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当前民族大融合的建置体系,得益于清朝在边疆地区设置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置,包括蒙古地区的扎萨克制度。清政府通过扎萨克制度将蒙古各部分为内扎萨克蒙古及外扎萨克蒙古等。扎萨克制度的实行,使清政府加强了对蒙古各部的有效统治,迎合了清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使蒙古各部成为抵御沙俄入侵的屏障,维护了清朝北方边疆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西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边防建设的重点。西北地区自汉朝正式纳入我国版图开始,历朝历代采取不同的方式来加强边地建设。清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清代杨应琚在西北地区对行政建置的调整,特别是对陕甘总督行政范围以及在新疆、西宁甘肃等地行政区划的调整,对清王朝的边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杨应琚在西北地区行政建置的调整,不仅可以凸显其在西北地区发展的历史作用和意义,更能体现出对清代行政体制建设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清代黑龙江流域地域广袤,是东北亚地域最为辽阔的大陆之一。清朝政府曾经对这一流域进行了长达三百年的有效控制,并设立了黑龙江将军衙门和吉林将军衙门两大行省机构管辖这一地区。黑龙江将军衙门的称谓就是依据黑龙江干流的名称而命名。由于黑龙江流域在清代东北边疆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的要地,因此,清朝统治者先后设置了两大将军衙门和十四个副都统衙门。这些副都统衙门是戍守黑龙江流域的重要军事组织,并在战时直接听命于皇帝指挥的八旗驻防。副都统衙门作为黑龙江流域军政合一的八旗管理机构,构成了清朝黑龙江流域特殊的军政管理体系。文章主要梳理了清代黑龙江流域副都统衙门的建置沿革与分布,对人们了解清代黑龙江流域政治、经济、文化及其军事的格局与嬗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阐述清代甘肃地区驿站的设置、分部及管理,指出甘肃地区的驿传制度在清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完善,同时得出甘肃地区的驿传是整个清朝驿传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清朝边疆的巩固、地方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辽宁濒黄海、渤海,海岸线东起丹东西至锦州,辽阔的沿海地区有着天然的港湾,有着发展海运业的有利条件。本文主要研究清代鸦片战争以前,辽宁沿海海运业的发展情况,并探讨其对清代中叶以前辽宁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影响。明朝末年,辽宁是明清战争的主要战场。长期的战争,加之后金统治时期的落后政策,导致大量汉人逃亡,使辽宁的经济受到极大的破坏。清入关以后,由于当时清朝统  相似文献   

6.
清朝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绘制出多幅各级行政建置的地图。清代盟旗游牧地图,乃其中之一。在清代盟旗游牧地图的基础上清朝会典馆组织人员编写《大清会典》,其《疆理卷》载有较为详细的蒙古各盟旗游牧地。张穆《蒙古游牧记》吸收其成果,第一次尝试以内地郡县为例,撰写外藩蒙古行政建置——盟旗的历史地理。该著作为蒙古历史地理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为边疆史地研究留下了光辉篇章。但由于《会典》的作者群和《蒙古游牧记》作者生活年代、历史背景、语言功底等诸因素所限,该两部文献所记载的地名解读、游牧地方位界定、方向辨认以及历史考证方面犯有不少讹误。本文试图以《蒙古游牧图》(以下简称为《图》)等各种古地图、历史地图、现代地图为据,对喀尔喀4盟86旗的数千条地名进行研究考察,对其讹误地名进行归类和纠正。  相似文献   

7.
邓涛 《家教指南》2020,(6):124-130
清前期,清朝逐步统一了直省和藩部地区,形成了二元并存的疆域结构,即清朝的版图结构大体可分为直省和藩部两个部分。甘肃作为清代直省的边缘地带和地处最西北的直省,在清朝西北边疆经略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康熙朝开始,清朝的统治范围逐步延伸到甘肃边外的藩部地区,地处嘉峪关外的敦煌地区也逐渐内地化并成为甘肃的一部分。综观整个清代,敦煌地区在清朝西北边疆的稳定和开发中发挥了独特作用,是清朝经略西北边疆的重要依托。  相似文献   

8.
明清鼎革,长城一带景观变化明显。漠南本为蒙古游牧之地,清廷开疆拓土,以往作为边疆的长城被纳入腹地,大量汉族移民前往口外务农经商。随着族群关系变化,清代也在不断进行着行政建置的调试,不少蒙晋交界地带的政区建置经历了复杂的变迁。丰镇地区就从蒙古游牧地演变为卫所,再改为厅。政区变动是表象,背后关涉族群关系、土地利用、行政管理、治理策略等一系列相关问题。本文拟以丰镇为个案,系统讨论政区设置、地方社会变迁与边疆管理方式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9.
清代在吐鲁番地区设置的最重要的行政管理制度就是札萨克旗制。本文细致考察了清朝在吐鲁番地区实施札萨克旗制的背景以及在统一与建设新疆中的作用,并通过清朝与额敏和卓在吐鲁番势力的消长反映了清朝中央政权对吐鲁番以及整个新疆统治力度的强化。  相似文献   

10.
明代辽东地区确立了以科举制为核心的儒学教育体系。清代该地为盛京将军辖区,其教育因袭明制,但又区别于前代衣同期关内地区。清朝进行新式教育改革前,其龙兴之地盛京地区的满汉教育均得到充分发展。本文通过梳理中外史料,介绍清代前、中期盛京地区的教育结构及内容,展现满汉教育发展的具体状况,以期有利于清代东北教育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11.
清代开封八旗驻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封为南北交通的孔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清朝统治者在此设立八旗满洲驻防,以监视和震慑地方.它的设立对强化清代对这一地区的控制,维护清朝统治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有清一代关内各省大批流民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清王朝的祖宗发祥之地--辽宁地区。关内流民对清代辽宁地区的开发以及辽宁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曾作出过一定的贡献。本文仅就清中叶以前(即1644--1840年)这一时期关内流民迁居辽宁地区的情况略作稽考相论述。  相似文献   

13.
漏泽园是古代一种为安葬贫病无依者或无主尸骨的慈善救济机构。自宋代开始建置,至清代犹存。其建置管理主体,或为中央及各级政府出资组建并委任世俗专职人员进行管理;或由政府资助并委托佛教寺院僧人住持管理及参与经管;或由佛教寺院自建并独立进行管理。后两者往往以佛教寺院为主要依托而建置,本文对其建置沿革及经营管理等情况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清末辽宁地区农业经济的近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宁地区是东北开发较早的农业区。清朝末年,辽宁地区的封建经济关系,传统农耕技术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发生了显著变化,开始由传统农业向近代农业转化。本文试对这一变化的主要内容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5.
(选自《咬文嚼字》2007年第1、2期)一、辽宁横跨辽河两岸,清朝末期属奉天省,现今是东北地区的经济大省。你知道它为什么叫"辽宁"吗?答:辽宁横跨辽河两岸,在清末属奉天省,是我国抗击外国列强入侵的前沿阵地,战乱频仍,民生凋敝。1929年,国民政府改奉天为辽宁,取辽河流域永久安宁之意。二、江苏在清朝前期属江南省,今天是我国东部沿海最发达地区之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你知道它的得名缘由吗?  相似文献   

16.
清代是辽宁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以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为代表的沿海城市在清代经历了显著变化。研究清代沿海城市的发展变迁对于梳理辽宁城市发展脉络、探索海洋城市建设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岑巩素为滇楚锁钥、黔东门户,地理位置显要,为贵州文化先发地之一。其自西汉至北宋间的建置归属大致经历西汉至刘宋的无阳县、萧齐的西平阳县、南梁至南陈的夜郎郡、隋的辰溪县、唐至北宋中期的奖州(业州、舞州)及北宋末期的思州。文章以朝代为脉络,在爬梳岑巩地区的建置沿革基础上,辨讹了西汉至唐初、唐末至北宋时期岑巩地区的建置沿革,纠正了岑巩地在这两个时期的错谬,并辨析了岑巩与思州的历史联系与区别。考其建置沿革,可明晰中央政权与黔东地区的深入互动及黔东地区从“边地”到“内地”的转化与国家大一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历史上,辽宁的开发因政权更替频繁、人口流动性大及地理的原因,辽东、辽西各具特点,作为体现一个地区的开发程度的地方建置县的设置也不稳定,但总的来看,这一地区的开发是向前发展的,所置县的地理分布是不断扩大的。  相似文献   

19.
清代青海蒙旗人口与经济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青海蒙旗人口与经济问题探析杜常顺清代青海的蒙旗是雍正初年清政府平定罗布藏丹津叛乱后建立起来的,计有29个札萨克旗和1个刺嘛旗,“或远或近,环海之四面联络住牧”。①同其它地区的蒙旗一样,青海的蒙旗也具有双重性质:既是清朝封建国家体制内蒙古地区的军事...  相似文献   

20.
清代义学是清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针对贫寒子弟设立的带有蒙学性质的学校。仅就清代贵州义学的创立过程、办学性质及功效进行探讨,认为清朝在贵州少数民族聚居区兴办义学教育,其功效在于完善贵州民族地区教育体系、发展民族地区教育以提高民族素质,并为清末民初新式学校建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