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联吡啶及其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根据化合物的构效关系,以含有不同取代基的吡啶作为起始原料,以不同的光学纯的α-氨基酸作为手性源,设计并合成了新型的含有手性中心的联吡啶衍生物,其结构通过1H NMR,13C NMR和HRMS进行了表征.体外抗肿瘤活性测定,选择五种不同的肿瘤细胞株HCT-8:人结肠癌细胞;Bel7402:人肝癌细胞;BGC-823:人胃癌细胞;A549:人肺腺癌细胞;A2780:人卵巢癌细胞对目标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进行了生物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小叶黄杨叶中的化学成分抑制非小细胞肺癌A549增殖作用。方法:通过回流提取、萃取、硅胶色谱柱与质谱、核磁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及结构确证。采用CCK8法,对分离得到化合物进行非小细胞肺癌A549体外活性评价。结果:从小叶黄杨叶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鉴定为白桦脂醇(1)、羽扇豆醇(2)、羟基环原黄杨碱(3)、羟基环原黄杨碱酯(4)、N-甲基黄杨宁(5)、苦参素(6)、3-氨基-4-(羟基甲基)-4,14-二甲基-9,19-环丙基-17-二甲基氨基-23-苯甲酰酯甾烷(7)、3-氨基-4,14-二甲基-9,19-环丙基-16-甲基丁酸甲酯-17-二甲基氨基-23-苯甲酰酯甾烷(8)。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1-8均能抑制非小细胞肺癌A549增殖。结论:化合物5、7、8为首次从小叶黄杨叶中分离得到的新化合物;苦参素(6)为首次从小叶黄杨中叶分离得到。化合物7抗非小细胞肺癌A549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阐明大蓟的化学成分,运用硅胶、大孔吸附树脂(Diaion-101)、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和薄层色谱技术对大蓟进行提取分离,根据波谱数据和参考文献等手段从中鉴定了9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为:爵床脂素B(1),6'-羟基爵床脂素A(2),6'-羟基爵床脂素B(3),山荷叶素(4),爵床脂素A(5),6-羟基-4-(4-甲氧基-3-甲氧基苯基)-3-羟甲基-5-甲氧基-3,4-二氢(3R,4S)-2-醛基萘(6),6-羟基-4-(4-甲氧基-3-甲氧基苯基)-3-羟甲基-7-甲氧基-3,4-二氢(3R,4S)-2-醛基萘(7),4'-去甲基鬼臼毒素(8),鬼臼毒素(9).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大蓟中分离得到.同时,本研究用D-氨基半乳糖对HL-7702细胞诱导产生毒性,采用MTT法对化合物(1~9)进行肝保护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2,3,4,7和8(10μm)具有一定的肝保护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秦艽多糖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MTT法研究秦艽多糖在不同浓度和时间条件下,对人肝癌细胞SMMC7402、人胃癌细胞BGC-803、人肺癌细胞A549、人肾癌细胞HEK293的抑制作用。结果:秦艽多糖对人肝癌细胞SMMC7402、人肺癌细胞A549抑制作用明显,但对人胃癌细胞BGC-803、人肾癌细胞HEK293的抑制作用较弱;秦艽多糖对4种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表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及时效关系。结论:秦艽多糖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5.
耐药性是导致肺癌患者化疗效果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本研究采用阿霉素浓度递增法建立人肺癌阿霉素耐药细胞株H1299 R,并采用多种实验验证其耐药特性.结果发现,H1299 R相对比于野生型细胞H1299 W形态和大小发生变化,但细胞增殖速度没有显著的差异;当使用浓度为5μg/mL阿霉素处理H1299 R和H1299 W细胞时,H1299 W细胞的增殖率明显低于H1299 R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耐药性细胞株H1299 R中耐药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H1299 W组.人肺癌H1299阿霉素耐药细胞株的成功建立,为进一步研究肺癌细胞产生耐药性的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采用半制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从镶边海星(Craspidaster sp.)中分离纯化皂苷,并建立纯化条件以获得单体化合物,为半制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纯化海星皂苷提供实验参考依据。对得到的海星粗总皂苷通过正相、反相硅胶及葡聚糖凝胶LH-20柱层析进行分离,然后确定分离制备条件,用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对薄层层析板显示的同一斑点进行纯化获得单体化合物。通过检测获得制备单体化合物的色谱条件为:Zorbax 300 SB-C 18柱(5μm;250 mm×9.4 mm i.d.),RID示差检测器,柱温30℃,流动相MeOH-H_2O(47:53),流速1.5 mL/min,进样量110μL(样品浓度18 mg/mL),在保留时间32.96 min处收集到36 mg的白色粉末状单体化合物。经核磁共振谱等广泛一维和二维谱图鉴定其结构为novaeguinoside A。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从铜耐性植物海州香薷地上部提取分离芹菜素糖苷的工艺技术,探索铜耐性植物海州香薷资源化途径。创新点:结合使用大孔树脂、凝胶树脂、聚酰胺树脂多种色谱柱技术,从铜耐性植物海州香薷中提取分离纯度达98%的黄酮苷类化合物芹菜素糖苷。方法:以铜耐性植物海州香薷为原料,用60%乙醇溶液浸提,提取液依次使用石油醚、乙酸乙酯、饱和正丁醇萃取。实验中,对饱和正丁醇萃取层,使用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粗分离提取,Sephadex?LH-20型凝胶筛分分离,并借助半制备液相和聚酰胺树脂分离纯化,得到芹菜素糖苷单体(图1)。利用紫外光谱、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红外光谱、一维和二维核磁图谱,鉴定芹菜素糖苷结构(图2~5)。结论:芹菜素糖苷是铜耐性植物海州香薷体内的天然产物,利用色谱技术可以从海州香薷植物体中分离出芹菜素糖苷单体。  相似文献   

8.
在白杨素的7-位羟基上进行修饰,对得到的C~7-位白杨素衍生物进行生物活性研究.通过MTT法检测其对人子宫颈癌细胞(HeLa)、人乳腺癌细胞(MCF-7)、人胃癌细胞(A549)等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通过AV-PI双染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状况.结果显示,C~7-位白杨素衍生物对HeLa、 MCF-7、 A549细胞都有一定的抗增殖作用,其中对HeLa细胞的抗增值效果最好,IC_(50)值为20.62μmol/L;当药物浓度为20μmol/L时,细胞凋亡率达到22.32%,说明C~7-位白杨素衍生物具有良好的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9.
南五味子属植物中的木脂素成分研究进展(1990-200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五味子属植物中的木脂素成分进行了综述。近十多年来,从南五味子属植物的不同植物中分离得到100余个木脂素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具有抗病毒、抗氧化和细胞毒等活性。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观察阿魏酸对黄独素B诱导肝毒性的抑制活性及其机理,同时探索阿魏酸对黄独素B抗肿瘤活性的增效作用。创新要点:黄独素B为中药黄药子抗肿瘤的主要药效活性成分,但同时又是其致肝毒性的主要毒性成分。本研究立足于中医药配伍减毒增效理论,试图通过试验考察配伍阿魏酸对黄独素B肝毒性/抗肿瘤活性的减毒增效作用,为黄独素B与阿魏酸联合应用于抗肿瘤提供了一定的临床前试验依据。研究方法:荷瘤小鼠(S180肉瘤)连续12天灌胃给药阿魏酸和黄独素B。通过对血清丙氨酸/天冬氨酸转氨酶活性(见图2)、肝脂质过氧化(见图3)和肝组织病理分析(见图4)考察阿魏酸对黄独素B肝毒性的抑制作用;通过对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见图5a、5b)和基因表达分析(见图5c)探讨阿魏酸抑制黄独素B肝毒性的机理;通过对瘤重、抑瘤率的统计分析阿魏酸增加的黄独素B抗肿瘤活性。重要结论:阿魏酸可以通过改善黄独素B诱导的氧应激损伤从而抑制其肝毒性,同时还可以协同增加黄独素B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1.
齐墩果酸结构修饰及抗肿瘤活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植物来源的活性先导物的基础上,研究其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的关系,进而进行化学修饰研究,以提高化合物的活性和降低毒性是研制新药的一条有效途径.齐敦果酸属于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具有多种显著的生物活性,是一种具有开发潜力的先导化合物.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齐墩果酸结构修饰及抗肿瘤活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紫草素及其衍生物是中药紫草的有效化学成份,文章对紫草素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作一综述。紫草素能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生长增殖,致肿瘤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包括:调节MAPK信号通路、引起Bcl-2蛋白家族表达变化从而促进细胞色素c的释放、激活Caspase蛋白酶家族启动凋亡、致肿瘤细胞周期阻滞、影响死亡受体家族及其相关蛋白活性等方面。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表明:紫草素具有较强的抑癌作用,对正常细胞毒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葱的根、茎、叶中分离内生真菌,并进行初步抗菌活性检测,得到具有高抗菌活性的菌株。方法:1.用PDA培养基分离葱的内生真菌;2.用查氏培养基进行发酵实验。3.进行滤纸片抑菌实验。结果:从葱中分离出的17株内生真菌,均具有抗菌活性,其中,抑菌圈直径大于1.0cm的高抗菌性菌株有11株,占总分离菌株数的64.71%。结论:葱内生真菌具有类似宿主植物葱一样的广泛抗菌性(分离得到的17株内生真菌均具有抗菌性),但由于宿主植物本身所具有的强抗菌性,使分离得到的菌株种属多样性较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浙江金华的佛手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化学成分,并采用多种波谱法对其结构进行鉴定.结果:共分离鉴定4种化合物,分别为柠檬油素(Ⅰ)、6,7-二甲氧基香豆素(Ⅱ)、6-羟基-7-甲氧基香豆素(Ⅲ)、β-谷甾醇(Ⅳ).结论:化合物Ⅲ为首次从金佛手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北部湾藴育着丰富且亟待研究的海洋(微)生物资源,是活性天然产物的重要来源。本研究从涠洲岛珊瑚共附生构巢裸胞壳菌GXIMD02509中分离获得一个多硫代二酮哌嗪生物碱和系列芳香聚酮类化合物,包含一个新化合物4a-O-methoxyarugosin H (1)。我们通过采用多种波、光谱学技术及对比文献方法鉴定了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化合物1~5、7和10对786-O、SW1990和SW480等3株肿瘤细胞增殖具抑制活性,半抑制浓度(IC50)值为4.3~33.4μmol/L。化合物emestrin J (10)具有一个二硫桥键,还能够显著抑制786-O细胞克隆及迁移,诱导786-O细胞凋亡并阻滞细胞分裂在G2/M期,是一个潜在具抗肿瘤活性的先导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芹菜素的化学结构为5,7,4'-三羟基黄酮,其5,7,4'-位置的三个羟基和C2C3双键决定了其独特的药理学效应和生物学特性.研宄发现一些天然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菌作用,这些化合物不仅能抑制革兰阳性和阴性茼,而且对一些具有耐药性的细茵也有作用,同时实验表明,芹菜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在预防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抗肿瘤、抗氧化、降糖及抗氧化方面也有较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研究旨在通过MTT法从萘酰亚胺为母体合成的一系列化合物中,筛选出能够高效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化合物C8。研究方法为选用不同组织来源的肿瘤细胞系MCF-7、Hela、U-251和SMMC-7721通过MTT比色法测定不同浓度的萘酰亚胺类化合物作用不同时间后对细胞体外培养的抑制影响。实验结果显示若干种亚胺类化合物中,只有化合物C8对上述肿瘤细胞的生长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随时间延长更为显著,其他化合物无显著性,进而推测化合物C8能够明显抑制不同组织来源的肿瘤细胞生长,并与剂量和时间呈正相关关系,具有高效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研究噻二唑类杂环化合物对人白血病K562癌细胞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方法:利用MTT法间接测定各化合物对肿瘤细胞后的生长情况,并计算出肿瘤细胞的抑制率,选择抑制率较高的化合物进行深入研究,计算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并考察其浓度-生长率线性关系。结果:大部分化合物均显示了较好的人白血病K562癌细胞抑制活性,化合物1抑制率达92.01%,IC50为7.07×10-5mol/L,浓度-生长率R2=0.986。结论:噻二唑类杂环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肿瘤个体化治疗中体内外模型差异的问题,明晰体外模型对药敏检测的影响。实验在体外建立肿瘤3D细胞模型,通过ATP生物荧光法(ATP-TCA)检测3D肿瘤细胞中ATP的含量,间接反映3D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5-FU和紫杉醇的敏感性。同时,通过Live/Dead细胞成像实验进一步研究化疗药物对3D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研究发现化疗药物5-FU和紫杉醇均可抑制HepG2和A549肿瘤3D细胞的生长,且紫杉醇对HepG2 3D细胞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5-FU。药物敏感性评价结果显示,HepG2 3D细胞对化疗药物紫杉醇中度敏感,对5-FU不敏感。A549 3D细胞对紫杉醇和5-FU均中度敏感。Live/Dead细胞成像结果进一步证实了PTX对HepG2 3D细胞具有明显的毒性。本实验为体外药敏检测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黄花败酱草挥发性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黄花败酱草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黄花败酱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分离并鉴定出28个组分,占峰面积的97.21%,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质量分数;其主要挥发性成分为呋喃类化合物、酸类化合物和醇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