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养国际传播人才是我国积极构建传播体系,大力加强国内国外传播能力的重要环节。英美新闻传播教育发展中的专业化和通识化两种教育模式为我国培养新闻人才提供了参考。我国的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在突出外语教育、强调专业化教育的同时,还应注意语言与文化、跨文化身份以及传媒教育的人文基础教育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各层次职业技术人才是我国未来十年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针对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以举办"技术本科"为突破口,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衔接职业教育各层次,沟通普通教育的相关构想;同时,提出大力发展技术本科教育的思路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基于类型教育定位,加强职业教育人才贯通培养是我国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发展通道的重要途径。新时期统筹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资源,落实职业教育人才贯通培养,必须明确其原则,即坚持培养目标的层次性、能力培养的贯通性、职业素养的一致性、培养模式的整体性。针对当前我国中高职人才贯通培养方面面临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标准割裂、专业体系衔接不畅、课程体系匹配度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脱节等关键问题,需要从整体上规划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标准、构建中高职专业建设协同机制、一体化设计中高职专业课程体系、增强中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衔接力度等方面着手推动解决。  相似文献   

4.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需要专业化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确立职业院校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构建职业院校教师外部专业化和内部专业化的结构体系,改革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的职前教育、入职教育、在职教育和名师教育阶段培养培训体系,加强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的内部保障和外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5.
教师队伍建设呼唤构建新型教师教育体系.我国现行传统的教师教育模式,已难以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对新型教育人才的要求,必须从我国国情和国际上教师教育体系构建模式两个方面,审视我国教师教育的现状和改革方向,以高等师范院校为构建新型教师教育体系的主体,深化培养机制、培养模式、培养目标等方面的改革,使教师教育格局多元化,教师教育现代化,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  相似文献   

6.
随着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快速的发展,职业教育体系作为新时期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环节,其组织结构及职能机制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一方面以职业素质深化培养为核心的"教管分离"办学机制正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试点,另一方面以构建"技术应用与创造"为核心的专业化职业教育体系正在教育部改革政策引导下不断完善。因此在新时期的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过程中要想全面实现"教管分离,素质化专业培育"就要在遵循体制创新的基础上,深化推进教育体系的组织架构调整,以学生为核心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个性化职业教育引导模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需要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构建五大系统。三个方面的关系是职业教育与企业培训、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职业教育内部三方面的关系;五个系统是构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培训制度体系,技能型人才成长的类型体系,面向人人的层次体系,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衔接的体制机制体系,职业教育发展的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建设需要大量的技术性人才,于是职业教育应运而生。初中后分流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其目的是培养专业化人才。本文就初中后分流的个案做一调查与分析,并对其原因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8,(3):10-11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职业教育也走向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主要目标。职业技能大赛是高职院校学生向往的重要赛事与教学活动,在学生心中是人生出彩的第一个舞台。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5,(64):157-158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各层次的职业技术人才是我国未来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技术本科教育作为衔接职业教育各层次的桥梁,应大力发展。针对当前我国技术本科教育发展的必要性,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提出发展技术本科教育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1.
针对2035年我国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分析了新时代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要求,剖析了培养职业院校高层次"双师型"教师的必要性和现实性,提出了培养职业院校高层次"双师型"教师的基本路径,旨在为职业教育现代化提供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双师型"教师,为国家现代化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相似文献   

12.
劳动教育和职业教育密不可分,它是高职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黄炎培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对劳动教育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本文借鉴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与实践经验,从理论层面梳理论证了高职劳动教育体系研究的现状及必要性,从实践层面探析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与劳动教育的融合举措,对高职院校一体化构建具有职业特色的劳动教育体系、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要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真正将高职院校打造成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摇篮,必须建设一支政治、业务素质过硬,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现状出发,借鉴国外职业教育专业教师培养的经验,构建我国的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体系,并提出在构建体系中应注意的问题,从而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在互联网信息化高速运转的新时代,人才竞争显得尤为激烈。人才和职业教育息息相关,职业教育也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新时代的职业教育在新目标的指引下才能有新作为。在职业教育的发展中,职教师资的专业化发展尤为重要。当前,我国正在努力探索和创新职教师资发展体系,力争让职教师资的培养培训逐渐走上成熟化、专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5.
加快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体系建设是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和有效路径。德国的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培养体系经历了从学术性教育到专业化科学发展的演变,在职业教育师资能力标准和课程体系设置上体现出“职业性、专业性、教育性”三性融合的架构理念,具有多主体参与、能力标准细化、入职标准严格等鲜明特点。我国现阶段需要完善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标准及培养制度,建立职业教育学科教学知识结构融合的课程体系,充分运用行动导向的专业教学法。  相似文献   

16.
职业教育中高本人才贯通培养是职业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职业教育中高本人才贯通培养有利于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不同层次技能人才的需求,有效提升职业教育的育人质量,不断完善与优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然而,职业教育中高本人才贯通培养在开展过程中面临一些困境,表现在中高本类型教育体系特征不凸显、中高本人才培养层次定位不清晰、中高本专业教学贯通不深入、中高本综合素质贯通培养不足、中高本特色人才选拔工作还需优化等方面。可以通过巩固职业教育类型地位、定位人才贯通培养层次、开展专业教学贯通培养、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贯通培养、构建特色人才选拔体系五个路径全方位推进职业教育中高本人才贯通培养,实现中职、高职、职教本科人才一体化培养,不断优化与完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对职业教育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显著特征。通过对39个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类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案例分析,初步描绘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阶段性画像。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可以从稳步加快职普融通改革步伐、健全产教融合体制机制、协同创新推动科教融汇发展、纵深推进学历教育贯通培养、持续完善职业培训体系建设以及全面深化终身教育服务终身学习等方面发力,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8.
关于建立区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一步有效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尽快构建起以高职教育为重点、中职教育为主体、初职教育为基础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挥职业教育的整体效益,实现区域内职业教育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努力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实用技能型人才,使职业教育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三农”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是人才全面发展的新时期,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现代职业技术型人才在当今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新星。但是职业教育结构的不完善、教育体系的不健全,导致了现在教育结构的整体失衡。想要培养时代所需要的现代职业技术型人才就必须建立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使得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能够更好的肩负起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培养出大量的不同层次和不同种类现代职业技术型人才的重任,这也是我国育人为本的教育方针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职业教育是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战略,也是国家人才培养工作的重点。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虽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存在着法律和政策保障不健全、发展路径受限、社会认可度低等问题,职业教育整体上仍是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借鉴德国职业教育中先进的立交桥发展模式,探讨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在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指导下,促进职业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