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研究以陕西理工学院英语师范专业为例,对卓越教师"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的内涵和要求进行分析,对"陕西理工学院—地方政府—中学"三方协同、一体化培养的工作基础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对卓越中学英语教师"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进行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基础教育实现优质、均衡与特色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大批卓越教师的实践引领。培养卓越教师需要科学的顶层设计与多系统要素的协同合力。本研究以探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基本逻辑为切入点,考察当前卓越教师校地合作培养模式现状,提出了通过促进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有机衔接来形成全方位的协同育人机制,体现出教师教育一体化的理论追求和制度设计逻辑,通过培养目标专业化、培养过程一体化、培养内容实践化的转变,旨在消解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方式封闭单一、机构各自为政”等突出问题。基于校地协同机制构建、理实一体化课程资源建设、校地多导师制、外部条件保障等方面的实践探索经验,提出从顶层设计、协同机制、治理模式、保障体系等角度持续推进卓越教师校地合作培养模式的“迭代升级”。  相似文献   

3.
付淑琼 《教育研究》2016,(4):146-152
为了给中小学培养卓越教师,美国越来越多的高校制定与实施了自己的“卓越教师培养项目”,并形成了一个以高校的自我评价为基础,以州政府的教师资格证书考试为依据,结合联邦政府的立法引领、专业团体的质量评选等各司其职又相互协同与监督的多方协同质量评价机制。“卓越教师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是这一协同评价机制的主要载体与关键协同因素,但该评价机制也存在如过分强调量化、过分强调培养结果等问题。美国的多方协同评价机制能给我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质量评价工作提供积极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中小学校在培养优秀教师时均遇到了困境,实施"卓越教师协同创新培养计划",实现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是解开这些难题的重要思路。为响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对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各地纷纷成立"卓越教师协同培养创新中心",但由于协同主体契合度不高、培养目标不明确、教育资源难以整合优化等原因,其收效甚微。为此,尽快完善协同创新机制、明确培养标准、创新协同培养模式,已成为当前推进"卓越教师协同创新培养计划"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5.
着力提升教师培养质量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当前非常紧迫的任务,教育综合改革时代背景下的教师培养质量高低影响着教育全面的发展。教育综合改革倡导的整体联动、上下协同的教师培养模式已逐步成为教师质量提升的重要方式。对协同创新理念下卓越教师培养模式的构建进行了初步探讨,并结合教育实践探讨如何有效创建全方位协同的卓越教师培养体系,希望能为进一步提升我国教师培养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教育部近日决定全面启动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培养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为例,需要明确卓越幼儿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卓越的专业情意、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而建立高校与幼儿园协同培养机制,强化招生就业,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整合优化教师教育师资队伍等是培养卓越幼儿教师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培养卓越的职前科学教师对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提高国家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澳大利亚在科学教师职前培养上不断发力,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立足于国家战略高度明确培养要求,以科学教师专业标准规范培养方向,灵活设置课程,实践取向的反向设计方式,学校与各相关机构合作参与培养等。标准引领、优化课程设置、改革培养方式、建立多主体协同机制是科学教师职前培养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国大学培养卓越科学教师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8.
王杨 《教师》2016,(5):103
本文从"三方协同"的视角,对职前幼儿园教师培养机制构建的背景进行深入分析,对大学—政府—幼教机构协同培养机制的前期基础进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构建幼儿园教师"三方协同"培养机制进行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9.
新发展理念下高校卓越教师培养机制包括"承"与"立"、"强"与"优"、"合"与"融"、"建"与"创",具体而言应继承发展师范教育百年传统,建立卓越教师培养绿色生态系统;强化优质师资保障,着力建设优秀的"双导师"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合作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构建协同开放的卓越教师培养融合模式;建构新的课程体系和资源平台、追求卓越的质量保障体系,创新卓越教师培养的质量标准和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0.
陈超  欧阳潇  喻海良  武金亮 《教师》2023,(19):108-110
大学生创新能力是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针对当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课堂、项目、竞赛各自为战的问题,文章作者构建了“课堂—项目—竞赛”三位一体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体系,阐述了构建“课堂—项目—竞赛”三位一体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意义。这种方式实现了课程教学、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项目的有机融合与协同联动,对推动新时代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