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发展使得青年亚文化开始与主流文化进行碰撞。本文通过对青年亚文化中的饭圈文化用语的翻译进行分析,探讨归化和异化在网络流行词翻译中的使用情况,以促进青年亚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它引领当今社会主流文化。中国当代的青年主流文化是社会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与文化自信有着天然的契合。文化自信为当代中国青年主流文化提供思想理念和指引前进方向,青年主流文化的影响和传播又能带动全面和全民族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3.
网络圈群的出现不仅能够满足大学生各类需求,还可以为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但由于网络圈群存在匿名性、封闭性、排他性等特征,也给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带来一些阻碍。所以在网络圈群环境复杂化的背景下,需要通过圈内圈外加大主流思想文化输入力度、积极引导和发挥“关键少数”的思想引领作用以及重视并完善网络圈群舆情应对机制,进一步促进大学生从文化自卑、文化自负向文化自信转变。  相似文献   

4.
“内卷”、“佛系”、“躺平”等语词变迁表征青年亚文化群体的呈现样态和心路历程。文本通过文化哲学、文化社会学和文化心理学视角论析近年来青年亚文化概念的流变、内质嬗变及边界变迁,由此可知,亚文化游弋与社会心理结构审视中文化哲学、文化社会学构境和新媒介技术赋能的“游牧特质”。新媒介形塑力和传播导向改变了青年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关系链接和话语叙事方式。在新媒介技术赋权、赋能背景下,实体“内卷”行为塑造中平台资本的现实逻辑蕴含精准的数字“脚印”,在数字化“凝视”中拥有大数据算法的“上帝视角”,使“内卷”无所遁形。“佛系主义”、“躺平主义”诠释的网络青年亚文化泛娱乐化、语言非合作运动、虚拟现实等消极因素,给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带来冲击和挑战,元宇宙为现实世界的青年亚文化群体在技术构境和寻求心理安全感上提供一种文化预设或“配置”。“内卷”是动因机制,“佛系”、“躺平”是引发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构建网络青年亚文化生态的“绿水青山”及引导当代青年亚文化群体打破文化隔阂、促进跨圈融合或“破圈”,使其向主流文化归拢,需要文化主流意识的深度参与及社会机制正向引领和全面引导。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多元化和社会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大学青年文化发展呈现了与主流文化的冲突性、价值观的多样性、个性的张扬等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提出并深刻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梦想的提出不仅对处于多元文化发展中的青年予以指引,对于建设充满活力的青年文化更具有提升和引领的重要意义,而且为青年发展指明了方向,也能够促进青年民族认同感、创新观念和责任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9,(5):134-137
嘻哈文化起源于美国,是世界重要亚文化之一。嘻哈文化的艺术形式作为表达对主流社会的不满和愤怒的手段,是非主流族裔追求平等和自我身份的一次文化内省运动,具有强烈的对抗性和叛逆性。嘻哈文化自20世纪70年代产生后,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发展,成为年轻人表达个人思想、与世界对话的一种新途径。嘻哈文化自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受到广大青年群体的喜爱。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其作为地下文化被主流社会认为难登大雅之堂。《这!就是街舞》播出于2018年5月,是国内首档街舞文化传播类真人秀综艺。这档综艺节目本着为嘻哈文化"正名",尊重嘻哈文化本源,并坚持以高水平、专业化的标准完成节目制作。节目形式灵活、亮点众多,拉近了中国社会与嘻哈文化的距离,促进了嘻哈文化的普及与传播。  相似文献   

7.
“梗”文化是网络社交媒体快速发展的产物,青年网络交往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深受“梗”文化的影响。“梗”文化本质上属于网络亚文化,具有表达形式多样、流行传播圈层化和价值情感成分多元的特征,为青年群体热衷追捧。但由于“梗”文化内容鱼龙混杂,形式泥沙俱下,容易引发侵蚀语言文字规范、触犯网络空间道德底线等问题,冲击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这需要从提升青年网络素养、纾解青年成长成才压力、创新主流文化内容等多个角度发力,推动主流意识形态与青年网络交往活动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化、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和商品化的推进,受到主流文化的冲击,以及经济发展水平、思想观念和人才短缺的制约,少数民族文化面临整体性、趋势性衰退,受其影响,我国文化生态失衡日趋加重。鉴于此,我们需要提升少数民族文化自觉,构建少数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内生式机制,创新传播理念、机制和技术,筑牢包括家庭和学校教育在内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基础,为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促进我国文化生态平衡注入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9.
媒体传播具有传承优秀文化、引导社会舆论、发展文化产业等重要功能。这些功能是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内容。媒体传播对吸引社会注意力和引导社会舆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所传播的信息和内容体现了社会主流文化的影响力,是促进文化交流发展的重要途径。如何通过媒体传播引导民众、凝聚人心、传播文化,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是增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吸引力、凝聚力以及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主导权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0.
VR技术是发端于二次元文化的新兴媒介,其发展和应用成为近几年人们关注的焦点。VR技术对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依据VR技术与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契合点,探寻主流意识形态传播+VR模式实施策略,实现主流意识形态跨媒介传播。  相似文献   

11.
“饭圈文化”本是青年群体追寻共同爱好,追求心灵共鸣的情感寄托,但是在互联网技术的促成下和资本逐利本性的驱使下,呈现出低龄化、圈层化、组织化和极端化的趋向,产生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相违背甚至相对抗的乱象,呈现出主体“去中心化”、信息封闭化、享乐即时性和缺失导向性的特征,给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带来挑战。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出能否顶住、打赢互联网战场直接关系到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特别强调要在信息化条件下掌握舆论领导权,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在网络空间活跃的“饭圈文化”对党的舆论引导工作和意识形态领导工作带来不小的挑战。针对这些挑战,要使“饭圈文化”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下良性发展,就要坚持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指引,加强乱象治理,恪守价值底线;发挥多元主体力量,提升约束力;优化内容建设,实现精准宣教;关注“饭圈”需求,弥合情感鸿沟。  相似文献   

12.
文化传递与职业教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传播的实质是文化价值的传播,是文化创造的自然延伸,它赋予文化价值创造普遍的人类化形态,同时又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创造。传递社会主流文化是学校教育存在的基本价值,符合当时社会政治发展的需要是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根本区别。职业教育的存在与发展,则主要是出于进行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传播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灰色文化既不同于占主导地位的主流文化,也异于与社会完全对立的反文化,而是在价值倾向上介于主文化与反文化之间的一种具有中间质的文化。灰色文化通常披着大众文化的外衣,以不断翻新的形式大肆宣扬、传播低级、庸俗的内容,并在社会上逐渐形成一股泛滥之势,在潜移默化中给社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在大学校园,灰色文化也颇有市场。要杜绝灰色文化的传播和影响,就要正本清源,净化环境,加强传统文化、经典文化等主流文化与时代气息的结合,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文化素养,规范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使灰色文化无生存之根基和机会,还校园一个清新干净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4.
郭莉萍 《文教资料》2010,(8):212-213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发展,网络文化日益繁荣。由于网络的自身特点.网络文化如同一把双刃剑。在给青年大学生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给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等方面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何充分利用好网络文化这个传播平台.是当前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中值得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文化传播的实质是文化价值的传播,是文化创造的自然延伸,它赋予文化价值创造普遍的人类化形态,同时又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创造。传递社会主流文化是学校教育存在的基本价值,符合当时社会政治发展的需要是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根本区别。职业教育的存在与发展,则主要是出于进行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传播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化作为世界主流文化之一,具有广远的开放性和积极的现实意义。当前全球范围内文化交流与文化合作日益加深,多元文化之间的共享性和冲突性并存,显示出传播是文化得以存在的重要形式。孔子学院作为传播中国语言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还需要反思文化传播模式,做到精英化与大众化相结合,特色化与本土化相结合,实现多种传播模式互动的有效机制,从而推动中国文化与世界的精彩对话。  相似文献   

17.
饭圈青年,作为传统粉丝的衍生和变形,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有组织的社会群体。二元对立的语言风格、快感主义的拟像审美、理性缺位的集体行为构成了他们的显著特征,日益凸显“出圈”的风险。关注饭圈青年,分析饭圈青年行为背后的文化逻辑,对于饭圈青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价值。这就要求我们从调适人的文化心理、满足人的文化需要、提升人的文化自觉三个维度引导青年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是个网络的世纪,网络影响着当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当今社会产生了深远地影响。网络社会中网络有其特有的政治功能;网络在传递政治信息中起着中枢作用;政治文化的传播也受到网络的影响;网络对主流意识形态和政治文化的传播与弘扬造成了强大的冲击;网络对政治文化传播发展趋势的影响表现在网络促进政治文化传播的民主化、社会化、高效化与国际化。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不仅为体育文化传播带来了巨大契机,同时也造成了一系列现实困境。契机包括:多元化、圈群互动性传播主体与客体有力推动着体育文化传播;“碎片化”、精准推送的内容变化提供给体育文化传播新形态;场景化、沉浸式传播媒介为体育文化传播注入新活力。困境包括:“泛娱乐化”信息内容制造、主体间关系失衡、拟态环境的局限性、资本冲击与监管缺失等。消解路径有:遏制“泛娱乐化”的内容制造与传播、建构理性“共在”的主体间关系、营造新的拟态环境、规范资本并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20.
文化传播的实质是文化价值的传播,是文化创造的自然延伸,赋予文化价值创造普遍的人类化形态,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创造。传递社会主流文化是学校教育存在的基本价值,符合当时社会政治发展的需要是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根本区别。在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史上,因为外来文化的输入而引起教育大发展的主要时期是清末民初。西方文化以前所未有的优越感随着留学人员的回归流入我国,与中国文化发生深刻碰撞,催生许多新思想、新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