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教师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充当课堂的主人,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教师要做到不被教材、不被经验、不被教案所束缚,善于倾听课堂中学生的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2.
范国英 《教师》2011,(26):44-44
一、直面“意外”,让“意外”给力 建构主义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总是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参与课堂的,对问题有自己的看法与理解,即出现教学意外。教师要以一种平常的心态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去善待课堂中的意外,真正树立起“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根据学生情况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3.
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接受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在特定的场景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课堂上的进程有时很难预计,因为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不可能按部就班地按照教师备课计划中预期的设计呈现他们的反应,由于主观或客观的原因,都会让教师在课堂中面对许多“意外”。作为教师,如何处理这些“意外”呢?  相似文献   

4.
周玲萍 《考试周刊》2009,(45):221-222
课堂“意外”往往是指课堂的现实情景与教师的预设情景不一致,具有突发性,无准备性。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尊重,个性得到张扬,课堂“意外”也随之增多,面对“意外”,教师需要在尊重、爱护学生的前提下。发挥教学智慧,让这些“意外”演绎精彩。  相似文献   

5.
所谓课堂“意外”往往是指课堂的现实情景与教师的预设情景不一致,具有突发性,无准备性.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尊重,个性得到张扬,课堂“意外”也随之增多,面对“意外”需要教师在尊重、爱护学生的前提下,发挥教学智慧,取得最佳课堂效果.  相似文献   

6.
课堂是师生共同参与活动的阵地,是充分展示学生思维的场所。课堂上瞬息万变,经常会出现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课堂上的“意外”是每位教师难以预料的,甚至有些“意外”会打破你的教学设计思路,使你完成不了课堂教学目标。面对这样的“意外”.我觉得作为走在新课改道路上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一、直面意外,让意外给力建构主义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总是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参与课堂的,对问题有自己的看法与理解,即出现教学意外。教师要以一种平常的心态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去善待课堂中的意外,真正树立起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根据学生情况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8.
蒋菊妹 《海南教育》2014,(22):47-47
皮亚杰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儿童如果不具有自己的真实活动,教育就不能成功。”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尽可能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尽可能多地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帮助学生自己去汲取、自己去探究,让学生充分参与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把学习的权利交还给学生,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当好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9.
张洁  董洪滨 《成才之路》2009,(27):19-20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教师要利用好课堂这块主阵地,找准知识的切入点和激发点.创设物理情景,设“疑”激“思”,学生就会不自觉地在“疑”这一任务的驱动下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师多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放手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敢于质疑、乐于探究,  相似文献   

10.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所起的作用还必须在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上表现出来。新课程提出,课堂上关注的不应该仅是教师的“教”,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所以教师既要关注自己的课堂表现,更要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我认为,为构建英语教学新课堂,须从加强学生三“动”开始。一、参与主动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内化的过程,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是学得知识和和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能力的提高,都不是靠教师讲解得来的,而是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得到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主动参与和有效参与。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尝试发现、民主对话、合作探究”。学生经常会在课堂上提出一些教师教案设计之外的问题,这些问题也许会使教师感到手忙脚乱,但有时,正是这种“意外”为课堂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2.
胡鹏 《中学教学参考》2010,(21):119-119
新课程标准与旧课程标准的一个明显区别是改变了以往教师“满堂灌”,学生只作为一个被动接受者角色的课堂模式,代之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于是讨论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课堂。课堂讨论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中确实会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课堂要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探索真理。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是课堂的资源。这些问题中,有些是教师能预见的,教师能正确引导;有些是教师预想不到的,这些可能是对教师教学权威和教学水平的挑战.可它恰恰暴露了学生知识的缺陷、思维的漏洞.有利于教师更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并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从表面上看是课堂教学的危机,实际上是课堂教学的契机、转机和生机所在。教师应摆正心态.灵活处理,巧妙引导。不仅如此,教师还应大胆地创造教学条件,让课堂巧出“意外”,多出“意外”,将不利的“意外”资源转为有利的课堂资源.提高课堂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课堂由低谷走向高潮,从平淡走向生机。  相似文献   

14.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一些老师上课时总是希望学生能按老师铺就的轨道走,以保证教学过程的顺畅。但学生是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和灵感参与课堂活动的,这就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因此,科学课堂常常出现教学“意外”。有的老师在面对教学“意外”时措手不及,有的老师却能自如地处理好教学“意外”,甚至使之成为精彩的生成。高明的教师往往有预设“意外”的意识,并事先设计好处理“意外”的多套方案,使教学“意外”转化成宝贵的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在课堂上吸引学生,让他们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师就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地动起来,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  相似文献   

16.
遭遇“意外”→善待“意外”→期待新的“意外”,课堂“意外”的这“三步曲”,饱含着教师应有的教育教学新理念。偶然的、非预期的课堂“意外”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它是真实课堂中师生的共同“遭遇”,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是教学内容“不确定性”的表现,也是课堂生活中人与人积极互动的结果。但只要教师用智慧去善待“意外”,及时捕捉它,做课堂的“麦田守望者”;让思想冲破牢笼,做学生的“共同遭遇者”;适度主导,做“意外”的“助产士”,就能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体.只有充分预设,才能创造生成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缺乏弹性发展的空间,是一种“计划经济”的课堂模式。“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因此应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发挥主体性,主动参与语文课堂教学,使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相似文献   

18.
在课堂教学中,要想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教学活动自觉的积极的参与者。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学生的参与过程,抓住实质,掌握并运用过程运作的基本规律.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索。才能产生优质高效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适时运用“启发”方式进行教学,努力营造“愤悱状态”,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9.
问玉青 《文教资料》2010,(8):146-147
当“意外生成”翩然而至时,教师只有“以学生发展为本”,立足全体,着眼发展,充分利用这一宝贵教学资源,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发挥主体作用,使课堂充满灵感的火花和生命的活力。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有效利用课堂“意外生成”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蒋玉琴 《江苏教育》2004,(12B):20-21
“意外”,指课堂教学中没有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景。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尊重,个性得到张扬,教学的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多,课堂的“意外”也随之而来。她的产生在学生的情理之中,而又在教师的意料之外;她的出现如火花般稍纵即逝,而充分利用她,又会使课堂熠熠生辉;她引人人胜,而又发人深思。课堂“意外”在给教师带来几分惊喜的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