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屈原、庄子是中国文化史上两位不朽的文学大师,他们在文学发展的最初阶段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对于屈原来说,他首先是政治家;而对于庄子来说,他同时又是一位思想家。他们都是在荆楚文化土壤上成长起来的,在思想、文风、艺术表现方式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2.
鲁迅称赞屈原的《离骚》"逸响伟辞,卓越一世.后人惊其文采,相率仿效".西汉著名学者贾谊、杨雄等都作文以称颂屈原,延至唐代,柳宗元是另一个受屈原影响颇深的文人.柳宗元与屈原两位诗人在人生际遇、理想抱负、抒情模式上都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因时代、性格的不同,柳宗元的诗赋作品对屈原的作品有所继承又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3.
作为总集之祖的<楚辞>,它的成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而今本<楚辞>实则来之于<汉书艺文志>之"屈原赋之属".至于王逸<楚辞章句>题为"汉护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臣刘向集",此显系为后人所加.经由自己所编之书而题前贤之名,这已是自古以来的通例.今本<楚辞>所收作者共10家,作品73篇,其作者一般都可以在"屈原赋之属"中找到主名,其每一作者作品的篇数一律小于或等于"屈原赋之属"中相应作者作品的篇数.所以可证<楚辞>是"屈原赋之属"的选本.  相似文献   

4.
屈原不满时俗而追慕先圣,而在先圣中又尤为推崇舜帝.舜帝的"耿介"之德深深地影响了屈原,使屈原形成了"中正"不阿九死不悔的抗直心态;湖湘人在追慕屈原纪念屈原的同时,亦深受屈原这种抗直心态的影响,从而又形成了湖湘人的坚毅顽强一往直前的"蛮劲",也就是陈独秀所概括的"扎硬寨"、"打死战"的奋斗精神.  相似文献   

5.
李贺与屈原相似的人生遭遇,使他对屈原“发愤抒情”的创作精神有了深刻的理解和高度的认同。屈原作品所表现的情感内容,李贺在诗歌创作中几乎都有所继承。  相似文献   

6.
屈原欲以其大志改变楚国颓废的现状,以其执着的精神将高涨的政治热情投入到与楚旧势力的斗争中。与屈原执着精神相反的佛教徒,本应四大皆空,抛除五欲六尘,然而有唐以来却出现了僧人凭吊屈原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唐前鲜见。本文以法琳、皎然、齐已三位僧人为例,从时代背景、个人际遇以及所处的地域等三个方面来解读唐代僧人凭吊屈原现象之成因。  相似文献   

7.
庄子和屈原同为战国时著名的文学家,但他们对待仕途的态度却截然不同。屈原积极入世,即使被贬谪流放之际,依然心存魏阙:庄子消极避世,对楚王以千金聘他为相却断然拒绝。本文从家庭出身、个性、故土情怀以及思想观念等几个方面,来探讨他们不同表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屈原在<离骚>中写了三次"求女"求宓妃、求简狄、求二姚;在<山鬼>中写了美丽的女性山神对"公子"的深深依恋与追求.本文认为<离骚>的"求女"和<山鬼>的"恋爱"表现的都是诗人屈原在屡遭打击迫害之后,渴求得到志同道合的朝臣贤士的理解与支持,以继承他的事业,实现他的"美政"理想.  相似文献   

9.
经学从现代教育体制淡出,这不仅是中国传统学术的一场革命,也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变革.事实上,蔡元培正是民国初年"废经"政策的主推者,也是1935年"读经问题"大讨论中的代表人物.蔡氏作为一位典型的晚清儒学士大夫之所以放弃忠君、尊孔,转而接纳西方价值与学术,正是因为接受了由严复改造的进化论,而进化论背后则蕴含功利主义的伦理学立场.在此立场上,蔡氏否定了传统经学作为常道或"中体"的先验价值预设,主张经学与其它一切中西学术都必须接受"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检验,只有在结果上能够"益己益世"的学术才具有存在的合理性.通过比较,他认为经学无论是在内容的完备性还是在形式的系统性方面都比不上西学,因此,中国在教育上应该实行"废经",全面接受西学与西方教育体制.  相似文献   

10.
贾谊的两篇主要赋作《吊屈原赋》和《鹏鸟赋》中表现了明显的屈原情结和庄子思想.他借屈原为表征抒写哀怨之情,又以庄子寄予出处情怀,表露了他的复杂心态,也形成了抒情言志赋创作的屈庄模式,并对以后的汉代辞赋创作产生了开创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屈原作品>是中国先秦时代古典文学精华的代表,作者誉称为中国诗祖.世界文化名人.可是,先秦时代的作品没有署名的习俗,<屈原作品>也不例外.我们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先秦时代的"屈原"是"人称".因为此时的中国尚未有"姓"的出现.中国"姓"产生于秦始皇建立户籍制度时,它比<屈原作品>形成的年代晚半个世纪.<屈原作品>记述的都是楚黔中郡"治理战乱根源和归属的历史文献",文献的内容是"屈(治理)原(根源和归属)",后人移花接木,让不是"人称"的"屈原"充当了失传的作者,起到了"歪打正着"的效果.司马迁为之立<传>,"屈原"便成了<屈原作品>法定的作者了.但后人构筑的"屈原"不等于<屈原作品>的作者.因为<屈原作品>的作者比构筑的"屈原"要伟大得多,他才是真正的中国诗祖,世界文化名人.  相似文献   

12.
崔含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1):98-100
楚人对舜怀有特殊的敬意和宗教之情,作为楚人,屈原也不例外.屈原的代表作<离骚>中反复出现"重华"及与之相关的字眼,屈原其余作品中对此亦有所涉及,再联系屈原将其与其他古圣先贤进行对比时所反映的态度以及舜与楚民族远祖非同寻常的关系,文章认为舜是屈原心目中理想的政治知已和倾诉对象.舜与二妃的动人故事又对当时处于严酷现实中的屈原之选择自沉有很大影响,屈原最终用自沉凄凉而又悲壮地诠释了男女君臣之喻,向世人昭示了他对曾经与王共处的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始终如一的忠贞清白.  相似文献   

13.
屈原的政治思想与战国诸家思想在表现的片段性上有类似之处,因此,很多人把他归入某家.通过对屈原的思想与战国儒家、法家、道家思想的比较辨析来看,屈原有着独特的思想体系,就是一切都从如何使楚国富强、人民安生进而统一天下出发.  相似文献   

14.
有些学者仅从扬雄的道家思想或爱屈原的角度分析<反离骚>,须商榷.实际上,扬雄把人的行为目的和方法分开,对屈原行为方法不满,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不应绝对不从俗,不用"以退为进"的策略,不识"时".此外,他又赞扬屈原爱国之情和为理想而奋斗的精神.这些观点为个体的自由发展拓展了空间,体现了扬雄思想中的闪光点.  相似文献   

15.
楚辞源于汉水文化。楚族起源于汉水流域,楚辞受到汉水流域“楚声”、“楚歌”和《诗经.二南》的影响。屈原的祖先发迹于汉水上游,这里是屈原的故乡和神往之地。他有着浓郁的汉水文化情结。他通过汉水流域吸收北方文化,其政治生命的跌宕起伏、文学激情和人生历程等,都和汉水流域息息相关,甚至楚辞的地域范围和屈原生命的终结都在江北汉水流域,而不是江南洞庭、湘水。  相似文献   

16.
听过这样一节有"创新意识"的课. 那节课讲屈原.老师的讲解优美极了.临下课,他动情地说道:"屈原就这样去了,他投河溅起的浪花,千百年来打湿了人们的心.有人赞美他死得其所,有人批评他自寻死路、于事无补.那么亲爱的同学,你怎么看呢?"顿时学生议论纷纷.  相似文献   

17.
鲁迅的思想不仅受到屈原的极大影响,他的文学创作也深受着屈原的影响。在写作的本质上,鲁迅认为,“表面上是一张画或一个雕像,其实是他的思想与人格的表现”。“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这和屈原“凭心而言”是一脉相承的;在象征主义手法的采用上,两人都是信手捻来,运用得如火纯清,都达到了很高的造诣;在其他艺术表现手法。如映衬、烘托,乃至于学习运用民问语言等方面,鲁迅也从屈原那里得到了不少启示。并得到了更高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九章》是屈原的代表作之一,各篇都是屈原生活经历或思想经历的一部分,倾诉着诗人一个又一个思想斗争阶段的希望、焦虑和苦痛.我试图通过对《九章》思想的分析,探讨屈原生命意识破灭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9.
王沂甫的扬琴曲《汨罗江上》以凭吊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为题材,把他创新的扬琴拨弦和滑拨新技法,首次运用到该乐曲中,提高和丰富了扬琴演奏艺术的表现力,使人们欣赏起来意蕴秀美,韵味十足。  相似文献   

20.
屈原的人生和思想在中国古代士人群体中具有普遍性,因而屈原精神影响深远以至形成一种传统.从屈原入手考察历代士人在面对入世与出世矛盾时所采取的处理方式的复杂性;从屈原的自杀,到后人的离骚、庄子、佛,直至苏轼的三教汇通旷达圆融,从中可见士人处世哲学思想的逐渐成熟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