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华简《尹诰》是一篇非常重要的出土文献。它本是《尚书》中的一篇,又称《咸有一德》,秦季失传,汉时重出孔壁,为逸《书》16篇之一。西晋永嘉之乱致使官方所藏今古文《尚书》荡然无存,东晋梅赜所献《古文尚书》却有《咸有一德》诸篇。经宋元明清学者反复探究,证明梅本《古文尚书》当为伪作。今出清华简《尹诰》进一步证明了清人辨伪成果的科学性,晚书《咸有一德》是伪非真,铁证如山,不可移易。  相似文献   

2.
陈颖 《现代语文》2006,(12):76-76
人性在怎样的环境下才能赤裸裸地真实显露出来,这是西方作家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众多的作家纷纷把目光投向了“荒岛”,借“荒岛”来表现人性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荒岛”提供了一个展现真实人性的平台,在“荒岛”上没有明社会中的种种诸如法律、社会舆论这样的制约因素,人们可以毫无顾忌地为所欲为,因而能彰显人性中最真实的一面。比如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斯蒂森的《金银岛》等。本则重点谈谈《唐璜》与《蝇王》中的“荒岛与人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3、4月的《山花》、《作家》和《天涯》总共刊发了近30篇小说,包括3个长篇、4个中篇,但总体质量平平,难得让人眼前一亮的佳作。  相似文献   

4.
二千年来,对《诗经》中的许多篇章纷纷无定解。特别是《伐檀》一篇更是众说纷纭。事实上对此诗的解释大多偏离了其真正的主题,而此诗的基本主题是劳动者歌谣,它是一首赞美心中情人的爱情诗。并不是如汉代治经者及后代学者所说的怨刺诗,也没有什么社会批判倾向,仍然是《诗经》基本主题-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具体表现,是中国奴隶社会风土人情的真实再现。  相似文献   

5.
罗伟章的中篇新作《我们的路》最早发表在《长城》2005年第3期.发表后被多家杂志转载.好评如潮。冯敏在《小说选刊》2006年第1期中认为:罗伟章在小说中反映的农村.恰恰是当下真实的农村.至少是西部地区真实的农村;而罗伟章笔下的农民.并不是被充分意义化和类型化的农民,而是有血有肉有着真实情感的现实中人。冯敏还指出这么一种感觉:在罗伟章的小说中看不到作家的优越感,而是感觉到作家胸膛贴近大地时所散发的体温。应该说,冯敏的评价和感受是准确的。用底层叙事来关注民生苦难.用自己的真诚来写出时代的真实,并通过这种真实的展示来刺痛我们麻木的神经并唤醒我们的思想和行动,  相似文献   

6.
《山花》、《作家》、《天涯》在暑期里推出了几篇立意求新的小说,让人眼睛一亮。不过到底是真正具有先锋探索意味的新,还是只是花样翻新之新,甚或旧饭新炒之新,还需仔细考量。  相似文献   

7.
日本作家德富芦花是日本近代史上著名的社会小说作家,芦花以小说《不如归》一跃成名,而后又发表《黑潮》等多篇小说、散文集和散文等,一时备受关注,其散文集曾多次被日本义务教育阶段教科书引用。《黑潮》是芦花的长篇代表作品,是受到托尔斯泰影响后创作的,作品批判了政府的腐败,表达了对农民及妇女的同情,表现了很强的人道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8.
郑振铎的《淡漠》和鲁迅的《伤逝》都是借爱情故事关注青年人生观的作品。二篇小说在艺术表现方法方面既有相似又有差异 ,表现了二位作家对小说艺术的不同见解  相似文献   

9.
董晨 《文学教育(上)》2010,(19):146-147
《文学上的低级趣味》一文是朱光潜先生在抗战的最后几年发表的一篇批判文学创作中存在低级趣味问题的文章,全文共分上下两篇,从作品内容和作者态度两方面分析了当时文坛存在的十种低级趣味现象及其对读者的危害。虽然作者在文章开篇就表明“刘彦和在《文心雕龙》里有一篇《指瑕》,只谈用字不妥一点,这看起来似乎是对《文心雕龙》的批评,但实际上朱先生的这篇文章恰恰有很多论述深受《文心雕龙》的影响。由此可见,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一部“体大思精”的著作,《文心雕龙》不仅对古代作家的创作很有帮助,对现当代作家的创作和文学理论家的文学批评亦有非常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穷人》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短篇小说。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相似文献   

11.
逯玉珍 《广西教育》2012,(25):57-58
《穷人》一课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短篇小说,作品通过叙述桑娜和丈夫渔夫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的事情,真实生动地反映了穷人的善良之心。教学这一课,关键是使学生读懂“穷人”的心,走进桑娜和丈夫充满同情的内心世界。为此,教学中可以采用如下策略:  相似文献   

12.
《叶生》是《聊斋志异》中科举题材方面的一篇优秀作品。此篇小说情节千回百转、跌宕起伏,在短短的篇幅中包含着深刻的思想文化意义,真实地再现了明清以来读书人的生存状态,有利于深入理解蒲松龄的思想,有利于了解和把握《聊斋志异》社会文化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同为"文革"时期新疆维吾尔族作家创作的《克孜勒山下》与汉族作家柳青创作的《创业史》两篇长篇小说,两者在矛盾框架设置单一化和人物形象塑造政治符号化方面虽存在着共同性,然《创业史》技高一筹。归其原因在于虽同样受到了特殊时期政治文化的影响,《克孜勒山下》脱离了本民族特色,而《创业者》却能深入反映丰富的民间生活而有了本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女生日记》是一本很好的书,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阿姨用非常细腻的手法,真实而生动地勾画了我们这群当代小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让人爱不释手,百看不厌。  相似文献   

15.
把传世本《孙子》与银雀山汉墓竹简本《孙子》篇名相校,发现传世本《孙子》篇名多加一个"篇"字,绾合出土秦汉简帛篇名、标题的形式,则先秦书籍体例不以"篇"字名篇。因此,《赋篇》篇名之"篇"字不可能是荀况亲题。根据《荀子》一书编撰体例,结合赋体文学形成史,《赋篇》篇名当为刘向写定《荀卿新书》时所代题。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2013,(18):8-8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红迷,一直都觉得《红楼梦》是中国最伟大的作品,曹雪芹是中国最伟大的作家。去年在《大学生》上看到一篇《在哈佛学红楼梦》的文章.  相似文献   

17.
鲁迅的《狂人日记》在现代文学史上开白话文之先河,阿来的《尘埃落定》则在当今文坛掀起西部文学的一个高潮。本文从主题切入方式、作家语言风格、作品优势土壤、艺术手法选择等方面对两部作品的创作加以比较研究,分析其异同,以进一步认识和解读作品和作家。  相似文献   

18.
明坊贾伪托宋濂、屠隆之名编印的《篇海类编》究竟本之何书,学术界一直未有确切结论。文章将《篇海类编》、《详校篇海》进行对比研究后,认为《篇海类编》实本之于《详校篇海》,是将《详校篇海》改头换面后重新翻刻而成的一本伪书。  相似文献   

19.
《杂色》与《游泳的人》是两篇优秀的心理现实主义小说,它们的作者分别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王蒙和美国心理现实主义流派的代表性作家约翰.契佛。本文通过对两篇作品的比较分析,试图说明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文学作品和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是《短文两篇》:分别是香港作家卢玮銮的《蝉》和台湾作家席慕容的《贝壳》。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短文,内容细腻、精悍,充满灵性与情韵,感悟深邃,富于启迪。是学生喜读的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