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8 毫秒
1.
课堂“边缘人”现象普遍存在于日常教学活动中,其面临的发展困境主要表现在课堂“边缘人”身体缺场弱化了课堂交往情境,后台人格降低了个人情感体验,身份认同缺失引致班级符号式微。课堂“边缘人”参与课堂互动仪式,应保证身体在场参与课堂互动情境、共享焦点引发课堂情感连带、积累符号升华课堂互动效果。基于此,教师须以公平与质量为导向,确保课堂“边缘人”身心在场;营造充满爱的课堂环境,引发课堂“边缘人”情感共鸣;注重凝结班级时空符号,提升课堂“边缘人”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2.
高职德育工作的作用机制与互动仪式链理论模型较为契合。文章阐述了互动仪式链理论的内涵,从互动仪式链理论视域的情境、情感、符号三个维度检视了当前高职德育工作的现状,进而指出高职德育工作面临德育情境单调刻板、德育情感遮蔽缺失、德育符号简化祛魅三大困境,最后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提出了高职德育工作路径:重塑情境仪式,创设有效互动;激发情感能量,强化价值认同;再造形象符号,建构群体道德。  相似文献   

3.
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强调群体限制、现场互动、共同聚焦和情感共享,对于解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身体在场不足、关注焦点不一致、互动形式化、缺乏情感体验等现象较为严重。构建亲临仪式现场的情境,关注群体符号的塑造,创建真实的互动仪式,激发参与者情感体验,以便更好地创建仪式互动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持续开展。  相似文献   

4.
大学课堂是知识和思想衍生的基地,是本科教学变革的主阵地。要让课堂成为思想碰撞、启迪智慧的互动场所,需要师生双方的互相关注和情感联结。互动仪式链中的身体共在、身份认同、关注焦点、情感共享要素吻合了课堂师生互动仪式成功联结的要求,以相互关注的程度和情感能量的强弱,将师生关系分为合作型、强迫型、疏离型、期待型等四种类型,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师生关系的理论分类。基于研究结果,建议师生共同投入和创生课程,培养有情有义的“合作型”,为课堂教学排“水”冶“金”;激发师生共同的情感能量,避免相看两厌的“疏离型”;聚焦缺乏能量的“强迫型”,实现静态性“师教生学观”向动态性“共生互学观”转换;关注沉默学习者和“期待型”学习者,强化互动,共同实现课堂革命。  相似文献   

5.
当前,校园欺凌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切的问题,对其生成机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情感互动仪式链理论以情境作为出发点对校园欺凌的生成机制进行解析,发现校园欺凌是在一定情境下发生的,其与校园欺凌的特定情境特点相关,通过攻击弱者、身份认同和旁观者在场等方式将冲突性紧张转变为不对称情感能量是校园欺凌的生成机制。立足于情感互动仪式链理论,学校在校园欺凌治理过程中应注重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提高学生情感调控能力,激发旁观者的道德情感。  相似文献   

6.
互动仪式链理论拓展了互动仪式的内涵,为高中德育提供了新的思路——优化每次互动的场域,强化情感循环反馈机制,促进情感的自我赋能。据此,创建身体在场的互动场域,挖掘共同关注的焦点,达成共享情感共振,系统促进价值内化,为高中学生德性成长助力。  相似文献   

7.
师生互动在城乡结合部小学教育实践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为了探究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背景下城乡结合部学校的师生互动,本研究选取河北省某城乡结合部小学师生为样本,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探究师生互动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城乡结合部小学的师生互动较为复杂多样,由于师生的互动投入、过程与结果不同,形成了"不相为...  相似文献   

8.
“互动仪式链”理论是城市公共空间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有效分析工具。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本质上是“一定的物理时空”“参与者及其权力关系”“符号和象征物”“仪式流程”“情感的来龙去脉”等诸多情境要素交织在一起的互动仪式。这些活动可以被划分为“正式仪式”“自然仪式”“混合仪式”三种情境结构类型。爱国主义教育互动仪式对人们情感的影响可以划分为“多源流汇合下的唤醒”“仪式互动中的重构和固化”“作为知识和集体记忆的刻写”三个在时序上前后衔接、不断循环的过程。对情感能量的追求是人们主动参与爱国主义教育互动仪式的一个重要动力源。  相似文献   

9.
互动仪式链理论关于微观场域互动行为的研究对分析在线课堂师生冲突的产生与调适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随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推进,在线课堂成为教育教学体系不可或缺的一环。但其在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及学生深度学习的同时,导致了诸多现实问题的产生,其中在线课堂师生冲突问题尤为显著。依据互动仪式链理论,在线课堂师生冲突的成因可归结为:师生虚拟交互,真实情境模糊;师生主体异质,互动实效下降;共同焦点缺失,符号生成不畅;正向能量消解,情感链接削弱。基于此,提出师生冲突的调适路径:构建身临其境的课堂情境;交互双方树立学习共同体意识;注重符号再造及情感回归,以形成正向和谐的师生关系,建设高效有序的在线课堂。  相似文献   

10.
在具体的课堂情境中,师生面对面互动的过程可以被视为一种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互动仪式。课堂中成功的互动仪式能够产生群体团结、情感能量与代表群体的符号,它使师生共同体验到一种作为群体成员的身份感,以及对参与课堂互动自信、热情、积极主动的感觉。在课堂互动仪式中,仪式强度的分布并不是均衡的,而是存在着以情感能量为标准的分层,分层的维度主要涉及权力与地位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学校景观是学校文化中重要的物质载体,它不仅仅是学校环境的一部分,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景观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从学校诸多文化因素出发,努力使景观建设能够体现学校特有的文化气质和历史内涵,体现学校教育的价值追求和办学特色,促进师生开展基于文化景观的教育互动,挖掘景观在学校教育中的潜在意义。同时尝试创建了核心景观、故事景观、课程景观、主题景观四类景观,并通过引导师生与四类景观的互动,挖掘和丰富了景观的教育价值,体现了学校景观建设在教育与教育研究中的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一般认为,唐代是古代官学教育最为发达的时期。但从"释奠礼"的实行考察,所见似与传统观点略有相左,即唐代地方官学教育的实际效果并不很发达,州县学几同虚设,真正在盛世教育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可能是广大的私学。  相似文献   

13.
教育仪式是维护教育秩序的礼治中的重要一环,教育秩序的运作包含有个性在有意无意之间化为群性和群性在框架上或细节上修正个性两个过程。教育仪式促成了师生的社会化,也客观导致了师生的异化。教育仪式的目的就是要再造出某种秩序感,幻象类的秩序感不能再造我们希翼中的教育秩序。要避免幻想类的秩序感出现,我们呼吁教育仪式价值之复归:在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展人的个性。  相似文献   

14.
高校研究生导学关系是培育科研精神、传承学术文化的基础,也是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高校研究生导学关系的构建离不开导学双方的行为互动.以互动仪式链理论的情境、情感和符号三个维度来审视高校研究生导学关系,网络社交虚拟化导致导学的真实交往情境被模糊、组会焦点缺失导致导生的情感能量无法聚集、合作观念错位导致导学的群体符号无法生成是当前面临的主要困境.对此,在破解对策方面,应尝试从明晰交往理念、丰富导学情境活动,重聚组会焦点、发挥导学情感合力,强化权责意识、构建导学合作机制等几个方面着手,以期构建更加融洽、和谐、健康的导学关系,进一步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实证研究表明:良好的课堂互动关系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有显著的作用,教师丰富的人力资本、教学资质和良好的教学组织与管理环境对改善课堂教学互动质量有一定的作用。基于这一研究,本文认为学校物质资源并不是改善学生学业成绩的唯一因素,教学过程中一些软的因素,尤其对师生教学互动质量的改善,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和学校效率的改善有积极的作用,这对物质资源缺乏的农村学校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浅析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心理互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体育及学校体育教学蕴含了丰富的心理学因素,"动"是体育教学的最基本特征。文章提出心理互动概念,分析其产生的心理学基础,强调心理互动在体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作用,说明良好的心理互动是实现良好的教学互动的前提,并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分析创设心理互动的方法和途径,为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家长和教师亲师互动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家长亲师互动整体水平最好的是策略互动,其次为认知互动,最后为情感互动。而教师亲师互动中最好的是情感互动,其次为认知互动,最后为策略互动。(2)家长亲师互动在性别上只有认知维度存在显著差异,女性更好;在文化程度上除策略维度没有差异外,认知维度和情感维度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刘春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11):118-120,124
要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如何组织有效的教学交往显得尤为突出。新课改倡导教学交往理念的有效运用,这需要强调从师生的交互主体性,建立互动、互惠的师生关系,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整体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