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我国深入发展科学发展观、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发展政治文明应从两个资源中提取营养。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中"保民"与"民贵"蕴含着打造和谐社会的丰富资源,是现代中国人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保民"、"民贵"等"民本位"资源中,挖掘组建现代中国和谐社会的传统资源,提出健全民本位政治制度体制是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应基于传统文明"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拥戴,天下才安定,社会才和谐"。另一方面,中国古代"贵民"思想在现代民主法治的政治背景中,必须吸收全球政治主流制度中现代民主政治的内涵,无视世界政治体系民主、法治的合理性的社会是不和谐的。在现代背景下,我们不能把"以人为本"简单化,应提升到"以民(主)为本(位)"的高度,才是科学发展观体现在当代中国政治文明方面的根本。  相似文献   

2.
民本主义,就是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以人民为本位的思想,是以民为本思想的理论化、系统化.我国民本主义发端于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经过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发展,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而走向成熟.现在,以胡锦涛总书记为代表的当代共产党人又有了新的探索.本文试从这一理论曲折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把握其应有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在认清民本主义本质上是封建政冶文化的前提下,对民本主义思想中合理因素加以吸收,并以现代的民主政治理念改造民本思想中的王权意识、人治理念.使民本主义以民为本的思想与人民主权相结合:德治理理念与现代的法治相结合.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4.
民本主义与我国民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本主义思想是中国历史重要的文化和精神遗产,是几千年封建社会中君主和士大夫阶层的统治之道,虽然民本与民主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民本主义思想主张“民为邦本”,重视人心身背,对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民主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的“民本主义系‘以人为本’思想的一种初始形态”。西方的人本主义思潮是“以人为本”思想在西方国寥的表达形式。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超越以往人本主义的抽象性、虚幻性,科学地指出了实现人文关怀的现实途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传承着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思想在中国的最新表达。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传统执政文化中,“官本位”与“民本位”相伴而行,彼此消长,但“民本位”终究没有冲破“官本位”的樊篱。在新的历史时期,“官本位”意识依然是实践执政为民理念的重大障碍。要彻底跳出传统“官本位”意识的怪圈,全面树立执政为民理念,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7.
人类社会历史是一个从“集体本位”向“个人本位”演进的历史过程。“公民本位”是这一演进过程中必然经历的历史阶段。在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过程中。努力建构“公民本位”价值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1938年,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此前,发生于1935年的"中国本位"与"全盘西化"论战与这一科学命题的提出具有内在的、必然的逻辑联系.首先,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是互为动力的,在这次关于"中国本位"与"全盘西化"论战中,马克思主义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也促进了知识界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这是加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重要动力;其次,1930年代也是近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作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观的形成与这次论战有着密切的联系:论战中,学者们对文化建设的原则、途径、方法及文化的任务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促进人们更加理性和清醒地思考中国文化建设的道路,为新民主主义文化观的形成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最后,在这次论战中学者们提出的关于文化的中国化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表述的雏形,论战同时引发了关于文化建设必须适合中国国情以及如何使之中国化的思考,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恰是对这一问题深入思考后作出的科学回答.  相似文献   

9.
孔孟民本主义思想差异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孟虽同为儒家代表人物,但两人在民本主义思想上却存在很多不同点。主要表现在:对君、民两者本质认识上的差异,君、社稷、三者之间地位安排上的差异。君、民之间关系处理上的差异;对仁政具体实施方案上的差异。形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两人所处的历史时代不同,所要解决的社会主义主要矛盾不同。  相似文献   

10.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其内涵十分丰富.在思想观念上,要实现从"权力本位"转向"权利本位",从"官本位"转向"民本位",从"以物为本"转向"以人为本";这对于提高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能力,对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这一科学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与实践的丰富和发展,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和丰富内涵。党内民主、党际民主、群众民主三者有机结合体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依靠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它以社会主义为前进方向和理想追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和理论旗帜,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神纽带,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价值准则,其根本价值取向集中地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价值取向,切实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其中根本在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哲学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开拓意识,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和中国共产党新时期党建的历史使命。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应当把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结合起来,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转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1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形势下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它们在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是完全一致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又是在新形势下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丰富和深化了我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和历史使命,是对唯物史观在新世纪的新时期的运用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和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开拓意识,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和中国共产党新时期党建的历史使命。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应当把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结合起来,在提高我们的思想觉悟和政策水平的同时,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转变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10年代末"第二代人权"获国际认可,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中国人在人权斗争中较早地摄取了"第二代人权"的理念,并努力将其转化为法定人权,中国的人权运动与人权理论由此获得迅速发展。由毛泽东领导的中华苏维埃是当时摄取和实践"第二代人权"理念的典范,真正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立党宗旨。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才能更有效地指导中国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历史的必然性,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其理论基础是已经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经验基础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它的提出顺应了世界发展的主流。科学发展观是一个丰富的思想体系,也是党的执政思想的飞跃,必将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政党体制,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是以“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十六字为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与建设相结俣的一个创造,体现了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面临着新的情况,新的挑战,巩固和发展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对我国的社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急切呼唤“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与之相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迫切需要在教学的各环节真正贯彻落实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新理念。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对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是简单的对商品经济社会价值体系和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作否定和拒斥,而是要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引领和统摄它们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