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学习倦怠是消极学习心理的反映,指学生对学习感到厌倦的消极态度和行为,表现为学习情绪低落、学习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通过问卷调查、观察和访谈发现:教育学研究生普遍存在着相当程度的学习倦怠;导师指导、学习认知、学术科研活动参与状况、学习压力和挫折、年龄、工作经历以及身体健康状况与研究生学习倦怠的关系密切。从根本上改善研究生的学习状况,需要多方面协调一致、相互配合、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
藏族大学生学习倦怠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藏族大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对具有不同人口特征的藏族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当前藏族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较高,在性别上,女藏族大学生好于男藏族大学生;理工科和术科的好于文科藏族大学生;非师范类藏族大学生好于师范类藏族大学生;汉族大学生好于藏族大学生。  相似文献   

3.
4.
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术科学习倦怠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方法,对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术科学习的倦怠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术科学习存在中等程度的倦怠状况,情绪低落一般,低成就感和行为不当比较严重,且学习倦怠总体及其3个维度存在性别、院校、生源及年级差异.针对上述状况分析其主要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研究使用杨丽娴、连榕(2004)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对468名师专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师专生的学习倦怠处于中等程度.男生的学习倦怠、情绪低落及行为不当显著高于女生;相对于三年级学生,一、二年级的学生更多地表现出学习倦怠、行为不当及成就感低;不同专业学生在学习倦怠及各维度上没有显著差异;城镇生源的学生要比农村生源的学生表现出更多的学习倦怠、情绪低落及行为不当.  相似文献   

6.
采用学习倦怠问卷对705名高职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高职生轻度倦怠的检出率为28.94%,中度倦怠的检出率为17.02%,高度倦怠的检出率为7.94%,学习倦怠的累积检出率为53.9%;总体来说,学习倦怠在性别、学校、独生与否、家庭居住地、学习成绩、选择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基于此,高职院校应根据学习倦怠检出率及各统计变量的差异,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学习倦怠状况进行干预,从而构建良好的高职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7.
学习压力和学习倦怠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学习压力不但可以直接影响学习倦怠,还可以通过中介变量来影响学习倦怠。研究将来自三所不同层次的师范大学共计276名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和分析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习压力对学习倦怠的影响以及社会支持在其中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压力和倦怠情况不容乐观,但来自外部的社会支持水平较好。在部分学习压力维度对部分学习倦怠维度的影响过程中,社会支持发挥了一定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学习倦怠严重制约着大学教育的质量。通过对广东某师范大学150名硕士研究生的问卷调查,发现硕士研究生确实普遍存在学习倦怠的现象,其中表现突出的是行为不当。不同特征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倦怠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是否跨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存在显著性差异,跨专业高于没有跨专业的。  相似文献   

9.
学习倦怠严重制约着研究生教育的质量。通过对南京大学和苏州大学的360名硕士研究生的问卷调查发现硕士研究生确实存着普遍的学习倦怠现象,且学习倦怠在学校和性别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而在生源地,应往届、婚恋状况,是否跨专业、年龄、是否工作过等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倦怠情况已较严重了,学校、性别、生源地、应往届、婚恋状况与工作经历、是否跨专业、专业等因素,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倦怠情况。  相似文献   

10.
学习倦怠作为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贯穿于每个层次的受教育者之中,严重影响了受教育者自身发展和身心健康;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习倦怠的“症状”,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用自编问卷和SPSS19.0软件对江苏6所不同类型高校、共计1035名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学习适应性及其有关特征变量之间关系进行了调查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从整体上看,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习适应性水平不高。被试研究生学习适应性水平因其性别、年龄、年级、学习时间投入、导师指导方式、参与课题及论文发表情况等因素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在其父母是否接受过高等教育,被试从事教育教学类工作经历、前学历学校类型、现就读学校类型,是否为跨学科生源等生源因素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学习倦怠一直是教育领域的研究重点。为揭示非全日制研究生学习倦怠产生的主要内因,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并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的方法,从组态视角分析非全日制研究生学习倦怠的多重并发内因路径。最终得出五条等效路径,并将其归为三类:(1)调剂不甘型,对于此类学习者,高校应减少其歧视知觉,政府部门也应加强其就业保障;(2)分心乏术型,对于此类学习者,高校应做到产教结合、因材施教,避免全日制课程内容与评价机制的机械迁移;(3)厌学型,对于此类学习者,应重点培养积极的学习心理,保证饱满的学业效能感。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我国教育学研究生课程收获影响因素的调查发现,课程学习方式、课程教学方式、课程学习体验是影响课程收获的主要因素,有效的研究生教学是“以学定教、教学相长、以学评教”和“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改善研究生课程教学状况,亟须构建“以学定教”的实施模式,“教学相长”的互动模式和“以学评教”的评价模式,并在根本上推行“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模式。  相似文献   

14.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学习精力耗竭、热情减退等现象,称之为学习倦怠。对于其结构有不同的看法,但一般认为包括情感耗竭、去人性化和成就感降低。影响学习倦怠的因素有性别、年级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也有人格特征、自尊等个体特征因素和社会支持等外部因素。学习倦怠的结构,我国不同阶段学生尤其是中学生学习倦怠的特点、人格特征、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等方面还需进一步的研究。此外,跨文化研究和纵向研究也是学习倦怠研究的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15.
学习倦怠已成校园中不容忽视之问题。通过对多所不同类别高职院校学生实证调查,本文对学习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高职生的整体学习倦怠情况较严重,工科生学习倦怠程度要高于其他类学生,男生的学习倦怠程度高于女生,高职生的专业承诺、社会支持以及个人应对方式与学习倦怠有显著相关,而这三者之间又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学习倦怠已成校园中不容忽视之问题。通过对多所不同类别高职院校学生实证调查,本文对学习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高职生的整体学习倦怠情况较严重,工科生学习倦怠程度要高于其他类学生,男生的学习倦怠程度高于女生,高职生的专业承诺、社会支持以及个人应对方式与学习倦怠有显著相关,而这三者之间又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民办高校学生学习倦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和学习倦怠影响因素问卷对某民办高校学生进行调查,并根据学习倦怠影响因素问卷结果,提出改善民办高校学生学习倦怠现象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8.
影响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的市场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其毕业生就业问题越来越突显。从就业市场的角度来看,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主要面临的困难是:就业空间狭窄、年龄歧视、性别歧视和第一学历歧视。加强教育学学科和专业建设、毕业生个人调整求职策略、用人单位正确发挥就业主体作用是解决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从就业市场的角度来看,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主要面临的困难是:就业空间狭窄、年龄歧视、性别歧视和第一学历歧视。加强教育学学科和专业建设、毕业生个人调整求职策略、用人单位正确发挥就业主体作用是解决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调查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对330名大学生进行施测;将学习倦怠总分按照升序排列,取前27%作为低分组,即低倦怠组,取后27%作为高分组,即高倦怠组;从高分组和低分组中各取10人进行访谈,将访谈结果进行总结对比,找出其影响因素,并提出有效可行的干预措施.结果显示:大学生学习倦怠水平较高,行为不当最为严重;在性别上,女生在成就感低上高于男生;在年级上,大二学生的总倦怠高于大四学生,大二、大三学生的情绪低落高于大四学生;在学科上,理科学生的总倦怠、情绪低落、成就感低都高于文科学生;引起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体四管其下,共同努力,其中个体起主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