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河北方言中的儿化变音研究》的出版对河北方言研究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该书在空间上以全省150多个市县为调查描写对象,在时间上跨越古今,材料丰富、系统。它是到目前为止研究河北方言儿化变音的第一部著作,具有全面、厚实、深入细致等鲜明特色,对儿化产生的时代、儿音演变的过程以及儿化变声等许多问题都有独到的见解。但该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关于儿化历时演变过程、特殊功能的儿化来源等问题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3.
高州方言的变音比较普遍地出现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和量词中,语音变化主要体现在韵尾的相应变化以及调值的"特高而上扬",同时这种变音会引起语义的变化,表示出动作的轻重、久暂,事物的大小,感情色彩,程度的深浅,轻缓的不同。本文试就其变音规律和不同词类的语义变化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南宁白话是粤方言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变音现象具有鲜明的特色,对方言研究和汉语史研究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行唐方言儿化变音主要有变声、变韵、增音三种类型,即变声为复杂辅音■与■、变韵为复杂辅音声化韵■、增生闪音■。三种类型的儿化变音现象尤其是闪音在行唐周边及河北中南部多个方言中都有分布,其中闪音与儿缀音值、声母部位、介音类型、复杂辅音表现都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衡水地区虽然地处北方方言区,且与北京有较近的距离,但本地区的方言语法与普通话还是存在很多不同点。本文着重从具有典型性的语法现象入手,对这些差异性进行相关的解释,以便更有利于对本地方言的了解和学习。  相似文献   

7.
吴会娟 《文教资料》2007,(18):91-92
吉利方言属于中原官话,但是却有晋语区的Z变音。吉利区的Z变韵主要是历史音变的残留且与晋语区的Z变音有同源关系。吉利区东西部Z变音分布不均的趋势主要是由于地势地貌、东西部经济发达程度不同以及受邻近地区语音影响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文章用大量实例分析了方言语汇中的特殊语法现象:1、方言语以词和词组合成的叙述性语言单位来充当句子成分,在语言交际中具有形象、生动、凝练、准确等不可替代的表义作用;2、方言语具有单独成句或充当复句里的分句的功能,方言语的内部还可作句法成分分析;3、有的方言语仅仅是一种口头习惯说法,不能对其进行语法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9.
在河北方言中特殊语法功能的"X-儿"主要有:用在"A儿去咧"结构中,"儿"用在"名词 儿"中,其中"儿"相当于"里","V-儿"相当于"V的"结构,"几"相当于时体虚成分或方位介词等几种功能.这种用法只见于属于冀鲁官话的保唐片的部分方言中,而在除此之外的河北省其它方言中这些语法功能则由其它词类或形式担当.  相似文献   

10.
分析河北方言里"X得慌"格式的句法功能和语义特点,认为"慌"有读轻声和不读轻声两种情况,它们的语法形式不同,句法功能有异,读轻声时,不是表示程度的补语,而是一个语缀,表示非适意的感觉状态。这种格式元代已有使用,明清更加普遍,其发展经历了一个语法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井陉方言在方言区划上以往多认为属北方方言中官话的范围 ,通过调查发现该方言仍有百分之五十多的入声字 ,保留着与其它三声明显有别的读法 ,因而断定它当属于晋语区的张呼片。语音系统中声母有 2 0个 ,韵母有 3 2个 ,分开齐合撮四呼 ,声调有平、上、去、入 4类。  相似文献   

12.
社区体育作为推动全民健康优先发展的阵地,是城市发展的重点,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区奋斗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对邢台市城市社区的抽样调查,发现该城市的社区体育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果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将影响到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  相似文献   

13.
河北属晋语区方言的共涉及35个县市,这些方言的儿化读音从类型上看都属于化合型的读音,但从具体音值上看,有单纯韵母变化型、混合变化型、边音韵尾型三种类型。与河北境内的官话相比,这些县市的儿化读音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儿化韵数量较官话少,二是有些县市儿化韵的音值较特殊。究其原因,由于"儿"本身的读音差异和"儿"尾与"子"尾竞争导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河北平山方言声母系统的变化与北方话基本一致,不同的是精组字保持独立,疑、影两母的今开口洪音字前有辅音[η];韵母系统中入声韵塞音韵尾已经消失,与阴声韵合流,没有形成摄口呼韵头[y];声调系统中平有声不分阴阳,入声基本自成一类,部分入声字按照出现的语音环境派入平、上、去三声之中。  相似文献   

15.
河南商水方言在词汇系统上与汉语普通话差别极小,其中最显著的是为数极少的读音特殊的方俗语词。对这些语词,一般情况下不能通过语音和语义联系找到或意识到该类词在普通话中的对应部分。这些语词之所以显得特殊,主要是由音节中某个元音或辅音的变化,或者普通话中所没有的声韵拼合所致,并且这些读音在一定程度保留了古音特征。  相似文献   

16.
河北方言的程度表示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北方言表示程度主要有状语、补语和词语叠用三种形式。用状语表示一般是用代词(这、那)或副词,用代词表示说话人主观感觉性状或行为超过一般,用不同副词则表示程度由浅到深的不同级次,有的还带有感情色彩。用补语则多是一些固定格式,这些格式表示的意义、色彩又各有不同。词语叠用除了表示程度高之外,常常有主观强调的色彩。这些特点构成了河北方言程度表示法纷繁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儿化是汉语方言中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现代北京话的儿化表现为卷舌音的特征,但在北方方言的其他地区则有不同的类型。河北省唐山地区的迁西方言儿化现象就与北京儿化存在较大差别,本文探讨迁西方言儿化的这种特殊语音形式及其语法特点。  相似文献   

18.
河北南部方言中新发现的虚成分"可1"是表示其所限定的行为动作符合说话人意愿或看法的副词,与山东方言及近代语料中的助词"可2"用法意义有易混之处,要注意区分.尽管"可1"与"可2"分布地城相邻,但我们认为"可1"与"可2"没有来源关系,"可1"应与普通话"可"同源且是其意义用法进一步引申虚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