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不同意商品经济只和私有制相联系的传统观点,认为在原始社会公有制条件下也存在商品经济,但这种商品经济与私有制社会商品经济具有的特征不同。探讨原始社会公有制条件下的商品经济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现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就在客观上要求在个人收入分配上必然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其中,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除了按劳分配以外,在我国还存在其他多种分配方式,主要包括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多种分配方式,有其客观必然性,是由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和包括公有制经济本身在内的多种经营方式并存决定的,也是礼会主义市场体系建立和培育的必然结果。为调动发展多种经营的各种积极因素,繁荣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生产力,我们有必要就我国现阶段政策、法律允许范围内的包括侦券利息、股份分红、风险补偿、私营企业主的收入等在内的非劳动收入的含义、性质、作用及其对策作一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体制,只改变了按劳分配的主体和范围,并没有否定按劳分配,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力不是商品;商品经济的存在也不能使按劳分配转化为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只是影响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和程度。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体制,只改变了按劳分配的主体和范围,并没有否定按劳分配;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力不是商品;商品经济的存在也不能使按劳分配转化为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只是影响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和程度。  相似文献   

6.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制度包括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与基本经济制度,前者外延大于后者。  相似文献   

7.
道德规范是随社会经济基础的发展而变化发展的。人类社会发展顺序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就生产资料所有制来看,撇开原始社会不论,其中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同为私有制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同为公有制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虽然同为公有制,但二者的公有制存在区别。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各部门、各地区、各企业存在特殊利益。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公,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小公”或“大私”。社会主义经济具有明显的二重性,一为“公”,一为“私”,这里的“私”是指利益的特殊性。由于公有制己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具有同一性,而利益特  相似文献   

8.
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是公有制与私有制两种分配方式。在我国现阶段即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要求有不同的分配方式同时存在。因此,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应是混合所有制结构体系共存时期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按劳分配原则的实行需要特定经济条件。这种分配原则只能在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产品经济中实行,它与今天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存在矛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只能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  相似文献   

10.
一、小引《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这个结论是非常正确的,是对马克思主义商品学说的重大发展。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理论界一直存在着把商品经济当作与私有制相联系、与公有制条件下的计划经济相对立的传统观念,认为马克思是把社会分工和私有制作为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存在的条件;在私有制产生之前和私有制被消灭之后,都不存在商品生产,产品并不表现为商品,因而也不存在商品交换,存在的只有产品交换。近些年来,在关于社会主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实行计划经济同运用价值规律、发展商品经济,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统一的."就是说,我国现阶段社  相似文献   

12.
一、社会主义道德与发展商品经济的关系我国当前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生产关系上来看是以全民所有制为主导,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从经济发展阶段来看,属于商品经济初步发展阶段;从分配关系来看,存在着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其他分配形式,并在此基础上,走一部  相似文献   

13.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共存于现阶段的经济关系中,这是由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共存决定的。以按劳分配为主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的经济制度决定的。按生产要素分配,其基础是生产要素的个人所有,即根据要素所有者投入生产的要素贡献大小获取相应报酬。  相似文献   

14.
本文拒斥由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存在马克思设想三个历史条件而否认按劳分配的观点。认为产生这一错误观点的原因是将按劳分配实现的历史条件与经济条件加以混淆;目前我国虽不具备马克思所设想的实现按劳分配的历史条件,但这些历史条件并不是按劳分配有无的客观依据,这些历史条件只能决定按劳分配的实现范围、程度和实现的具体过程及形式;由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生产资料公有制,适合按劳分配的经济条件,故实行按劳分配具有客观必然性;由于我国现阶段多种经济成份并存,不具备在全社会范围内实行按劳分配,只能形成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格局。  相似文献   

15.
违约金概说     
合同制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经济关系在法律上的反映。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同样需要合同制这个法律形式。当然,我国的经济合同制,与私有制社会的合同制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经济合同制度中,关于违反经济合同的法律责任,是它的核心内容。如果合同可以任意不履行,不承担或不追究法律责任,也是失去了实行经济合同制的意义。违反经济合同的法律责任中,最常见和运用最多的便是关于违约金的规定。本文试对违约金的含义、承担违约金的条件、违约金的分类比较、违约金的支付等作一概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几十年前,在马克思主义者眼里,社会主义同商品经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商品经济是同私有制相联系的,而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因此,公有制一旦建立,商品经济就没有存在的余地了.这并非误解.因为它正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观点.后来,斯大林有条件地承认了商品生产的存在,是一大进步.但他丝毫没有变动马克思的论据或前提.他只是说,在公有制(即全社会公有制)还没有占领的地方,由于不同所有制的存在,便存在商品生产.至于公有制占领的地盘,商品生产仍然没有存在的余地.因此,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理论,不是商品济经的理论,而是局部商品经济的理论;不是发展商品经济的理论,而是限制商品经济的理论.斯大林模式所以缺乏活力,这是一个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17.
中国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与公有制相容性理论。从商品经济与公有制不相容性,抑或商品经济与私有制相容性理论,或者得出社会主义非商品经济论,或者得出改革私有化论,这样就不可能有改革。从商品经济与公有制相容性理论可以得出社会主义是市场经济的理论结论,奠定了中国改革的理论基础。改革实践证明理论必须深化。商品经济与公有制相容性命题应深化为商品经济与某种实现形式的公有制相容,或者商品经济与某种实现形式的公有制不相容的理论结论。探索与商品经济相适应的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中国模式的理论精华。  相似文献   

18.
对公有制基本类型的深入探讨,有助于从理论上认清公有制的内涵和外延,有助于从理论上把握我国目前实行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这样一种所有制结构的客观性、科学性以及普遍性。1、原始社会的氏族公有制。这种形式的公有制只存在于原始社会。在私有制出现以前.社会生产力极端低下,自然界压迫十分严重,个人离开了集体就难于生存,社会成员只有团结协作,共同劳动,才能获取起码的生存资料。由于共同劳动的需要,就形成了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的公有制。正如马克思指出的;‘“这种原始型的合作生产或集体生产显然是单个人的力…  相似文献   

19.
严格意义上的按劳分配是以产品经济为其实现条件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有制企业,因其实现形式和经营方式的多样化,普遍采取的是按要素贡献分配,而不是按劳分配。因此,将按要素贡献分配确立为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则和基本制度,取代现行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既与现实中实际采取的分配方式相吻合,又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逻辑和客观要求。十六大提出的按要素贡献分配的立论基础,将要素按贡献分配确立为我国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的基本制度,并不意味着是对按劳分配的否定;与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20.
公开宣扬私有制,攻击公有制,成为今年春季在北京和其他地区发生的动乱和反革命暴乱的重要舆论准备。反对公有制的一个重要的理论依据就是认为公有制与商品经济和市场机制是矛盾的,只有私有财产制度才适应发展商品经济的要求。在这类论述中,商品经济俨然成了判断一种所有制形式命运的最高裁判。这就在人们面前尖锐地提出了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商品经济的涵义究竟是什么,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如何处理商品经济与公有制之间的关系。弄清这个问题不仅有理论意义,还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