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自然灾害风险的有效应对具有非常重大的研究意义.从灾害学社会脆弱性视角对农业自然灾害风险的解读有利于发掘其作用机制的周期性和社会性.在耦合灾害学社会脆弱性理论及农业自然灾害特性的情形下,探索农业自然灾害各主体的行为内容及运行范式.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政府、市场及农户个体的“三维”主体联合行为路径安排,并根据各主体内容提出了提高农民灾害风险认识,积极构建相关农业自然灾害风险应对微观组织并监督履行好相关管理职责,积极做好农业保险需求的引导工作和丰富农民自然灾害损失风险的应对手段的政策建议,以提高农业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管理水平,降低农业自然灾害风险损失.  相似文献   

2.
洞庭湖区是长江中游流域主要的以河湖系统为主的湿地分布区。由于人类长期垦殖活动,它成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因自然因素和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因素的影响,湖区湿地生态系统表现出脆弱性特征。本文在此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其主要脆弱性影响因子包括:地貌、气候、水文以及过度围湖造田、过度利用湖泊资源、超标污染物排放。然后对湖区湿地生态系统的脆弱生态环境特征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科学有效的生态恢复重建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位于山西省北部和西部,约占山西省总面积的1/3,这里曾经是山西省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最脆弱、生产力最不发达的地区,也是全国连片贫困和京津风沙原地。文章以岢岚县为例,采用资料搜集、实地调查和考察、文献检索等方法,应用区域分析及区域综合等原理,对该县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形成机制:自然条件——地质、地貌基础、地表组成物质和气候条件;社会经济条件——陡坡开垦、过度放牧、经营粗放、人口增长过快等因素进行了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发展生态农业,建立良性循环的林、草、田复合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4.
生态移民是因生态环境变化而被动发生的非自愿移民行为,为了实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它已经广泛开展于我国中西部地区。近年来,随着中西部生态移民范围的扩大和人数的增加,研究主要集中在了对生态移民的社会适应性研究上。总结我国现有生态移民社会适应性研究成果对于今后生态移民研究的进一步开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数学教学的过程是学生生命自然生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若运用工业化方式进行处理就容易使其遭受"重度污染"。学生不是产品,教学亦不是工业流水线。教师必须从"生态农业"的视角来开展数学教学,积极为其"察墒、施肥、除虫、灌溉、光照"。只有这样,数学教学才能呈现绿色与环保。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湘西北喀斯特山地生态脆弱区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探讨了该地区可持续农业发展的目标,提出了适合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地域特征的持续农业发展五种模式和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丽水丘陵山地果园生态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丽水地处浙西南山区,丘陵山地果园是主要的农业生产形式。丘陵山地果园生态经济的发展既受水土流失,土壤贫瘠化;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导致果树抗病性差,危及农产品安全;山地果园立体条件差等因素的影响,也受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生态护理技术、交通、资金投入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要促使丘陵山地果园生态经济的发展,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政府支持,综合治理山地环境;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经营管理素质;建立示范基地,发挥示范效应;走生态农业产业化道路;果园生态经济与生态护理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生态脆弱性是当今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也是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最大障碍。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的文献为数据来源,从中选取1993—2021年间以生态脆弱性为主题的758篇中文期刊,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从不同角度对生态脆弱性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得到相应的知识图谱。研究发现:生态脆弱性研究是学术界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生态脆弱性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认知革新”“预警手段”“评价模式”和“发展寓意”方面。根据研究结果,得出如下结论:(1)我国生态脆弱性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2)我国生态脆弱性研究的重点在于预警手段的整合和评价模式的优化,目的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3)科技水平的发展以及多学科知识的融合助力我国生态脆弱性研究。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湘西北喀斯特山地生态脆弱区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 ,探讨了该地区可持续农业发展的目标 ,提出了适合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地域特征的持续农业发展五种模式和相应的对策 .  相似文献   

10.
农业现代化是指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农业现代化包括农业生产力的现代化和农业生产关系的现代化。马克思主义农业生态思想强调人类农业发展对自然的影响以及应该如何处理农业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农业生态思想视域下的农业现代化要求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都要以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为前提。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分析湖南丘岗山地生态系统特征及农业持续发展不利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湖南丘岗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农业生态思想视域下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不同历史时期人口过剩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必然伴随着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集中,不仅带来了城市环境问题,而且不利于农业生态的恢复和改良。从马克思主义农业生态思想的视角解读我国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及其转移问题,有助于研究者以新的理论视角重新审视我国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及其转移,合理安排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为我国农业生态化的实现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大学生职业适应力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大学生职业适应性的现状和问题,全面提出行之有效的提升大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对策,缩短他们未来的职业"磨合"期。  相似文献   

14.
对蝎子草属(Girardinia植物的分布及生态适应性进行了研究,首次揭示了该属植物的世界分布及中国分布的规律性,界定了植物的生活型,阐述了植物的生态特征。  相似文献   

15.
侗族是以稻作为生计的农耕民族,依山傍水地生活在山地丛林之中。论文以通道侗族自治县阳烂村稻、鱼、鸭共生模式为分析个案,从农、林、牧、副、渔等复合生计方式以及诸多的地方性知识,探讨侗族山地丛林文化模式有效利用本土生态资源、长期确保周边地区生态系统的稳态延续和整个南方亚热带季风区的生态安全之机理。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前课程改革成效卓然,但也存在诸如课程目标偏离、课程内容杂乱、课程实施不力和课程评价片面等问题。以生态视角对上述问题进行全面审视,我们提出了改革我国学前课程的相应对策:课程目标科学化、立体化;课程内容整合化、本土化;课程实施规范化、人性化;课程评价多元化、长远化;课程设计儿童化、信息化。  相似文献   

17.
生态翻译学是翻译研究的"生态范式",涉及"译学""译论""译本"的整合性研究。作为一种独立的理论体系,生态翻译理论的普遍适应性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来。笔者从生态翻译学角度,以翻译的"适应/选择"为理论依据,分析译者应如何从生态翻译学的语言维、文化维转换中实现金融文本的有效转换。从语言维看,译者译词须适应金融用语的语言特点,行文适应金融文体特征;从文化维看,译者应该在文化内涵方面做出适应性选择。  相似文献   

18.
山地烤烟的特点表现为农事操作时限性强、灵活性大、难度大,种植经营投工收益比例高、土地收益比例低,一点多户种植与单户多点种烟并存,种植主体年龄偏高、文化程度较低.山地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投工收益比例高、土地收益比例低、交通条件差影响适度规模化进程,关键环节集中用工造成烟农愿意入合作社不愿意加入专业队,土地租赁价格影响空闲土地的流转方向.山地烟区建设现代烟草农业应采取优化区域,调整布局;依靠科技,提高效益;加强管理,注重实效;稳定品质,打造品牌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山地农业资源的时空性与可持续利用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图在国际公认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框架下,对福建省山地进行案例研究,运用自然地理学和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基本理论,通过土地生态类型格局分析,分析福建省土地利用现状及其存在问题,揭示山地生态环境类型结构与功能的异质性和有序性,从而提出山地农业资源持续利用的模式,为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0.
在生态语言学的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是由一个完整的微观生态系统形成的。而大班教学在大学英语课教学上扮演着重要地位,也是主要组织形式,但这种形式可能是导致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生态失衡的罪魁祸首,它带来了很多麻烦和挑战。针对这个失衡问题,对目前地方高校中大学英语教师、学生、教学信息和课堂环境进行探索,找出课堂教学生态因素的作用和联系,并用生态语言学原理对其分析,师资质量是教学质量的保证,对师资要加大投入;为了做到分级分类教学,要减少大班的人数;要做有特色的教学,完善课程设置,教学形式多样化,提出改善课堂内外教学氛围的积极对策,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和谐互动,稳中求进。只有做到这样,高校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生态系统的道路才能循环和持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