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殷周时期玉文化中人性论因素的发展,在中国传统审美情趣乃至文化史的发展过程中都具有重要意义。时人对于道德观念的抽象与关注程度并非玉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从殷周鼎革到"轴心时代"的哲学突破过程中,重构的天人观念逐步瓦解了史前巫觋文化的顽固遗存,在人性论因素向玉文化内涵的注入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玉器,传承中华文化的载体,中国玉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论题。本文从玉器的历史渊源、玉器与中华礼制文明、玉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三方面探讨了绵延7000年的玉文化这一中华文化传承的载体。指出:玉器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礼仪、商贸、图腾、宗教、信仰乃至生活习俗和审美情趣所产生的深刻影响,是其他任何古器物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3.
玉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着权力、地位、财富,集人器、神器于一身,得到中国人的喜爱.丰富的玉文化在汉语词汇中的折射,形成了五光十色的"玉"族词语,丰富多彩的"玉"族词语充分体现了中国玉文化的意蕴,通过对"玉"族词语的透视分析可管窥"玉"的精神内涵,并加强对语言与文化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谈中国古代玉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世界上用玉历史最为悠久的国家之一,“玉”在古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人们赋予其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多层面的文化内涵,由此构成了中国民族文化的独特表现形式——玉文化。对玉文化进行发掘整理,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的社会礼俗及古人的精神建构。  相似文献   

5.
依据丰富的考古资料论证了东北是玉文化的发祥地,分析了红山文化出土玉器深邃的文化内涵.指出红山文化大量玉器的出土说明红山文化时代,人类社会第二次大分工已经完成;红山玉文化的兴盛和繁荣印证了玉兵时代的说法;红山文化和龙文化的发端紧密相关;红山文化玉器的多样化说明原始宗教崇拜的发端亦在东北;红山玉文化开中国礼制文化的先河.本文还研究了岫玉与玉文化的紧密联系,充分肯定岫玉对玉文化的贡献,岫玉对中华文明曙光的到来做出了无私的奉献.  相似文献   

6.
红山文化玉器作为中国北方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最精美的玉器而举世闻名,儒家审美文化是最早深受红山文化玉器审美文化的滋养而逐步发展并完善起来的。通过基于儒家审美文化视域中的红山文化玉器研究,能够进一步加深对儒家审美文化深远意义的理解,使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中华民族的传统审美文化,更自觉地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文化,并使玉学玉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7.
李成善 《课外阅读》2011,(12):400-400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玉器的国家之一,玉器在中国经历了7000年的历史。每一时期玉器都有其不同的文化含义,玉在古人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们赋予其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多层面的文化内涵,由此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玉文化。通过了解玉器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文化演变史,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相似文献   

8.
中国武术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融摄了儒家、道家、哲学、医学、艺术学等文化内涵,而艺术与中国武术的融合造就了其独特的外在表现形象以及内在的精神内涵。中国武术从"技击术"到"技击的艺术"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中国武术中独特的艺术审美内涵。研究表明:中国武术是艺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情感精神的共同体验;中国武术具有艺术的肢体形象表现性;中国武术是具有丰富审美内涵的技击艺术。  相似文献   

9.
邓尧 《语文知识》2012,(1):87-89
汉字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元素和载体,从《说文》所收玉部字可管窥中国悠久的玉文化。  相似文献   

10.
肖端 《黑河学院学报》2023,(4):137-139+148
法国音乐家德彪西的钢琴音乐审美内涵从调式、和声、节奏旋律、演奏技巧等方面与中国文化具有审美共通性,这种内涵、表象使中国学习者可以从深层次了解德彪西钢琴音乐,其音乐意境、音乐形象的神韵及音乐风格,均近似于中国艺术的境象与审美,造就了中西合璧的中国钢琴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1.
“君子比德于玉”,“玉”与“德”的关系密不可分。中国是爱玉之国、崇玉之邦,人们人为地赋予了玉石丰富多样的文化含义,其中就包括人们把玉的品质和人的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相结合,使玉有了德的内涵,而君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表征理想人格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君子比德以玉”说是一种非常有特色的阐述君子人格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土族刺绣艺术的文化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绣在土族人民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艺术成就、刺绣技艺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水平,它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反映民族文化尤其是高原马背民族的历史变迁中都是不可多得的资料,具有较高的审美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3.
海洋教育人文性蕴藏着巨大的能量空间和精神世界,它存在于我们习以为常的海洋文学、海洋历史和海洋哲学之中,在人类的精神接受和心理建筑层面构建了强大的内在世界。海洋文学是以海洋为审美对象并反映人—海关系,以海洋为意向或背景,通过叙事、抒情等方式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的审美情感,蕴含深厚人文性和审美意蕴,是海洋教育的重要版块和无尽宝藏。挖掘中国教育史中的海洋元素,对于深化对中国教育史的认识,丰富海洋文化的内涵具有拓展性意义。世界各国也通过立法推进海洋教育的举措,其所体现出来的人本因素,在实践中具有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4.
独山玉雕历史地位及南阳玉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玉文化有着悠久历史,它既是人类文明史的一块奠基石,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而作为我国四大名玉之一的独山玉雕更是名满华夏、声播海外,在中国玉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唯一的产地--南阳,现在已经发展成为集"探、采、工、贸、研"一条龙的产业链条,在玉文化及其产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认真分析独山玉雕与南阳玉文化产业,探讨它的发展战略问题,借以推动整个南阳地区经济的飞跃.  相似文献   

15.
古代楚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从屈原的诗词里来窥视、分析古代楚国的历史、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习俗,有利于了解楚文化、弘扬楚文化的丰富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6.
<黄土地>是导演陈凯歌的代表作之一,其思想深刻、意蕴深远,是中国不可多得的符号化艺术片,对其符号进行分析,阐释其深刻的思想文化内涵,以揭示影片极高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7.
“虚静”是中国美学史上颇具特色的范畴。它有丰富的哲学内涵 ,蕴含着审美的精髓和机制 ,是审美体验的极境 ,也是审美创造的前提 ,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中国的审美精神  相似文献   

18.
郭沫若的先秦关学史研究,卓越地将审美形式和审美意识及其美学史结论融汇在一起,有着浓厚的经验理性色彩。他以青铜器皿上的器型、铭文和纹饰为切入点,从业经抽象的线条、图案和组配的结构形式,发掘其审美意味,彰显蓬勃旺盛的生命生机和历史性的深重涵值,并首次原创性地运用青铜器花纹来解读和确定关学史的时代内涵和特征。郭沫若以时代精神和时代审美理想为核心,在社会、历史、文化的宏深语境中考察关学现象的变化,反转过来,美学现象则成为社会、历史、文化的表征,呈现双向互涵相协之关系。郭沫若同时兼具了青铜时代的社会史和美学史的开山祖身份和地位,他对先秦关学史精神、特征作了系统、深入的论说。郭沫若坚守实践美学观,从社会文化实践层面上加以解读、阐释和动态说明,他所进行的是社会学、文化学的美学史研究,所形成的论述话语和逻辑结构,至今仍是治先秦美学史学者的范例。他采用文化人类学、考古学、器皿学、文字学等原理,独得先例地创造了“标准器论”和“波动论”,这在中国青铜时代的历史研究,进而在先秦美学史的研究方面是世纪性的创获。他谛听远古美学史的“心音”,从文物和文献出发复原和复现美学史的现场。郭沫若先秦关学史研究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缘自科学的实证精神、先进的方法论、优越的学术生态环境合力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玉器与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礼仪制度、等级观念、丧葬习俗等方面关系密切,是任何其他质料的器物所不能比拟的。玉器文化因此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拥有丰富的竹资源和悠久的竹历史,竹文化符号是中国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独特产物,是华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竹文化符号是"符形"与"符意"结合的二元关系,有着丰富多样的艺术形态,也蕴含着深刻的审美意味。墨竹符号不仅是君子人格的象征,而且是时代精神文化的象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