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物流项目管理”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为企业培养项目管理人才。以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将“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融入课程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进行了梳理。教师团队指导学生立项“互联网+物流”项目14项,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思维,树立学生团队协作意识。  相似文献   

2.
将“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按照一流课程的标准进行建设,深入分析了当前课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基于“两性一度”思想的建设方案:修订了立足于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教学目标,使教学具有高阶性;构建了“传统课堂+雨课堂+在线课堂+专项实验+博弈竞赛实践”的多维度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开发了多个教学信息系统,将智慧技术赋能教学过程,使教学具有创新性;设计了课内外项目式教学方式,并制订了多元化、形成性课程评价方案,使教学更加有深度、难度和挑战度。教学实践表明,课程的教学效果明显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实践与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3.
在高职计算机软件项目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的小组协作方式是解决其教学实践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探究性学习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在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初步探讨了基于“任务驱动”小组协作在软件项目教学改革中的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CDIO的高职院校创新教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DIO是一种系统全面的工程教育模式。本文提出了基于CDIO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项目实践为主线”、“以创新意识培养为目标”的改革措施,旨在通过基于项目的课内外教学,提高学生的工程开发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学生就业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5.
机械设计实践实验教学课程是培养学生机械创新设计能力、创造性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为解决机械设计实践实验教学效果差的问题,文章提出可基于Fischertechnik模型搭建机械创新人才培养平台,结合教师科研、机械工程专业学科竞赛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及16+2实践周“职业技能训练”开展机械设计综合创新实验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比较分析了Micro-lecture、MOOC与SPOC的特点,提出革新医科数学教学模式必要性,并构建了基于“互联网+”的医科数学STC教学模式,即基于“自主学习一传统教学-交叉协作学习”的STC教学新模式.以医科数学教学实践探索为例,展示了医科数学STC教学新模式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针对“计算机实践”课程教学内容和实践性强的特点,阐明Kinect应用系统和课程内容(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软件工程等)的紧密相关性。基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近几年教学实践,提出将基于Kinect实验项目应用于“计算机实践”课程教学中。实践证明,引入Kinect应用系统实验项目,能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取得较好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宁莹莹 《比较教育研究》2023,(4):94-103+112
出于对公民赋权差距和参与机会不均问题的担忧,美国公民教育领域倡导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形式、正义导向的“公民行动”项目。“公民行动”超越了传统知识导向的公民教育模式,以“服务学习”“社会情感学习”和“积极青年发展”等理论为基础,其目标是赋权给年轻人,使他们在平等参与中实现个人发展和社会变革。“公民行动”倡议组织基于变革理念建立了“公民行动”实践框架,依托专业组织实施“公民行动”项目,并基于项目预期教育成果建立了循证评估体系。“公民行动”项目在实践中呈现出聚焦公民教育目标、积极推动社会团结、基于真实生活情境、多方协作、评估体系全面多元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尤佳  陈泉堂 《教育文汇》2023,(12):16-20
基于“5G+教育”的新型教学生态系统的建设得到了广泛关注。“5G+教育”的“倒逼”效应“、学习者中心”的“破壁”计划“、协作式学习”的“突围”行动等,促使5G支撑下教学模式的创新与转型。以素养导向为目标,以技术赋能为基础,以人机协同为背景,“学为中心,教有范式,境生万维”的“真实化、情境化、智能化”的协作式学习模式研究与实践正在持续推进中。  相似文献   

10.
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报告介绍了由中央电教馆(主持人王珠珠)主持的“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专项课题“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研究”的开展经纬与部分研究结论。本项目是我国第一个在教育部直接领导下,开展的全国性中小学远程合作学习项目,项目简称“ISNET PROJECT(Integrative Study Network Project)”。  相似文献   

11.
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的开展有赖于良好的协作,所以对其协作学习过程需要精心设计,作者以中国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姊妹学校”项目中的一个协作主题为例,分析了如何对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过程进行有效设计。中国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姊妹学校”项目是儿基会远程教育项目框架内的跨周期子项目,旨在通过开展远程合作学习项目,促进中国远程教育的发展,促进中国各地区之间学校的均衡发。  相似文献   

12.
吴逢春 《中国德育》2022,(15):74-76
<正>为了更好地达成课程目标,使学生学习更有深度,笔者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课程内容采用了“1+2”的课程实施策略。这里的“1”指的是一种学习方式——协作学习;“2”指的是两种教学模式——基于问题解决的探究性教学模式和基于项目学习的整合性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3.
协作学习小组活动模式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协作学习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基于网络媒体的优势而形成的独特的学习模式,是电大“学生自学+教师辅导+小组协作学习+形成性考核+终结性考核”中的重要一环。本文介绍了基层电大在实践中尝试的一些活动模式和成功经验。这些协作学习的经验对学员持续的终身的学习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结合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针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了“项目协作式”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该模式强调将学生视为课堂中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真实的商务活动项目中相互协作,像职业商务人士一样进行商务活动,完成任务,为国内的商务英语教学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小组协作学习和项目教学法都是现今非常适合在机械学科教学上使用的教学方法。而两者的有机结合就形成了基于项目的协作学习(CPBL)。在研究小组协作学习的基础上,首先研究CPBL的含义和特点,然后介绍CPBL教学实践的过程和步骤,最后总结出基于项目的协作学习(CPBL)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6.
王雪然 《科教导刊》2022,(21):126-128
文章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对会计学专业“统计学”课程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实践,将“线上+线下”的教育资源搭建、教学活动安排、教学环节设计贯穿于课前先行探索、课中协作研讨和课后巩固拓展三个教学阶段。通过探索实践,发现混合式教学在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提升专业应用能力、追踪掌握学情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时,文章对“统计学”课程教学实践的全流程进行了反思,为进一步推动混合式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17.
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下,江苏省陶都中等专业学校机电专业开发了项目式校本教材《机械基础》,该校本教材基于“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而开发的。其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变革教学方法,实现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形成了“教、学、做、评”一体化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协作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李青 《教学与管理》2022,(26):24-26
劳动教育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品质,而且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劳动项目的最大特征就是实践,通过“实践+学科”生成项目、“实践+基地”创设空间、“实践+专题”创新范式、“实践+评价”反映表现四条路径,做到知行结合、体脑并重,实现树德、增智、强体、育美。  相似文献   

19.
基于新工科背景对“流体力学与传热学”课程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在设定课程建设目标、分析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分别从课程思政建设、线上课程资料库建设、“课堂教学+课内实验+项目训练+线上学习”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流动与传热数值仿真项目式教学设计、设计性创新性教学实验开发、多元化考核模式建立等方面开展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课程教学为学生搭建了工程创新实践平台,将流体流动传热理论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切实提高,为学科基础课程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学习者的协作会话数据是深入了解其学习过程和认知状态的一类重要数据。但由于自然语言的灵活性和学习情境的复杂性,协作会话数据分析的自动化程度一直不高,难以大规模应用。文章从人工智能视域出发,构建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在线协作会话分析概念模型,对在线协作会话分析的理论基础、基本特征、分析流程和常用方法进行了论述,并进一步详细分析了“基于信息论的知识贡献测量”和“基于语义的协作会话学习投入自动分析”两个在线协作会话分析典型案例。案例证明了该模型能够将人工智能技术的“可计算”与教育研究的“可理解”相结合,为人工智能技术与协作会话分析融合搭建了桥梁,对在线协作会话分析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