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7 毫秒
1.
陈寅恪存在理智与情感的尖锐矛盾,理智上能清醒地看到中国旧化必然歇绝的历史命运,情感上却无法摆脱对此化的深深眷恋。不仅陈寅恪的《诗集》,而且陈寅恪的全部作,都是对这一化的余音不绝的挽歌。陈寅恪的思想基础不是人本主义,而是民族主义、国家主义,他所追求和维护的不是“天下万世的真理”,而是囿于一时间(前现代)、一地域(封建中国)的终将归于不可救疗之局的纲常名教。陈寅恪不是一个真正的自由主义,而是一个坚定的保守主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陈寅恪学术贡献与学术观点的评估、对陈寅恪人格特征与化取向的剖析、对陈寅恪研究中几个问题的讨论、对全面评价陈寅恪的若干思考,可得出结论,陈寅恪存在理智与情感的尖锐矛盾,理智上能清醒地看到中国旧化必然歇绝的历史命运,情感上却无法摆脱对此化的深深眷恋。不仅陈寅恪的《诗集》,而且陈寅恪的全部作,都是对这一化的余音不绝的挽歌。陈寅恪的思想基础不是人本主义。而是民族主义、国家主义,他所追求和维护的不是“天下万世之真理”,而是囿于一时间(前现代)、一地域(封建中国)的终将归于不可救疗之局的纲常名教。陈寅恪不是一个真正的自由主义,而是一个坚定的保守主义。  相似文献   

3.
五四新化特别受俄国化影响并产生了影响中国发展走向的多重复杂效应,今天应该对此反思并予以评估,五四接受俄国化首先是基于对其情感上的认同,但是找并强调中俄国化基本层面的误读,即引发耳五四不是在学理上认真分析后接受更有恒久性价值的俄国人主义化,而是热衷于吸收革命民主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等思想,并由此影响马列主义接受的质量;拒绝同期俄国自由主义化,也就进一步强化接受俄国的实用性和激进主义,并进一步促进五四整体性(to-talistic)反传统主义行为及20世纪绵延不为的反传统化思潮。  相似文献   

4.
王淑春 《现代语文》2006,(8):16-17,23
李泽厚在其《中国古代思想史》一书中,提出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一种实用理性,这种实用理性“是一种理性精神或理性态度,……不是用某种神秘的狂热的而是用冷静的、现实的、合理的态度来解说和对待事物和传统;不是禁欲或纵欲式地扼杀或放任情感欲望,而是用理智来引导、满足、节制情欲;不是对人对己的虚无主义或利己主义,而是在人道和人格的追求中取得某种平衡。”  相似文献   

5.
柏格森哲学的"直觉",不是从外部肢解分析对象的碎片,而是深入事物的内部去经验整体,克服科学理智对变化的事物几何化、静止化抽象的缺陷。理智要当物质的主人,只能导向功利性的工具理性思维。人类语言与理智特征上的相似,也是将理智缺陷放大并导致形而上学混乱的原因。在传统的价值理性框架内,理智的缺陷和工具理性的滥用都无法得到有力的克服,柏格森的哲学则指引了另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6.
论意象与中国艺术的未来顾祖钊从上个世纪中期起,便有一种非典型化的艺术形象形态,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于是便有了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艺运动。它们不再模仿生活,不再追求个性,甚至要弃绝华清。艾略特宣称;“诗不是放纵感情,而是逃避感情,不是表现个性,而是...  相似文献   

7.
完东 《课外阅读》2011,(7):37-37
情感就是对外界刺激的心理反应,如喜欢、愤怒、恐惧、爱慕、厌恶、悲伤、忧郁等。行为科学认为:人的一切认知活动均是生理和心理相互作用的结果,缺少其一都是不完全的。任何活动都是在情感的影响下进行的。特别是青少年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以他们的情感和情绪为转移,常常表现出不是用理智去支配情感,而是情感支配理智。  相似文献   

8.
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包含着理智与情感协调发展的内容,学生的发展不是单向的,而是多向的。在语教学中,我们就应当尽量地融合进美术、话剧、诗歌等艺术,给学生一片完整的天空,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行为科学认为.人的一切认知活动均是生理和心理相互作用的结果,缺少其一都是不完全的.任何活动都是在情感的影响下进行的.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以他们的情感和情绪为转移,常常表现出不是用理智去支配情感,而是情感支配理智.  相似文献   

10.
加缪在《西西弗的神话》里反复论及的荒诞是他对人的生存、生存的意义和感受的一个方面的回答。但那也仅仅是一个方面。荒诞是有限的个人站在自己有终点的立场上看这个流变的无限世界所必然产生的一种情感。"先行到死中去"与先行到荒诞中去一样,死与荒诞的归宿不是虚无,而是生命,每个个体生命。因而,荒诞及由此引发的虚无主义、消极悲观、怀疑主义(这些所谓的名称也是荒诞的)只是生命体验的一个方面,荒诞的出路不是终结生命,荒诞本身只是一种不能持续但却断断  相似文献   

11.
李军 《考试周刊》2015,(20):114
<正>1.体育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情感品质情感就是对外界刺激的心理反应,如喜欢、愤怒、恐惧、厌恶、悲伤、忧郁等。任何活动都是在情感的影响下进行的,尤其是体育活动,特别是青少年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以他们的情感和情绪为转移,常常表现出不是用理智支配情感而是情感支配理智。正如前南斯拉夫教学论专家鲍良克所说:"情绪调节着学生对教学的态度和积极性、情感环境决定学生在教学中的注意力,有兴趣、满意、积极、精神振奋,还是冷漠、不满  相似文献   

12.
“史官文化”的含义首先在于史官对中国文化的承担性,在中国,专制之所以能够成为“主义”,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礼”的支撑,一是“天理”的铺垫。礼与天理可以说是中国专制主义的两块基石。人们一般并不把君主看作是法律的象征,而是看作札的标志,所谓民本并不是以民为本位,而是以民为手段。在本位的意义上,民本的实质恰恰是君本.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明确提出华夷之辨这个问题,并对之作出深入思考的恐怕不是儒家,而是史家。  相似文献   

13.
人们通常认为 ,美育是古典人文主义、形式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属感情教育的范畴。当“淡化形式 ,注重实质” ,“加强应用和创新能力培养”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数学教育的主旋律之时 ,美育不能被认为是一个具有浪漫色彩理想化的、而又过时的口号。认知与情感是协同发展的 ,美育与智力发展、潜能开发、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密切相关。   1 .美育是联结认知与情感的纽带作为一个完整的数学教育人们所关注的也并不只是唯一的“逻辑—理智”智能。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 ,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之间不是相互剥离 ,而是相互渗透、互补协调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人类是这个世界的主人,而要表现的人类的活动,则成为写作中永远的主题。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不是金银珠宝,不是现钞储蓄,而是智慧、理智与情感。人类可以运用智慧和理智创造任何物质财富,然而, 却没有什么"财"可以变成智慧。人类为什么会有充沛的精力,坚定的意志去进行不懈地对智慧的争取呢?智慧,需要什么去维持?它的基础又是什么? 情感,是智慧的基础,智慧需要情感的  相似文献   

15.
受自身文化气质的影响,老舍创作中常常出现情感与理智的二律背反。老舍一方面以一个现代知识分子的眼光观照乡土中国的种种社会、文化弊端,寻求民族新生之路;同时又难以割舍"老中国儿女"的文化情怀,对当时以"西化"为主要代表的"现代文明"难以真正认同。这突出表现在他对"洋派青年"的讽刺、揶揄以及"男性本位"主义的女性观上。  相似文献   

16.
所谓"非智力因素"是相对"智力因素"而言的。众所周知,发展学生的智力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任务,即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注意力。然而,小学生年龄小,其认知活动带有很大的情绪性。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往往不是用理智来控制情感,而是以情感代替理智。非智力包括很多因素,但从狭义角度来说,由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五种基本  相似文献   

17.
从20世纪30年代至今,在我国学术界最有学问的国学大师是谁呢?是胡适吗?是陈独秀吗?我说不是,都不是,而是连学士学位都没有的陈寅恪。说句不客气的话,就连一些名的教授,有哪一个人的学问能和陈寅恪相比?曾任清华国学研究院主任的吴宓教授,素以学识渊博驰名中外,而在陈寅恪面前也自愧不如,甘拜陈为师。他曾盛赞陈寅恪:“宓于民国八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得识陈寅恪,当时即惊其博学,而服其卓识,驰书国内诸友,谓合中西新旧各种学问而统论之,  相似文献   

18.
Knowledge-how(KH)与knowledge-that(KT)之间的关系是当代知识论研究的重要议题.理智主义认为,KH是一种KT.反理智主义认为,KH和KT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前者不能还原为后者.支撑两种不同观点的基础是双方对KH的理解不一样.按照日常用法,KH与行动、能力、有意相关.通过分析可以得出,如果一个人持有KH,当且仅当,他拥有有意做相应事情的能力.这一定义不仅能够解释绝大多数KH的归属现象,而且突显了 KH与KT的差异.通过回应潜在反对意见可以发现,在本质上,KH不能等同于有意做相应事情的能力,而是体现在这种能力当中的知识.虽然KH不同于KT,但两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9.
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首创了“教学是情感活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教学论体系,曾在国际上产生广泛的影响。心理学研究也早已阐明:由于年龄关系,学生的认识往往带有多种不同的情绪性,常表现出不是用理智支配感情,而是情感支配理智。学生喜欢A教师,对A教师所教学科也特别喜欢,并且学得生动活泼。褚绍唐、孙大文的《地理教学法》一书中也指出:教师在讲述时必须充满深厚的感情,不仅要对学生的理智发生作用,而且也要对他们的情感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人类行为科学告诉我们,人类的任何活动都是在情感的影响下进行的,特别青少年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以他们的情感为转移。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迹象表明,青少年在更多时候不是用理智支配情感,而是用情感支配理智。教学过程中,情感调节学生对教学的态度和积极性,情感环境决定学生在教学中的注意力,是感兴趣、满意、积极、精神振奋,抑或是冷漠、不满足、散漫、压抑。由此可见,在维系和协调师生的双边活动中,情感起到了纽带和桥梁的作用,对教学效果有较直接的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