在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通过对制度作用的探讨,阐述了制度创新是高职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和保证,提出了高职教育改革的制度创新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制度创新:高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师范教育在整体上呈现出由封闭逐步走向开放的发展趋势。我国高师教育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基本上走的是一条定向——混合——定向——混合的路线。当前,我国的高等师范院校的发展主要面临教四个方面的教战。应对的措施惟有加快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涉及到多方面内容,本文着重就办学体制这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文化使命与人格理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同并阐述了面向未来的新文化观,从“对立统一”的哲学高度分析了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等问题,指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所肩负的神圣文化使命,并具体探讨了“做人”-“做现代人”-“做新世纪中国现代人”的素质建构及其培养问题,这一素质建构框架吸收了陈鹤琴“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精神旨趣;但把“现代中国人”改为“中国现代人”并非简单的文字游戏,而是突出了“现代人”与“传统人”的价值冲突,吸收了阿列克斯.英克尔斯“人的现代化”的合理内核,并以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所阐发的”人的全面发展“和”四有新人“为指导思想,结合新时代精神进行理论再整合,强调当代中国”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改革只能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寻找新的生长点,使新旧接续,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8.
教育改革在于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创新是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的知识和人才基础。“教育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是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也是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需要。教育创新,首先要求解放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先导,教育制度是保证。教育制度创新包括教育投入制度、教育管理制度、教育教学制度等的创新。我们要根据十六大报告提出的战略目标,到21世纪初,建成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9.
在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之际,教育问题备受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被作为人类迎接21世纪挑战的首要的关键性因素,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提出了各种战略对策和国家决策。这种动向反映了未来社会和未来教育将会经历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育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将发生历史性的变化,从社会的边缘进入社会的中心地位;另一方面,教育自身也将经历前所未有的深刻的变革和创新,正如《世界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10.
11.
制度是指在社会特定范围内统一的、对单个社会成员的各种行为起约束作用的一系列规则.  相似文献   

12.
论教学制度创新与学校文化重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教学制度对教学实践和教学理念以深刻的影响,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属性。工业化以来的教学制度使教师的创造性和真情实感被遏制。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课程改革的逐步推开,重建学校文化是大势所趋,教学制度创新也是必然。为此,必须重建教学观和课程观;使班级授课制具有弹性;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社会各界纷纷加入教育改革思考的行列,连《读书》杂志也破天荒地将新年首篇文章留给教育,邀请朱小蔓、朱永新两位教授分析中国教育的情感缺失。而在美国,许多人则在思考遗失了什么。如麦克拉伦便猛烈批判美国教育改革遗失了三十年代的社会主义精神。但更引人注目的思考者还是来自体制内的黛安.拉维奇(Diane Ravitch)。  相似文献   

14.
创新教育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实践 ,搞好创新教育的关键是教师。为培养讲创新、重实践、能不断用新的理论、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武装自己的高素质新型教师 ,教育学院教育改革必须以创新教育为核心 ,以教育思想观念的改革为先导 ,不断深化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的改革  相似文献   

15.
文化尤其是创新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而资源枯竭型地区的文化则对经济发展具有反作用。因此 ,要实现这些地区的经济复兴不应只从经济角度考虑 ,还必须从文化入手 ,构建与完善创新文化力 ,实现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16.
文化创新与资源枯竭型地区的经济复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化尤其是创新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资源枯竭型地区的文化则对经济发展具有反作用。因此,要实现这些地区的经济复兴不应只从经济角度考虑,还必须从文化入手,构建与完善创新文化力,实现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17.
教育学所关注的创新型人才的形成是以教育的真正发生为基础的,它所形成和建构在个体身上的自我生成素质,构成了个体创新的"积极"的内在原动力.与此同时,制度的变革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所不可或缺的外部环境,需要保持与之相应的"弹性".本文从历史个人观的角度切入,通过对近、现代教育个人观的澄清和对于制度创新观的厘定,旨在为当代教育改革所关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内外机制问题作以理论上的澄析.  相似文献   

18.
唐君毅探索研究了文化产生和发展的终极源头,分析了中西方文化各自的特征、优长、不足或弊端以及中西方文化之差异,并且从现代新儒家的立场出发,以拯救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为己任,提出了复兴和重建中国文化的路向、途径和方法.对唐君毅新儒学文化观的研究,有助于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重新审视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法论思考.  相似文献   

19.
刘登三 《历史学习》2006,(11):33-34
制度创新听来似乎是与一般民众相去遥远的事情,但几千年来处在社会底层的广大农民为了实现温饱的目标,为了给自己及家庭的生活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在充分展现勤劳本性的同时,积极运用聪明智慧与斗争经验,努力争取有利的生存空间,在改善自身处境的同时,也为中国社会的制度创新做出了重大贡献,古代的永佃制、建国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近年来农村土地承包权的  相似文献   

20.
论20世纪中国的教育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改革是20世纪中国教育的主要气候和基本内容,是中国教育事业存在和发展的一以贯之的根本特点之所在。文章作者对这一持续了百年之久的中国教育改革从其因由、基本过程和主要经验教训等方面作了宏观的岛瞰式的回眸、考察、探究与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