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色传奇"小说是当代十七年文学发展过程中影响最大的叙事门类之一,但与传统小说叙事观念密切的血脉联系,使它在叙事特征方面表现出了诸多与现代意识形态要求不相契合之处.文章试图通过对这类小说中的爱情表现的意识形态解读,说明其在一个以政治意识形态遮覆一切的时代里的遭际与命运.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20世纪80年代以降的台湾女性小说中的欲望书写为切入点,阐释了这一文学现象凸显的原因,以及其在思想内容、表现手法或叙事技巧上所具有的独特个性化特征和美学风格,并深入分析了这种欲望书写的得与失,既从精神指向上肯定了其文化诉求与审美诉求具有深刻的历史合理性,同时,也指出其应处理好"理性"与"欲望"的关系,避免成为迎合消费社会阅读趣味的"媚俗式"写作,导致女性主义文学严肃性的缺失.  相似文献   

3.
"十七年"女性文学中的知识女性"改造/成长"模式在文本中有三种表现爱情和革命的顺生模式、背离模式和相生模式.三种叙事模式都是以爱情叙事表现革命主题,三种模式合起来看,就可以形成革命、爱情和女性解放之间的一种比较辩证的关系观.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的传媒语境下,消费主义意识形态一跃成为思想、文化以及艺术领域的霸权话语。物欲、性欲、权欲和隐私等欲望能指,曾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严厉看管的反动对象,在传媒参与建构的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笼罩下,它们一举获得了合法性的历史身份,并由此开始了大规模的文化征服。在文学同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不期而遇中,大众文学因其自身的商品性、娱乐性和消遣性,率先与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欲望能指演绎了历史空前的叙事狂欢。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同时开始了对精英文学的能指征服,精英文学也在欲望叙事里,走向了身份遗忘与未来混沌的双重迷失。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出现的消费主义和欲望扩展,文学也开始流行"欲望书写".欲望是内涵宽泛的人类社会现象,其抽象之意就是欲求与希望.精神欲求是欲望的重要构成与强烈动力,欲望有差异,更有共通性.文学描写是一种必然的正常的历史现象,文学书写与市场经济无关,任何时代均存在欲望.文学书写是一种良莠并存的现象,评判欲望书写良莠不可简单化,对欲望道德评判应综合审视.欲望书写应遵循以下原则:创作态度应该严肃;所描述的欲望应该具有经典意味和普遍的思想意义;应该尽可能揭示欲望背后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6.
当前文学陷入了为欲望而欲望的叙事怪圈。文学呈现出欲望叙事泛滥的颓败景观,成为了当下一个应该引起我们重视并亟待破解的文学现象。当前文学出现这种欲望叙事泛滥的趋势有着浓重的消费文化的背景。在文学的层面上讨论欲望叙事问题,就是将欲望视为一种文化符码,挖掘和拓展其文化内涵,在对欲望的叙述中创造一套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7.
《湘行散记》混合着回忆和现实,文本中存在着两个"我",一个是"过去之我",一个是"现在之我"。"过去之我"由于环境和身份的局限,其对于"爱情"和"事业"的欲望受到了压抑,而"现在之我"的还乡之行则使这些被压抑的欲望重新获得宣泄的出口。整部《湘行散记》通过两者的互动,使"欲望"之流汩汩而出,完成了欲望化的抒情和叙事。  相似文献   

8.
在20世纪的中国市民文学中,"言情文学"一直倍受市民青睐,"鸳鸯蝴蝶派"长盛不衰.20世纪的"言情文学"构建了许多爱情童话,这些作品一方面继承了古代文学中爱情童话表达的爱情至上的思想情感倾向和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但也带着鲜明的时代特点.20世纪"言情文学"还构建了许多的爱情传奇,言情文学家们把一个"情"字做尽了文章,做得婉转曲折,波澜起伏,错综复杂,达到扣人心弦、引人入胜、余味无穷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当代文坛,“汪曾祺”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受到研究者长久的关注,研究成果颇丰。汪曾祺的小说通过“非欲望化”的叙事来疏离现当代历史对文学的整合、逼近人类真实存在,但是在对待传统文化时,汪曾祺的叙述在一定程度上又陷入了“被整合”的境地。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变化,文学对爱情表现的着重点也随之发生变化。网络技术的成熟和普及,网络文学对爱情题材的表现也进入前所未有的自由时期,表现出躲避崇高发泄欲望的娱乐化、游戏化的倾向。这种爱情主题的表现是对“思想解放、恋爱自由、以爱为前提”爱情婚姻模式的颠覆与解构,它不仅和整个当代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有关,而且和网络的普及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网络文学欲望狂欢背后再次引起我们对爱情主题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1.
复旦大学副教授王宏图的<都市叙事中的欲望和意识形态>选取了20世纪中国文学中几个代表性的都市叙事文学作品,勾勒出了20世纪中国文学中都市叙事文学的发展脉络及其诸多特征,展现了在都市叙事欲望化写作中保守主义与激进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之间的转化.以及人们欲望和精神的多面性、复杂性、暧昧性.  相似文献   

12.
冯梦龙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除了摹写杜十娘的爱情悲剧和命运悲剧外,从欲望书写的角度来看,它还为人们展现出了情爱欲望、金钱欲望以及仕途欲望的相互交织,并且在摹写这些欲望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传达出明代中后期的社会风气和当时社会及思想状况,为研究明代中后期的社会思想以及同时期文学和文学创作者的思想基点提供了有力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铁凝早期的爱情小说基本上是一种道德人生的言说,强调爱情与道德的关联,肯定崇高的道义和责任。成熟期的铁凝在爱情叙事上突破了早期的理想和纯净,侧重写入性的复杂和两性之爱的残缺,在解构爱情神话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男性的理想道德人格的想象,这种叙事的犹疑正是铁凝“对人类生活永远的善意、爱和体贴”的叙事伦理理念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在革命叙事背景和政治话语下,<青春之歌>中的爱情带上了鲜明的政治色彩.主人公对爱情的选择象征着其政治理想的归属,英雄美人"打败"了才子佳人.  相似文献   

15.
图像文化以直观感性的画面刺激人的欲望,这种感官美学对文学的渗透,导致了以身体感官、性意识的张扬为表征的欲望叙事在文学中的盛行.以朱文、韩东为代表的“新生代”作家将欲望的微观政治学运用于小说文本,通过本体性身体欲望的张扬对传统伦理道德及价值观实施颠覆和消解.其叙事策略是以“游走”和“体验”的方式来呈示欲望碎片和情绪之流.  相似文献   

16.
爱情一直是文学的主题,人们对爱情的态度也不断发生变化.比较张洁、林白、卫慧三代女作家在作品中表达的爱情观,呈现出了文学作品中的爱情主题从灵魂向肉体的滑落,是诗意的沉沦.  相似文献   

17.
赵锐 《凯里学院学报》2009,27(5):107-109
复旦大学副教授王宏图的《都市叙事中的欲望和意识形态》选取了20世纪中国文学中几个代表性的都市叙事文学作品,勾勒出了20世纪中国文学中都市叙事文学的发展脉络及其诸多特征,展现了在都市叙事欲望化写作中保守主义与激进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之间的转化,以及人们欲望和精神的多面性、复杂性、暧昧性。  相似文献   

18.
把莎剧《特洛伊斯和克瑞西达》和乔叟的同名长诗以及《伊利亚特》进行比较,此剧不论是写爱情,还是写战争,其实质都是写欲望,欲望应由根据理性所制定的制度进行制约,所以此剧在主题上是统一的,莎士比亚写欲望是对文艺复兴所提倡的个性解放的一个深沉的有远见的反思,这种反思是与当时英国社会现实紧密联系的,是他开始伟大悲剧时代的前奏。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时代,人们加速奔向没有灵魂的欲望之乡。与此相呼应,欲望化叙事成为世纪之交中国文学重要的文学现象。灵肉分离的欲望化叙事对传统中国文化形成强烈的冲击,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也产生了背离。中国文学需要一种精神还乡,重新确立崇尚个体生命价值和个性自由、人格独立的文学创作方向,回归文学追求超越意义的文学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伤痕文学"中的爱情叙事打破了"文革"文学的禁区,拓展了文学题材的范围,体现出作者对于爱情和社会问题的思考与批判,但同时也深受当时时代语境的制约。从爱情叙事角度切入,既可以看到"伤痕文学"的文学史意义,也可以认识到"伤痕文学"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