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宜宾学院学报》2019,(3):47-54
《专利法》第四次修改提出引入专利当然许可制度,根据现行法当然许可被许可人作为普通被许可人不具有独立的诉权,但我国现阶段知识产权侵权严重,当然许可之下,专利权人多为获取许可费,容易出现怠于起诉放纵侵权行为的现象,有必要授予被许可人独立的诉权。然而,授予当然许可被许可人独立诉权在理论上存在障碍,运用诉权约定理论可为当然许可被许可人的诉权提供正当性,突破现有理论的障碍。当然许可被许可人行使诉权前,必须先催告专利权人,催告期满专利权人不作为可视为放弃诉权及诉讼利益,并默示授权被许可人起诉。诉讼中当然许可被许可人享有损害赔偿请求权,根据"一事不再理"原则,专利人无权参与此次诉讼。  相似文献   

2.
专利默示许可是基于权利人的行为对专利许可关系的法律推定,其具有制度价值、经济价值与实践价值。专利默示许可以规制专利许可中的机会主义行为为目标,根据产生原因分为事实上的默示许可、习惯上的默示许可和法定的默示许可。专利默示许可合同的成立要符合外观条件和实质条件等被认定后,就应当适用合同法的条款来确定其内容。由于专利默示许可的特殊外观,在司法认定中,需要着重考量信赖利益的产生以及相应信赖行为的实施。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的专利许可市场中,主要障碍就是对专利许可费的合理性难以确定。专利许可在专利法中存在的问题有:对专利费用的许可问题不详细,也缺乏灵活性,对其实践性的指导意义不大。实施专利技术许可要有具体的专利许可法规条文,要做到专利双方互惠互利,要完善专利合同法,对”平衡利益”进行细化,并运用到专利的实践中,创建专利典型区与活跃区。  相似文献   

4.
发明专利及其授权应尊重并体现生态保护的要求。专利授权审查中,应积极适用专利法的公共利益维护原则,以专利是否具有污染致害性作为授权与否的基本衡量因素,同时推进绿色专利的快速审查;应积极倡导并激励环保专利技术的共享,在非常时期还应允许实行环保专利技术的强制许可;专利产品使用中的环境损害鉴定工作应积极开展。  相似文献   

5.
专利强制许可制度设置的目的在于防止专利垄断权的滥用和平衡专利权人的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我们应当以专利强制许可制度的合理性为基础,转变专利强制许可的实施思维,对专利强制许可制度进行完善,以弥补我国专利强制许可制度立法中存在的不足,从而使专利强制许可制度能够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公共利益需要相适应。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我国《专利法》相关条文的分析,提出专利产业化应该增加新的衡量指标,即技术许可的成功率,而成功的技术许可不仅需要法律法规的完善,同时技术许可的付酬标准都成为判断是否成功的方向标,为未来科学、客观地进行专利产业化驱动因素的筛选评价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专利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的法律地位对于维护专利制度、保护专利权人和利害关系人的合法利益非常重要。根据专利法的规定和我国的司法实践,利害关系人有独占实施许可合同的被许可方、排他实施许可合同被许可方和普通实施许可合同的被许可方三种。对于被许可人的诉讼权利,不管何种类型,合同当事人都可以在合同中约定。  相似文献   

8.
网络环境下,数字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遇到了版权问题的障碍,法定许可制度成为解决这一障碍的有益途径。在对数字图书馆适用法定许可使用制度的可行性、现阶段法定许可使用制度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分析和研究之后,提出了建立附带义务的法定许可制度的设想。  相似文献   

9.
专利法的目的是在调和社会的各种利益的同时,赋予发明人专利权来保护,从而真正利用发明创造,并以此来鼓励发明创造。专利法的这种维持竞争秩序的职能的另一体现是鼓励成果转化与专利许可,使专利权得以最大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论专利强制许可制度的生态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利强制许可作为专利实施的一项重要制度,实现其生态化建构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大有助益。专利强制许可制度的生态化设置,并非以牺牲经济发展为代价来谋求生态平衡,相反,其体现了现代社会中公权对私权的介入和渗透,体现了环境因素对技术发展异化的规制和监管。虽面临私权神圣理念与公共利益界限模糊的障碍,但专利强制许可制度亦有实现生态转向的契机。可从明确公共利益界限、明确专利强制许可主体、客体及条件等方面,为专利强制许可制度的生态化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1.
《刑法》216条规定了假冒专利罪,其中采取了空白罪状的方式对该罪的客观行为进行了规定,因此在司法实践中,需要援用《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具体规定对该法条中"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进行界定。随着专利法律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对假冒专利罪中客观行为如何界定的问题需要结合修订后的《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进行具体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侵权法原则的确立,是侵权法体系完善的需要,也是法治社会权利保障的需要。侵权法原则体现着侵权法的本质和根本价值。侵权法应确立其五大原则:权利保障原则、侵权法定原则、责任公平原则、救济合理原则及利益衡平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完善侵权法学科体系,充分发挥侵权法保障权利、实现社会正义的价值和功能。  相似文献   

13.
专利代理是我国专利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专利代理制度日趋完善,专利代理机构数量和从业人员大大增加,在这种情形下,本文对专利代理制度中的相关义务和责任重新进行了梳理,为解决专利代理中的法律纠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专利侵权纠纷案件中,专利默示许可现已发展成为一种新的侵权抗辩事由。然而。我国现行法律对此没有明确规定。文章试图分析专利默示许可的理论基础、产生情形、具体内容,以期对我国专利默示许可制度的构建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知识产权立法体系中,商业秘密是继专利、商标、著作权之后新兴的第四大领域,商业秘密作为一种无形的知识产权,其法律保护的需要已为国际社会所共识。本文从分析目前我国商业秘密法律保护体系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我国立法现状和司法实践提出相应的完善意见,以期进一步完善我国商业秘密司法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6.
一项发明创造只能授予一项专利权,这是包括我国在内的各国专利法普遍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因此,实践中出现的将同样的发明创造授予不同专利主体,进而产生专利的重复授权显然是违反专利法这一基本原则的。然而,对于同样的发明创造,由同一主体同时或者先后被授予两项以上的专利权是否属于专利重复授权,在我国学术界还存在较大分歧,进而影响了实务的统一。笔者认为专利重复授权,破坏了专利制度在专利权人与社会公众之间建立的利益平衡,侵害了专利技术使用人和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建议对我国现行专利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做出适当修订。  相似文献   

17.
专利无效时往往涉及停止支付及对已支付许可费的返还的问题,许可协议中“不置疑条款”妨碍了公平竞争原则,是不合理的限制性条款。针对我国被许可人置疑被许可专利有效性时面临的困境,本文指出法律除了否定“不置疑条款”外,还应为被许可人行使“置疑”的权利提供相应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原则作为一种事后的法律救济手段,是在个案中,基于特定的法律事实的发生,就具体的当事人之间的具体的法律关系,揭示出公司在此特定情形下已不具备公司人特性的真实状态,从而否认公司立法人资格,并直接追索公司背后股东的法律责任的一种法律制度。其法律价值目标与股东有限责任、公司独立法人原则一样,都是为了实现法律的公平与正义。因而,它不是对股东有限责任原则的否定,而是对股东有限责任原则的修正和维护。  相似文献   

19.
情势变更原则作为合同履行的重要原则 ,以其强调的实质理性的特点 ,在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均有详细规定。我国由于对该原则认识不一 ,虽在现行法律中未予以规定 ,但因其通过对失衡的合同关系的调整 ,对平衡当事人权利义务和稳定社会经济秩序十分有益。所以 ,确立和完善情势变更原则是法制“国际化”的需要 ,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