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弗罗斯特在华兹华斯诗歌语言传统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带意义的语调”的概念,形成自己独特的作诗法,文章对他的“带意义的语调”进行了深入分析,运用详实的例子说明了它在表情达意方面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弗罗斯特在华兹华斯诗歌语言传统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句子--声音"概念,形成自己独特的作诗法,文章对他的"句子--声音"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分类阐述了它在诗歌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英诗教学中的诵诗及其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诵诗比较能够体现诗歌音义结合的特点,应该充分重视诵诗在英诗教学中的作用。要正确地诵诗,诵诗者不仅要能够准确地划分特殊的音步,掌握恰当的停顿技巧,而且要善于发现诗歌中突出的音义结合点,以便使自己和听众真切地体会到诗歌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网格技术在知识管理中的应用,提出知识网格的概念,并在知识网格的研究中加入传统的格理论,完成了知识格的定义,并研究了知识格的性质,以及如何根据知识格为人们提供预备知识或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6.
《别离辞·节哀》是英国玄学派诗人约翰·邓恩(John Donne)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在诗歌格律上,邓恩一反伊丽莎白诗歌谐和柔美的乐调,运用"不协律"的技巧,又把日常口语大量引入诗中,采用口头谈话方式,使诗显得亲切而富于戏剧性。  相似文献   

7.
<别离辞·节哀>是英国玄学派诗人约翰·邓恩(John Donne)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在诗歌格律上,邓恩一反伊丽莎白诗歌谐和柔美的乐调,运用"不协律"的技巧,又把日常口语大量引入诗中,采用口头谈话方式,使诗显得亲切而富于戏剧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英语、汉语及法语中的格及其体现形式作了比较,分析了三种语言的格在体现形式上的差异,以此来帮助外语学习者了解“格”这一语法范畴。  相似文献   

9.
推广了对偶的概念与对偶原理的思想,在格论中引入了对偶律,并讨论了与之相关的一些概念和性质。  相似文献   

10.
黄正建 《家教指南》2022,(5):136-142
唐代法典律令格式中的格有两类,一类是诏敕编辑类,一类是非诏敕编辑类,后者是一种带有条件或标准意义的规则规格。敦煌经济文书中出现了三种“格”的用例:第一种相当于“法”;第二种写有制作颁发日期,是有司按期制定的规则规格,与选格、举格、勋格等属一类;第三种虽写有尚书省二十四司名称,但可能也是有司制定的规则规格,属于留司格。这三种用例的格似乎均非“诏敕编辑类”性质的格。  相似文献   

11.
诗歌的天性讲究形式美,诗一旦依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了相应恰当的诗行形式,就会具有建行视像美。由于中文和英文语言的差异,中英文诗歌呈现的诗行视像美也不尽相同。从常规诗歌和象形诗歌两个方面,比较分析了中英诗歌视像美的呈现,认为理想的诗行视像美能升华诗歌内涵,达到"形神合一"的效果,从而充分展现诗歌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2.
作为"大自然的诗人",华兹华斯提倡的用民间的朴素清新的语言入诗,反对古典主义所谓雅语的理论在英国诗歌发展史上是一种革新并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他的诗作就是他的主张的实践.  相似文献   

13.
谢启昆的论诗诗在中国诗学史上数量首屈一指 ,他以元好问的后继者自居 ,具有诗史性质 ,有先进的诗学发展观 ,崇尚清新自然和雄深刚健诗风 ,推崇《诗经》《离骚》诗歌传统  相似文献   

14.
汉语具有与生俱来的诗性特质,诗歌翻译不能无视这种特质。对汉英两种语言文字及其诗歌进行分析比较发现,以普遍的翻译标准衡量性质完全不同的诗歌翻译是不切实际的。此外,诗歌翻译的实践性不仅需要译者具备较高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也需要更大的胆识。  相似文献   

15.
诗歌翻译:诗形、诗味、诗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任何其他文学形式都无法比拟的重要地位,原因就在于汉语本身具有与生俱来的诗性特质。诗歌翻译不能无视诗性汉语的特点。在对汉英两种语言文字及其诗歌进行分析比较后我们发现,以普遍的翻译标准衡量性质完全不同的诗歌翻译是不切实际的。此外,本文还论述了诗歌翻译的实践性不仅需要译者具备较高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更需要灵活性。  相似文献   

16.
陈奇敏 《培训与研究》2009,26(4):121-122,133
唐诗英译是一项意义深远的跨文化传播活动。译者既要考虑唐诗的音韵、结构和修辞等语言特征,又要准确传达诗的整体意境和文化内涵。本文从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首《竹枝词》的不同译文入手,比较、分析了各译作的语言艺术及整体效果,认为唐诗英译应遵循以意为先的原则,以传达原作的整体神韵为第一要务,并在此基础上尽量弥补诗歌翻译中音美和形美的损失。  相似文献   

17.
诗是马利坦诗学理论中一个核心的理论命题。在马利坦看来,诗是发生在精神无意识领域,以事物自我的内在隐秘交流为形式,对存在意义的一种特殊的深层的认识活动,这种认识活动不是逻辑理性的而是诗性直觉的、同一性的、创造性的认识。辨析诗的含义,既是我们准确把握马利坦诗学理论精髓的关键,也为我们进一步揭示文艺创造精神活动深层奥秘,提供了新的角度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19.
戴复古词基本上是慢词长调,展现深挚的人生况味与时事忧情,化俗为雅,气势壮阔,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诗化倾向,一定程度上拓展了词体的言说空间。但这一成就长期为其诗名所掩。总体上看,戴复古承继放翁衣钵,可以说是宋代苏辛词派的殿军之一。  相似文献   

20.
新诗的语言节奏是声音大致相等的时间段落组合后形成的有规律的起伏。新诗语言节奏包含多个层次,是由一批最小的发音单位组合并向外发展而成的一个有秩序的统一体。新诗格律节奏构成的最基本节奏单元是音顿和意顿;向外发展形成两种建行方式——音顿连续排列建行和意顿对称排列建行;再向外发展就形成构节构篇的形式化节奏体系和口语化节奏体系,其基本构形原则是“句的均齐和节的匀称”,由此形成新格律诗体丰富的具体格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