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尤勇 《中华武术》2002,(5):40-41
张志俊自号为“太极闲人”。 张志俊说,18岁那年他就开始看《红楼梦》,是繁体字线装本的《石头记》。他只上过七年学,书中的好多字不认识,他就查字典。就这样,一本《石头记》他整整看了三遍,从此他就深感仕途的艰险,特别向往寄情山水、啸傲泉林的隐士生活。“我的天性可能就是这么闲散。”  相似文献   

2.
杜春鹗 《乒乓世界》2010,(7):142-142
家里订阅多年的《乒乓世界》一直是我最喜欢的刊物。已年过七旬退休在家的我,看《乒乓世界》的最大特点——就跟作家刘心武研究《红楼梦》“文本细读”—样,逐页逐篇精读细读。只有读出感觉、读出喜悦、读出收获,否则于心不忍。那天大儿子(也是一名乒乓球迷)将我一军,说:“爸,你能在《乒乓世界》上秀一把认您是个铁杆球迷。”我说:“里  相似文献   

3.
自从小盏下棋赢过我之后,她对象棋的兴趣好像一下子减少了很多,棋谱也很少看了,倒是又抱起《红楼梦》来。在她的身边重又聚集起一帮吟风邀月的家伙,她来我这里的次数明显减少了。  相似文献   

4.
梁羽 《集邮博览》2016,(4):43-44
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发行《红楼梦》邮票,是邮票发行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广大集邮爱好者非常关心的一件大事。2014年,中国邮政发行了2014-13《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一)》特种邮票一套4枚加一枚小型张,总体上看,这套邮票的票幅设计、人物绘制、色彩运用和印刷工艺都是很不错的,是一套深受集邮者喜爱的邮票。这套邮票的第三枚(4-3)是"刘姥姥见凤姐",表现的是《红楼梦》小说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内容,笔  相似文献   

5.
葛新仁 《垂钓》2002,2(10):1-1
我是一名鞍山的钓友。在2001年1月15日外出办事时路过一家书报亭,无意间看见柜台里摆着一本气度不凡又很时尚的《垂钓》杂志,我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了。出于好奇,我特意翻开看了看,又很快地被杂志的内容所打动。于是我索性买了一本,我也从此开始阅读和收藏《垂钓》杂志。  相似文献   

6.
刘昌健 《集邮博览》2010,(10):53-53
久违的"红楼"热注定将在这个夏天"迸发",由李少红导演拍摄的新版《红楼梦》已与广大观众见面,暂且不论该剧的成功与否,但必将引起"红学"界的关注与讨论。触景生情,笔者拿出多年前李耀宗先生赠送给我母亲的一张87版《红楼梦》的定型照(图1),母亲跟我说,当时是改革开放初期,经济还不是很好,只有看书消磨时间,慢慢地,母亲读完了四大名著,但唯一能使她喜欢并反复阅读的只有《红楼梦》.  相似文献   

7.
让你脱口秀     
游客: 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我爱你有几分……月亮代表我的心。哇, 真是一首好歌,仅此一首《月亮代表我的心》就直截了当地表达 了我对《篮球频道》的喜爱之情,自从我第一次看《篮球频道》, 我就喜欢上了它,每期不看心都痒痒,但是看了之后还是觉得下 够爽啊!看着看着就看完了,真想再一口气看个十本八本的,希 望游客大姐回头跟领导说说把页数增加得越多越好,最好是一次 让我看个够,我想这也是大多数读者的心里话吧。游客大姐也要 注意休息,不要太过于忙碌啊。 在这里,我祝游客大姐你越来越年轻,越来越漂亮;祝《篮 球频道》越办越红火;祝《篮球频道》的所有工作人员天天开心, 工作顺利;祝广大读者天天有个好心情!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璀璨的明珠,《红楼梦》这部著作,便是其中堪称千古绝唱的一颗。学术界对于《红楼梦》的研究,可谓细致入微、深入骨髓,其中多是从人文、社会等方面去进行探索的。在这里,我准备从人生哲学、心理学和健康学的角度,对其进行剖析。我认为,《红楼梦》这部人世兴衰史,实为一部劝世书,其耀眼之处在于劝说人们保持心理的平衡。作者之所以著书为红楼梦,是希望世人能够从人生大梦中清醒,不要被功名、金钱等所诱惑,去理解人生的真正价值,人生的真谛所在。红楼梦为梦,人生的种种境遇何尝不是一场梦啊!只是有些人能从梦中醒…  相似文献   

9.
任立忠 《集邮博览》2014,(10):42-43
正2014年6月21日,《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一)》特种邮票发行,这是时隔三十二年后《红楼梦》再次荣登国家名片,从而掀起集邮的《红楼梦》热潮。笔者客居北京,距"不如著书黄叶村"的曹雪芹故居不远,又逢北京邮政在此开设了"红楼梦"主题邮局。于是,在新邮首发日,我精心制作了几枚手绘封,可谓封情画意,邮味隽永,再次感受到《红楼梦》的撼人魅力。林黛玉初至荣国府,宝、黛初见。在宝玉的眼中,黛玉俨  相似文献   

10.
疑惑     
《围棋天地》2011,(18):23-23
《围棋天地》编辑们你们好!我是《围棋天地》的一名忠实读者,自从2005年开始学习围棋至今,每期《围棋天地》必看,认为《围棋天地》是一本围棋爱好者必须拥有的杂志。  相似文献   

11.
若水 《收藏》2012,(13):140-142
2009年,91岁高龄的周汝昌出版了《我与胡适先生》一书,详细讲述了他从20世纪40年代因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大文豪胡适先生书信交往而走上研究《红楼梦》之路,并为之倾注一生的心迹历程。周汝昌自幼因母亲手中有一部日文版的《石头记》而初识《红楼梦》,上南开中学时,常与后来成为著名作家的黄裳先生在一起  相似文献   

12.
我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天中午、晚上睡觉前,总要拿上一本放在柜上的《中国钓鱼》杂志看一篇文章,每天不看就不会睡着。  相似文献   

13.
对于T.69《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各枚邮票的顺序,在《中国集邮报》1993年第6、第21期都有人谈过看法。我认为根据《判词》或《仙曲》的顺序或按“两两  相似文献   

14.
回复     
《篮球》2007,(2)
逼上梁山买杂志我订阅贵刊不到三期,之前全部是向那些买了《篮球》杂志的同学借着看。你们可不知道这有多难。张三买了一本《篮球》杂志,看到夕阳西下时才看完,等我去借时,李四早已借走。李四和我又不是同班同学,我很不好意思去开口。后来想了想,我决定自己买《篮球》杂志。我辗转于各  相似文献   

15.
董凡 《收藏界》2014,(4):11-11
“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出自《红楼梦》第九十一回,是贾宝玉的爱情告白:即使弱水连天,于我一瓢足矣,表达了宝玉对爱情的专注。这句话也成为《红楼梦》中的名句之一,后来被苏曼殊、古龙、金庸等多位文坛大家引用。  相似文献   

16.
覃建谋 《钓鱼》2013,(6):20-21
我钓鱼虽然已经30多年了,但退休前并不知道《钓鱼》杂志。退休后,钓鱼的机会多了,就经常去渔具店。2001年有一天,我去渔具店,发现柜台上有一本报纸式的《钓鱼周刊》(8开),翻看内容相当不错,就借回来看。从此我才认识《钓鱼》,并开始订《钓鱼》。后来我从网上还知道全国共有钓鱼类杂志5家,就把其他4种同时订了一个季度回来看。经过对比,我认为《钓鱼》比较适合于本人阅读,就从中选优,开始坚持年年订《钓鱼》。我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过去业余写作,主要是写诗和写民间文学。由于  相似文献   

17.
记得还是1981年我在长沙上学的时候,一天路过邮局,看到有《篮球》杂志出售,封面是三个高大篮球队员跳起争抢篮板球的照片。我买下一本,打开一看,恰巧这是我国《篮球》杂志的创刊号,时间是1981年7月15日。  相似文献   

18.
王秋峰 《收藏》2013,(1):171-171
说起我的收藏之路,与《收藏》杂志有着不解之缘。1993年夏,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一家古玩店看到了一本《收藏》杂志,随手翻阅,越看越喜欢,大有相见恨晚之感。此后,我就从该古玩店借阅了当年的《收藏》杂志。1994年,我开始订阅或购买《收藏》杂志直到今天。20年来,我的工作单位和住址变更了好几次,给订阅《收藏》带来不便。为了看全《收藏》,除订阅外,我或者从报刊亭购买,或者借阅其他藏友的,或者年底从杂志社邮购当年杂志。  相似文献   

19.
我和小哥     
闲来无事,到学校阅览室散散心。翻来翻去发现一本《新体育》,打开一看,嗬,里面的东西还真不少!偏偏书地的小字吸引了我。细细看时,只见在“五环桥”上有些自我介  相似文献   

20.
互动空间     
在众多的读者来信中,我们摘录了一部分读者的来信,与大家一起分享。我是一名健美教练,平时的工作很忙,每天的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我的学员大多数为爱美的女性朋友,她们一般都看时尚和服装或者娱乐方面的杂志。不久前的一天,一名学员给我推荐《运动健康》,我说没时间看,她就说不需要太多时间,内容都很简洁精彩,并且给我带来了一本,看了一期后我就觉得喜欢上了这本杂志,尤其是上期的健美大赛,更让我觉得贴近我的生活,有一种知己的感觉。◆北京王女士很高兴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看我们的杂志,也很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认可。我们的《运动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