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当前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现实需要,研究城市社区公共安全治理成为提高基层政府执政能力的要求,对促进政府应急管理工作在基层的贯彻和落实有着积极的作用。本研究的目标是汇聚城市社区公共安全治理的关键概念和理论思想,构建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的城市社区公共安全治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结合东莞社区治理人才的构成现状,分析党政治理人才、专职社会工作人才这两大类主要参与社区治理的人才情况和问题。引入供需理论研究视角,从加强需求侧分析,提升社区治理人才培养的精准度;打造利益共同体,提升社区治理人才培养的参与度;推进供给侧改革,提升社区治理人才培养的贡献度等三个维度提出本土职业院校培养社区治理人才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4.
治理概念产生于西方国家,是指在一个既定的范围内运用权威维持秩序以满足公众的需要.我国城市社区通过供给公共服务和产品满足其居民的共同利益需求,其公共服务供给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城市社区居民的切身利益和生活水平的高低,进而维系"社区"这个城市社会基本单元的和谐、稳定和发展.为解决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供需结构失衡问题,需要提高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有效性,实现社区公共服务供需结构的平衡和最优化供给.  相似文献   

5.
城市社区公共安全是城市稳定与和谐发展的基础,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整体态势而言,边疆民族地区处于突发事件高发区和社区治理薄弱区。如何加大边疆民族地区城市社区公共安全治理力度以及提高政府治理效率是急需关注的现实问题。本文提出以协同治理机制的优势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城市社区公共安全治理机制的创新,对于如何提高城市社区公共安全治理的政府绩效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非农化社区具有政府指导性、与城市社区形同异质等特征,在此基础上构建的非农化社区网络治理模式倡导合作治理、互动治理的治理思路,有赖于利益机制、信任机制和协调机制的培育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非农化社区具有政府指导性、与城市社区形同异质等特征,在此基础上构建的非农化社区网络治理模式倡导合作治理、互动治理的治理思路,有赖于利益机制、信任机制和协调机制的培育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之一。建设服务型政府,离不开社会组织对社会治理的积极参与。当下,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社区治理主要受政府组织因素、利益主体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制度失范等因素的影响。推进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应积极构建现代化的社会组织体系,社会组织对自身进行精准定位,千方百计争取有力的社会支持,以及构建完善的服务机制等。  相似文献   

9.
社区治理事关公民权益,更是影响社区发展和和谐稳定的深层次社会问题。新型社区由于其自身特点,存在更多的管理问题。论文以实证研究的方法,从分析广州市B区社区治理的现状入手,深入分析广州市B区在社区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社区治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基层政府领导干部的认识问题以及社区管理组织力量过于薄弱,最后提出了通过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培育社区自治组织、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等方法,提升新型社区的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大学组织治理制度是基于价值协商基础上的相关利益群体在人才培养、学术发展与社会服务活动方面所遵循的惯例、习俗、规范、信仰和仪式,是大学组织有秩序运行的规则系统。它的特点表现为:聚焦组织底部、异质群体利益共享、人才筛选景观等。大学组织通过自我保护机制、强制性机制、合法性机制与联盟机制生成其治理制度。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邻里社区自治组织,住宅社区协会可谓美国城市治理的新探索,自1960年代起在美国呈井喷式发展,至今有34万个之众,涵盖美国约21%的人口,在大型大都市区最为普遍.它具有提供集体管理共同财产的机制、提供服务、征收费用、监管居民行为、游说地方政府五个功能.住宅社区协会改变了美国政府间关系,尤其是在税收和治理方面.住宅社区协会的兴起是美国近50年来住房市场和地方治理领域最为突出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公民参与的缺失是我国当前社区治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本文基于网络公共领域理论,对北京市三环新城社区公民网络参与的运行机制及意义进行了分析。在社区治理过程中,治理各方都有建立一个便捷、有效的沟通平台的需求,这一平台是作为网络公共领域的网络社区,其形成的前提条件是:社区精英的倡导与发起,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认同与回应。在网络公共领域上,社区治理主体能够平等沟通,就社区公共事务的解决,应理性协商,达成共识,进而催化了社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西藏城市社会治理在网格化治理模式中成效显著,但是面对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为目标的新时代社会治理,依然存在较大压力。为此,西藏城市社区治理在以需求为导向和突出社区本位开展工作的同时,可从社区治理主体、治理基础、治理技术以及专业队伍建设等方面改善和提升西藏城市社区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社区治理在国家治理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社区治理层面的多元共治主体主要包括政府、社会组织和居民个人。在城市社区治理转型的当前,社区层面多元治理主体主要面临政府主导下的社区行政化倾向严重、缺乏专业性和职业性的社会组织和居民公共精神缺失下的参与意识薄弱等问题。为此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社区体制机制改革;培育社区专业化和职业化服务组织;增强社区居民共同体参与意识等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谢刚 《成人教育》2021,41(9):41-45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创新社区治理是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目标的重要抓手,推动社区教育发展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本要求.社区治理与社区教育都是在以基层社区为载体的基础上展开的,二者的协同发展将在国家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和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体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社区工作实践中,国家政策的不断完善和社区工作属性的高度一致为二者协同发展奠定了深厚基础;在社区创建过程中,社区治理的目标要求和社区教育的功能作用为二者协同发展提出了现实需要;在社区建设目标中,社区治理"四化"水平的实现和社区教育服务体系的构建为二者协同发展提供了良好愿景.  相似文献   

16.
社区教育促进社区治理:意义、问题及路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区是社会的核心和细胞,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文化改革地不断深入,城乡差距加大,居民的生产与生活方式改变,人们的思想与价值更加多元化,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大量涌现,对社会稳定与和谐造成严重威胁。以社区治理为基础和核心的社会治理成为我国深化改革、化解社会矛盾,满足人们需要的新型管理方式。社区治理的核心是人的自治意识、参与能力与文化素养的培养,作为全面培养居民知识、技能、道德与文化、精神修养的社区教育就成为社区治理关键内容和方式。我国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还存在:社区教育目标缺失,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功能错位,居民参与失位,社区精神丧失等问题。社区教育在促进社区治理过程中不仅发挥着以"魂"铸人、以"德"树人、以"文"化人、以"技"助人、以"情"聚人的功能,而且也可以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和社会组织的培育等。  相似文献   

17.
基层治理是城市社会治理最具体也是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当前,我国城市基层治理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居民自治”和“社区共治”两个不同层面.根据这两个不同层面的治理特征,运用类型化分析方法,可将城市基层治理分为无自治无共治型、有自治无共治型、无自治有共治型和有自治有共治型四种类型.这四种类型并无好坏之分,其发展也不是单向性的,因为居民自治与社区共治之间互为前提和保障,同时又相互制约.  相似文献   

18.
城市社区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提升人们幸福感的核心区域。学术界普遍认为,城市社区大多缺乏团结友爱、合作互助、参与信任等公共精神,这将不利于社区治理能力的提升。基于我国社会结构变迁、社区的形成改革历史,社区公共精神具有显著的建构性属性,即外在环境与动力机制影响社区公共精神的成长发育。通过转变社区治理方式、积极倡导平等参与的社区公共精神、逐步构建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积极开展社区公民教育等举措,探寻社区公共精神成长的多元路径。  相似文献   

19.
以CNKI数据库2010-2019年收录的1 317篇期刊文献为基础数据,运用CiteSpace分析工具,对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研究的作者、研究机构、文献被引情况、关键词共现、主题聚类、关键词突现等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研究经历了从侧重城市社区宏观层面的治理,到关注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再到重视城市社区微观层面治理这三个阶段,且研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社区微治理等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研究热点;但同时城市社区治理研究也存在研究机构之间缺乏合作,缺乏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