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区域地理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理原理、地理过程、地理规律等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托。在区域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进阶课堂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积极性,构建高效地理课堂。  相似文献   

2.
教材编排应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以促进学生能力跨学段有序进阶。文章借助学习进阶理论构建了区域认知能力进阶框架,并以湘教版初高中地理教材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通过挖掘教材深层和表层系统的内在联系,分析其在区域认知能力发展与进阶视角的育人价值,发现教材在区域认知的六大方面存在占比不均、进阶不连续及高阶水平不足等问题,进而提出教材编写与使用建议。  相似文献   

3.
区域认知能力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地理科学人才的关键。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可通过基于深度学习的进阶式教学模式,结合情境体验、问题启发、学科整合、实践探究等具体教学策略来实现。深度学习的认知水平与区域认知能力的提升层次高度切合,其思维本质上是从浅层的低阶思维逐步转化为深层次的高阶思维。教师应善于构建深度学习的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逐步从浅层学习过渡到深度学习,培养和发展学生区域认知的高阶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4.
以"区域地理之日本"为例,以"印象日本"为主题,以关键词为切入点,从一个新的角度探讨学习高中区域地理的方法。通过课堂的具体实践,学生较容易地记住了区域知识并激发了学习区域地理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邱新艳 《地理教育》2022,(11):26-30
如何将地理现象中的要素综合、过程分析和空间联系落实到具体的区域中,是地理教学的难点。学科大概念的高度概括性特点可将零散的学习内容整合成结构性的教学单元。从大概念出发,选择以高中地理新教材2019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中第一章“区域与区域发展”为例,构建单元知识结构,设计单元教学目标和活动,尝试在单元教学设计中实现师生能力的进阶。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不仅应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还应关注学习方法的迁移和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在中国区域地理教学中,尝试"案例教学、探究学习"的模式,通过以四大地理区域学习为基础训练、以热点区域学习为方法指导、以乡土地理学习为能力培养的"面—线—点"的循序渐进的探究学习,学生不但掌握了区域地理的基础知识,而且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和能力得到迁移锻炼,学生自主参与、乐于探究的良好品质也逐渐养成,从而实现了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7.
"支架"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方向和动力,引导学生迈向数学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搭建支架为学生的进阶学习规划路线,启动支架为学生的进阶学习提供支持,撤销支架为学生的进阶学习打造空间.支架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构筑了一个个"小阶梯",引导学生数学学习不断进阶.搭建支架、启动支架、撤销支架是为了让学生的数学学习综合能力得以提升,同...  相似文献   

8.
人类生活在区域中又时刻影响着区域。高中区域地理的学习能让我们在一定的范围内开阔眼界,发现规律,指导我们更好地生活、生产。学习区域地理要紧扣"区域"二字,掌握区域地理的相关理论概念,然后纵向了解该区域的发展过程并与其他区域作横向比较,在比较中探究原因,解决存在的问题。有条件的可以实地考察,在实践体验中学习。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高考《考试说明》明确提出"区域地理是高中地理知识必要的载体",并把"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列入了考核目标之中。高考试题也充分反映了这一考核目标,几乎每年的高考试题特别是综合题中都会出现与区域地理相关的区域地图。然而,大部分考生一提及区域地理,第一反应是感到"怕"、觉得"难",区域地理已经成了考生解题拿高分的瓶颈。基于区域地理在高考中的重要性和学生解决区域地理问题的困难性,笔者特通过对  相似文献   

10.
随着学生由初中阶段的学习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在学生思维能力提高的同时,也对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提出更高的要求。区域地理作为一门涉及范围广、综合性思维强的地理学科分支,对学生的要求也由初中阶段的"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的低层次上升到高中阶段的"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的高层次。由于区域地理在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中的重要分量及其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的双重作用,加上区域地理知识涉及范围广、难度大等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实施积极有效的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聚焦新时期高中地理学科特点,审视地理教学规律,加强学习进阶设计,要加强基本学情分析,找准学习进阶的起始点;强化课程标准解析,明确学习进阶的落脚点;创新地理教学教法,把握学习进阶的切入点。通过开展深度教学、项目研学、课程建设,推动知识和思维进阶,推动地理学科应用进阶,推动学科目标预期改善。  相似文献   

12.
孔凯月 《文教资料》2020,(6):210-211
"问题式教学"是服务于教与学的重要手段.在实际情境中,以"问题"整合相关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在发现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地理核心素养.在新课程标准下,基于"问题式教学",针对"区域发展"设计教学案例,探索教学过程,试图提出一些建议,为一线地理教师的教学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陈梅芳 《考试周刊》2014,(21):137-138
区域地理繁杂的知识点和区域地理的地域性、综合性特征,让学生觉得是很沉重的学习负担。文章从创设情境、读图分析、抓住主导因素、注重区域比较、画"知识树"等方面,着手教会学生化繁为简,学好区域地理。  相似文献   

14.
学习进阶是学习某一核心概念时所遵循的连续的、典型的学习路径.本文将学习进阶运用于"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的专题复习.以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为基准点,确定进阶维度,按照学生思维发展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划定进阶层级,通过对学习内容的统筹规划和有序设计,实现复习课的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5.
地理虚拟实践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虚拟实践教学的有效路径探索是地理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地理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尝试探究解决的热点问题.SAMR模型作为基于"创生性教学"的新型教育模型,学生通过在课堂中完成四层次的进阶学习,实现任务情境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从而形成高阶思维能力.本文以河流地貌的发育为例,从G...  相似文献   

16.
区域地理是中学地理知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学习高中地理的基础。因此,重视区域地理的学习对提高地理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搞好区域地理的学习呢?  相似文献   

17.
高中地理"必修Ⅲ"(区域地理)是学生在学习了前两个模块(必修Ⅰ、必修Ⅱ),基本了解了地理环境的组成、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人地环境协调发展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如何应用地理原理,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区域地理与自然和人文地理联系密切,是两者的综合,而在教学实践中,又和它们有较大的区别。故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与思考,谈谈区域地理教学的几点体会。一、以区域地理的基本理论为基础以湘教版"必修Ⅲ"为例,教材编排首先把区域地理学习的基本理  相似文献   

18.
在新课程背景下,地理核心素养作为中学生必备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四个方面.目前高中地理学习主要针对教材知识进行系统性学习,极少关注地理知识中的"相悖现象"和生活中的"反常"地理现象,部分学生无法对生活中地理现象进行合理解释,还有部分学生缺乏地理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低下.由此可见,学生在区域认...  相似文献   

19.
教学中将学习进阶理论与科学论证进行整合,有助于概念生成和思维训练.文章基于已有研究构建了地理概念进阶路径和科学论证进阶框架,并以"大气的受热过程"概念教学为例,将二者进行有机整合,旨在为科学论证融入概念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案例.  相似文献   

20.
正区域地理一直是高考文综试题命题的重要内容,但也是高考地理失分重灾区,有的甚至因为某一区域地理基础知识薄弱,导致"全题覆没"。如何才能更好的掌握区域地理呢?我认为,我们在区域地理教学上的困难集中表现为两点:一、学生底子薄,学生的读图定位能力非常差;二、复习课的教学设计枯燥。因此,我主要针对这两个问题如何解决提出一些看法。第一个问题,学生的读图定位能力差,这是学习区域地理的致命伤。学生"心中无图",任你老师讲得天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