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刘勰以其"体大思精"的'文心雕龙'闻名后世,然而其对伟大诗人陶渊明的"遗忘"与"忽视",却影响了他那伟大理论家的令名,成为历代崇尚者难以避讳的故实.仔细寻绎刘勰的生平为人、审美趣味与时代追求,可以考见他之"无视"陶渊明实为必然.这在二人的纵向比较中可以明显见出.  相似文献   

2.
《文心雕龙》中的《明诗》篇,主要论述诗歌的历史沿革,概括全面,但在论述五言诗时对魏晋大诗人陶渊明只字未提,其原因是刘勰与陶渊明两人对"自然"有不同理解以及刘勰对玄言诗的误解等。  相似文献   

3.
“陶渊明”之称有两个含义,一是历史上的陶渊明,另一个是真实的陶渊明。真实的陶渊明具有二元对立的人格结构,他在文化人格和世俗人格的左右下,对人生、名声和仕途有着矛盾的观点,这缘于陶渊明性格上的的克制性。从他对酒、对琴和贫困的自述中可以得知他在为人上有一定的虚伪性。  相似文献   

4.
一陶渊明与玄学关于陶渊明与玄学的关系,目前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他是“服膺‘自然’的玄学信仰者”,他的世界观是“玄学自然观”;一种意见认为他的思想“与魏晋玄是截然不同的”,二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持这两种针锋相对意见的人,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即都认为魏晋玄学是当时门阀土族的官方哲学,是唯心主义的。因而,持后一种意见的人就将陶渊明思想和玄学严格地区别开来,并以此为基点来论证陶渊明思想的进步意义;持前一种意见的人就判定陶渊明的“《形影神》诗是消了佛道迷信的毒,  相似文献   

5.
贯云石是元代作家“慕陶现象”的个例。从他与陶渊明家世与经历中,从东晋与元朝种族歧视与官场斗争现实中,可以看到贯云石慕陶而走向隐居的原因。贯与陶的隐居行迹虽异,但以与对屈原、李白的景仰相较,于惺惺相惜之中,他对陶渊明则情有独钟。他歌颂陶渊明,效法陶渊明,诗词曲中描绘田园风光,赞美隐逸生活,“寄酒为迹”以抒发情怀,都酷似陶渊明。  相似文献   

6.
梁昭明太子萧统《陶渊明传》评价陶渊明说:“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认为“任真”是陶渊明思想性格的主要特点。考查陶渊明的生平,可以看出“任真”是陶渊明的素抱,对人生真谛的追求是他终生的实践。在他的现存不多的诗文中,就有八处写到“真”的:  相似文献   

7.
孟浩然的志趣、人格与陶渊明有着一脉相承的内在联系。陶渊明被称为“六朝第一流人物”,孟浩然对他十分崇尚。孟浩然崇尚陶渊明的主要缘由是二人有着共同的文人操守和共同的隐逸情趣。  相似文献   

8.
呼唤宁静     
有一种渴望,独处幽处,静默温香,宁静美好。 陶渊明一定是幸福的,因为他一个人,一个田园,一个世界。躬耕自资,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安贫乐贱,“夫耕于前,妻锄于后”,志同道合;性喜爱菊,宅边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以,我羡慕陶渊明,羡慕他可以如此怡然自得,可以不受世俗喧嚣的影响,可以静谧地聆听大自然的歌声,沐浴最纯净的晨风,与山风为伴,与群鸟为舞。  相似文献   

9.
《文心雕龙》的研究者对《原道》篇提出了很多不同的观点,周振甫先生对于此篇的观点很有代表性,同时他也指出刘勰《原道》篇中的两处局限之处,一是刘勰“道”的观点偏向客观唯心主义;另一点为刘勰将“自然之文”与“人之文”相提并论。陈寅恪先生曾提出古典文学批评的一种态度——“了解之同情”,这种指导方法为现代文学批评者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野。从还原背景的角度出发,可以理解刘勰为什么有这种“不科学”的观点,《文心雕龙》的成书受《易传》的影响很大,同时还吸收了汉儒和魏晋玄学的思想,这些既是刘勰《原道》篇形成的思想根源,也导致其蕴含了两点被后人批评的消极之处。  相似文献   

10.
Jane 《中文自修》2007,(5):9-11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说起陶渊明,人们便想到了《桃花源记》,那样美丽多姿的世外风光多么让人向往啊! 陶渊明一生任性而为,拥有着飘逸潇洒的“魏晋风度”:他主动要求做官,却又主动辞官归隐;他可以读书“不求甚解”,也能够弹奏奇妙的“无弦琴”,甚至还不拘小节,“取头上葛巾以漉酒”…… 在最黑暗的年代,陶渊明保持了一颗天真的赤子之心和一份恬淡的情怀。就让我们透过那些灵动的文字,去捕捉他生动的侧影吧——[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萧统为何对陶渊明高评低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统作为昭明太子在文化上做了两件影响后世的大事:编辑整理《陶渊明集》和主编《文选》。然而二者之间又存在着较大反差:即对陶渊明人格的高评与对其诗文的低选。究其原因,其太子身份、个人爱好与时代审美趣味等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陶渊明、王维写下了许多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但他们的山水田园诗却呈现出不同的生命情调,表现了不同的生命意识:陶渊明归守田园,但仍执着于当下的现实生活,其山水田园诗呈现出本真的生命状态,形成了恬淡澄明的生命境界。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尽管有对自然景物的生动描绘、但却导向了佛家的沉寂空守,形成了空明隽秀、清幽静寂的生命境界。  相似文献   

13.
"东篱"词境体现的是生命的意义。作为"东篱"词境的创始者陶渊明来说,他所展现的是一种诗意:人生洒脱的诗意。陶渊明以超然的生命态度来体认生活、感悟生命,实现生命。作为"东篱"词境的继承者李清照来说,她所展现的是一种词境:人生愁苦的词境。李清照以惑然的生命认知去体察生活、把握生命。作为"东篱"词境的发展者马致远来说,他所呈现的是一种曲界:人生狂放的曲界。马致远以已然的生命把握清楚地表现生活,将社会的创伤予以扩大化,从而达到批判生活、批判社会的目的。马致远将"东篱"词境在全方位上予以发展:从对个人生命的把握到对社会生活的把握,从小我进至大我。"东篱"词境得以提升,谱写出"东篱"词境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4.
道关系是古代论争论了上千年的老话题,直到章学诚道在人伦日常说的出现,才算最后了断这桩公案,这是实斋对我国学思想的一大贡献,以致用是章氏改造乾嘉风的一个具体措施,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学术氛围下,极难有什么新的贡献,道体无所不该,圆神方智的学发展观就是道在学方面的不断深化和沿续,以上三点构成一个问题层面:道是贯穿章学诚学思想的核心,以史论,既是章学诚的独特之处,又是他的一大缺憾。  相似文献   

15.
自1985年中陶会成立以来,二十余年间,方明同志以他的执着追求、无私奉献和创造性工作,为陶研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是中国陶研事业的一面旗帜,千千万万陶友的楷模。他对陶研事业的贡献,突出地表现在推动各地成立陶研组织、领导和组织重大陶研活动、以典型经验引路推进陶研事业、培养陶研新生力量、恢复《生活教育》杂志、促进国际陶研事业等六个方面。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将方明未竞的陶研事业深入开展下去,这是对他的最好纪念。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作为我国田园诗的开创者,为后世树立了不可替代的典范。一千多年来,我国的学者文人研究他的代不乏人。他的诗文甚至在国外也被人欣赏研究。陶渊明之所以被人推崇,这和他独具魅力的个性特征和天才横溢的诗文有关。在中国,人格和艺术相统一,才有可能被人欣赏和推崇,而陶渊明是人格美和艺术美高度统一的。陶渊明人格的形成,和他独特的生平经历和时代环境有关。陶渊明的思想是他自身体悟各种思想流派和人生经验相参照的结晶。陶渊明的本体论思想并不系统,而是从他的诗文中透现出来。陶渊明的诗是田园诗的典范,平和冲淡,真诚朴素。在平实的描写中透露出对自然、农耕、友情等令人感动的眷念和热爱。尽管历史上不少人存在对他的误解和误读,但他的伟大人格和天才横溢的艺术功力超越于一切时代,同时也超越由误解和误读造成的屏障。  相似文献   

17.
陶渊明的《饮酒》组诗共20首,在陶渊明诗集中占有较大比重,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本文主要从思想性这一方面赏析了《饮酒》诗。对《饮酒》组诗思想性的分析,主要从两个方面论述:陶渊明在《饮酒》诗中抒发出理想无法实现的忧愤;表达出对黑暗现实和颓靡世风的深恶痛绝。  相似文献   

18.
陶渊明的田园情结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桃花源不仅仅是脱离现实的理想社会,实际上还是早期农业文明的体现,是《礼记》中所谓的“大同”境界。陶渊明看到在现实的基础上依靠圣人明君、个人才能、靠礼治来实现“小康”是不可能的。遂寄希望于“天下为公”的真正“大同”社会。  相似文献   

19.
古今很多学者认为陶渊明是饮酒避祸的,其实原因并非如此,而是另有缘由:时代风尚、寻求精神解脱、创造艺术境界。陶渊明在酒文化中的最大贡献是把酒和诗直接连系起来,以酒大量地入诗,确以晋代大诗人陶渊明为第一。陶渊明借饮酒在诗文中抒发性情的真;借饮酒在诗文中表现了“靖节”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