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之批评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最终创立,得益于关于这门学科的科学研究。20多年来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研究在取得重要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为此需要开展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批评性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整体性的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性质以及与其它四个二级学科相比所具有的应用性特征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相对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的多学科借鉴性、学科的实践境遇以及学科科学发展迫切要求学科研究应具备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要立足现实、瞄准对象、把握动态、扩充视野,在路向上注重超越单纯的“怎样教育”的问题,积极探索“为什么”、“是什么”与“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推进由主导性“学校型研究”的单向视角向综合性“社会型研究”多维视角的研究转向,不断彰显学科的特色,增强学科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最富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性、综合性、应用性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不仅有许多现实的实际与理论问题需要深化研究,而且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又有许多新的课题被不断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必须立足于我国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实际,为推进我国社会科学发展服务,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导向和动力。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系统化包括以知识形态存在的知识体系、以知识生产存在的学术共同体和以知识应用存在的社会实践活动体系3个层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化经历学科理论发展、学科制度完善、学科体系丰富等要素的系统化。同时也不可忽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体系、学科边界、学科意识、学术共同体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系统化建设要推进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系统的知识体系、知识生产、知识应用3个层次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30年的建设进程中形成了自身的学科范式。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式具有明确的政治导向性、鲜活的实践性和高度的综合性。学科范式的确立将学术共同体聚焦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内容起到筛选、规范与调节的作用。从学科范式包含的基本要素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概念体系、理论基础、方法论和学术共同体方面的发展尚不够成熟。因此,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发展,可以采用推动学科立论基础研究、增强学科意识和规范学科发展的路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自觉和科学化研究,是近年来人们在学科建设中关注的基础性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自觉主要表现为一种追求理性的状态,即学科"意识"与学科"自我意识"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自觉又是一个过程,它由一系列逐渐展开的诸环节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研究,是指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研究作出考量和设置要求,它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自觉程度的制约,即学科自觉的不同阶段与不同程度,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研究的眼界、内容和方法等。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方法是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基础性问题,其直接关乎"持有什么样的研究取向、采取什么样的研究方法、求得什么样的研究结果"这一根本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方法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这一特殊对象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这一科研活动的系列研究方法。不同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学等概念,它是隶属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的,具有研究属性、立体结构、中介功能、动态发展特征的研究论域。在紧扣其内在本质的基础上,应该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方法形成、变化与发展的规律,功能特点和内在联系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着力研究。  相似文献   

8.
学科细分与交叉研究是一种被广泛运用的前沿研究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过程中,学者们倾心尽力从自己擅长的学科入手,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进行细分研究,合力推进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其学科细分研究成果又滋养了学科交叉研究的发展,而交叉研究的深化则又进一步推动了细分研究的深入,催生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新的理论形态。学科细分与交叉研究的统一性,使得两种研究互动互促,进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从简单化、平面化、静态化、单向化的理论移植和借鉴逐渐向综合化、立体化、动态化、整体化的方向发展,共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形成内容完备、结构合理、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学科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学科建设的角度,论证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学科定位,具体探讨了它存在和发展的理论依据和历史实践依据。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新的学科定位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现实意义和要求。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学科建设的角度,论证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学科定位,具体探讨了它存在和发展的理论依据和历史实践依据.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新的学科定位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现实意义和要求.  相似文献   

11.
12.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正呈现出跨学科研究取向。思想政治教育跨学科研究已经逐步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研究路向,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与经验,但同时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深化思想政治教育跨学科研究科学化的过程中,应当坚持“以问题为中心”的跨学科研究,遵循跨学科研究的基本规律,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学科立场,正确地处理“本学科”与“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跨学科研究的组织和队伍建设,为思想政治教育跨学科研究提供切实的组织和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3.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发展,我们需要进一步厘清下属问题,即关于学科归属与理论研究的定位问题,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属性及学科的属性之间的关系问题,关于研究方式方法与学科研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发展,我们需要进一步厘清下属问题,即关于学科归属与理论研究的定位问题,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属性及学科的属性之间的关系问题,关于研究方式方法与学科研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学科建制和知识语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交叉研究承担着独特的学科使命,从学科生成逻辑、学科现代化、学科知识生态和学科知识功能四个维度加以把握,有助于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交叉研究的规律性认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化水平。学科交叉研究不只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生产的基本环节,而且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现代社会的演化方式,塑造动态平衡的学科知识体系,营造合理、稳定、良性的学科知识生态,发挥着“孵化”新议题、构建新的分支学科、反哺“母学科”等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论域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基础之问,意义重大而深远,难度也非同一般。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基础是学科发展的根基,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基础,进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基础的对象领域,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基础的空间位置、时间位置和主体位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基础主要指的是学科组织意义的共同体基础,包括学人、学问、规范和科学研究活动。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基础的基础,虽然在学科设立初期就作了许多探讨,但目前仍然不甚明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在这类基础问题上需要突破,同时在突破基础上予以推进,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及其学科升级发展的重要环节。求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基础之问,需要从结构深处、目标、学人关联及运用诠释学视野等多维入手,运用系统思维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基础建设,进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研究人的思想和行为活动规律及对人进行思想教育的科学。该理论的学科体系,有其自身的特点、原理、原则和方法。本文主要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教育间的关系、理论基础,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性、综合性、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性特点,进一步阐明了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8.
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系统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具有系统内涵,通过系统建构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和事业发展的必要选择。通过正确处理要素把握与系统把握、自然阶段与自觉阶段、历史传统与现代发展的关系,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系统发展。确立系统意识、加强科学研究、进行整体规划、点面结合推进、实施过程检验,加快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在人才培养上既区别于一般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又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的其它二级学科,学科固有的特质决定了它要培养精通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教育实践的“懂理论、长教育、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这样的人才.要立足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设置培养方案,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置于首位,同时要注意人才培养的开放视野,做到人才培养的宽口径、厚基础与强实践。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定位,要考虑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历史和社会需要,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功能和知识系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边界的区分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二级学科的相互关系,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功能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