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两年来高考应用题命题的导向,以及考生解答卷面所暴露出的问题,分析当前高中数学课对数学建模教学与训练存在薄弱环节,提出了改进教学的建议,在加强“建模、解模、验模”基本训练基础上,着重从根本上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数学建模教学设计范型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难学难教”是高职生数学建模最为突出的问题,原因之一是缺乏数学建模单元教学设计范型供教师参考。高职生数学建模单元教学设计范型包括5个环节: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方法与媒体;评价学习结果。其中建模训练应按照建模的各个环节设计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3.
谷文山 《考试周刊》2022,(50):62-66
建模思想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思想,学生利用建模思想归纳模型并利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不仅能有效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还有助于形成核心素养。文章以数学建模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作为研究主题,综合利用文献分析、文本分析、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四种研究方法,分析了数学建模教学对初中数学学习的意义和初中数学建模的四个典型实例,归纳了数学建模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三大设计原则,探索出了强调建模思想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渗透建模思想、指导学生掌握建模能力、给予学生数学模型应用训练、引导学生利用建模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策略,并以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内容为例给出具体教学案例,以期为初中数学教师群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数学教学的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丰富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阐明了数学建模思想渗入高等数学教学的意义,指出了开展数学建模教学及赛事活动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5.
刘浩  杨燕梅 《考试周刊》2012,(64):45-45
计算机技术_的迅速发展,使得数学建模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旨在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推动大学数学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数学建模竞赛随着时代的发展,也越来越具有时代的特点.本文对新时代的大学生数学建模教育进行了探讨。1.加强数学思维的互动训练。培养创新精神。大学数学建模教育,不仅仅是对数学建模知识的教育,还应当广泛开展数学思维的训练.通过训练,加强学生分析问题的深入性、透彻性、多元性和灵活性。将数学思维渗入到学生的思维模式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数学建模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师生对数学建模认识不足、人力资源与设备不足以及数学建模缺乏创新。为此,提出数学建模教学途径与方式:更新师生观念,提升师生素质;创新教学内容,渗透数建模理念;结合实际案例,加强数学建模实践训练;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数学建模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高职数学教学中增加数学建模训练的可行性及其实现的途径,通过实例说明了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如何融入数学建模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数学建模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建模及竞赛分析数学建模在学生素质培养中所起的作用,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影响,阐述了数学建模训练是人们解决实际问题必要的训练和准备的观点,说明数学建模对学生的影响是质变的过程,参加过建模训练的学生必定是“终生难忘,终生受益”。  相似文献   

9.
数学建模对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有重要意义.精心挑选典型的数学建模案例进行建模训练,让研究生经历数学建模的各个阶段与环节;建立一支科学合理的数学建模指导教师队伍,以具体措施保障相关活动的开展;加强数值分析的实践教学,增强研究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组织研究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活动等等措施能有效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近几十年我国大中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表明,加强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和能力的培养是帮助学生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它既是应试教育的有力武器,也是素质教育的有效模式,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可谓一举多得. 一、数学建模对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1.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建模的第一步是训练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学生需对问题中的有效信息进行抽象概括并用自己的语言重组后表达出来,这就锻炼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其次,数学建模能锻炼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想象力和洞察力.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8,(11):71-72
在数学教学变化过程中的明显趋势为淡化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培养,强化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的教学训练,这是由于在当下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的人才需要为具有综合实践能力与探究能力,而原有的数学基础教学则仅能够为学生提供知识基础,不能够应对于现有复杂的社会现状发展。这就使得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数学思想这一大类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教学培养训练,在这过程中教师则要重点对学生进行数学建模思想的教学培育,这是由于数学建模思想是帮助学生将抽象问题、复杂问题,具象化、简单化的重要手段,学生依托这一思想可以深入地进行数学学习。本文即以初中数学思想教学为视角,对数学建模思想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问题进行系统化探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分析数学建模竞赛的特点及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出发,提出了以实际问题为背景,渗透数学建模思想,进行数学建模培训的教学方法——问题驱动教学法。该方法采用"三步走"的训练阶段,将一个个实际问题在每个阶段化整为零地进行研究,以"问题驱动为核心"作为训练主线贯穿整个训练过程。作者结合多年培训经验对问题驱动教学法的实施问题作了探讨,期望以"问题驱动为核心"推进数学建模培训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针对数据结构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学生学习信心不强、兴趣不高和动力不足等问题,本文提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模型,并以线性表为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后作业和闯关训练四个方面进行教学分层设计与实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抽象建模能力、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及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一直受到教育者的广泛关注,对学生进行应用题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同时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对问题分析与判断能力的基础。因此,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采用"问题—建模—应用"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基于此,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问题—建模—应用"模式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看法,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数学建模课程是讲授各种数学技术和思路,解决实际问题的课程.它是联系数学理论与实际问题的桥梁,是数学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的媒介,是数学理论与技术转化的主要途径,是现代科技工作者必备的能力之一.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将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式、实践训练等方面进行的改革运用在数学建模课程教学中,并收到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建模是应用数学建模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思想,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有助于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锻炼学生综合运用已知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能力。本文在分析学生学习实情的基础上,探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的意义,从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渗透建模思想、创设建模背景情境、开展项目化建模探究活动、加强模型检验和修改四个方面,论述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的策略,以供相关教育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7.
许继君  闵存高  董学森 《成人教育》2012,32(10):108-109
高职高专非计算机专业以C语言教学为主的算法语言课程存在着教学目的不明确、与实践脱钩等严重问题。算法语言课程必须以高等数学为核心,训练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化为数学问题的"建模"能力。选择Mat-lab为教学语言,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8.
测试技术实验作为一门工科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要求综合性和创新性的实验训练,即学生在掌握实验原理和训练实验技能时达到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并独立自主完成实验分析的教学效果。引入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来设计测试技术实验,以学生为参与主体,从讨论实验选材到实验理论建模仿真再到实验验证及实验结果分析的各个阶段,要求学生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并配以教师的教学指导,用测试的本质来解释实验不确定度,以期为测试技术教学实践环节乃至工科教学实践环节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工学结合”教学改革背景下,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应用数学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训练问题,阐述了基于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过程”中应用数学知识的要求和学习方法,训练学生运用数学工具,查找数学理论,使用数学软件求解的综合能力:初步探索出了一个在学生入学基础差、高等数学教学学时压缩情况下,通过公共选修课,使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在短时间内得到训练和提高,并取得较好的竞赛成绩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文章总结了弹性力学课程的特点和定位,指出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了适合机械类研究生的教学目标,从教学能力提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设计、课外知识训练、考评方式和问题反馈等方面对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尝试。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有助于调动研究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课程教学效果,从而培养学生的弹性力学建模、分析能力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