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核心能力的培养为抓手,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已成为地方高校实现汉语言文学学科应用性转型的应有之义和常规选择。本文结合安康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情况,试图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规格及模式作出探索。  相似文献   

2.
高岩 《绥化学院学报》2014,(12):134-137
在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建设过程中,汉语言文学专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在应用型的定位中找到自己的方向,汉语言文学专业要依托自身人文底蕴深厚的优长,结合社会对汉语言文学人才综合能力的要求,构建复合型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个应用性不算很强的专业.然而,随着社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很多学生,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强烈要求加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那么,对如何加强汉语言文学的研究,也有了其实际存在的意义.本文将通过揭示汉语言文学当前面临的现状,针对汉语言文学的应用性方面提出实际的对策,从而,使得汉语言文学专业能够增强其应用性,使修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能够更加正确的了解汉语言文学专业存在的实际的意义和价值,从而能够更加明确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应当在哪些方面提升自我,使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能够适应适应社会的需求,找到自我的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4.
从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现状入手,对就业情况进行分析,继而从人才培养目标的现代定位、构建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课程体系、探索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实践教学新途径三方面提高地方高校汉语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率的教学对策,为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研究新视野。  相似文献   

5.
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问题及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聪颖 《毕节学院学报》2009,27(11):103-106
论文主要从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出现的主要问题入手.从注重人才培养目标的现代定位、构建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课程体系、探索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实践教学新途径等方面研究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为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研究新视野.  相似文献   

6.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国高等院校设置最多、历史最悠久的专业之一,但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民族院校面临着诸多困境,然而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民族院校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为此我们期望通过对民族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建设的思考和改革实践,突破困境,实现办出特色、更好地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的愿景.  相似文献   

7.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3,(3):F0003-F0003
哈尔滨学院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在原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哈尔滨市教育学院中文系、哈尔滨大学文法系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合并的基础之上,于2000年3月升为本科专业,是校重点专业。  相似文献   

8.
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很强的基础性与广泛的适应性,文秘、新闻、公共关系等多个相关专业都是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近年来,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质量在转型与改革的基础上大大提升,但专业学生仍普遍存在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笔者认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应创新改革教学计划、创新融合教学内容、开展多维合作式及开发探究式课堂教学,全面优化课程教学工作,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一个专业性较强的传统专业,其培养模式如何适应当前对应用型人才的社会需求,这将是本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概述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入手,通过穿插介绍分析其他专业在新环境背景下的教育模式转变,提出了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中以人才应用能力为培养核心目标,重视在学科建设、教学方法变革和教学实践方式的改革,确保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谈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建设中,贯彻落实"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办学理念。调整课程体系,将原有汉语言文学专业重视知识点传授,以培养知识型人才为主的教学模式,调整为以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主的能力型教学模式。遵循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教学规律,设计新的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改变教学手段,配置相关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11.
一流专业建设对应用型本科生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质性提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高效的实训体系建设是关键,也是当前国内应用型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共同难题。以“校内日常办公实训”“工业园区、行业协会、地域商会实训”“政府会展实训”等平台为依托,以“办公室业务实践”“应用写作训练”“毕业实习”等课程为抓手,以高效提升“会做”“会说”“会写”等能力为目标,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进行“常规性”“实战型”专业实践能力训练,有助于应用型汉语言文学专业走出当下人才培养的困境。  相似文献   

12.
孟鲁莎 《教师》2014,(28):35-35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习汉语言文学的目的是掌握基本的语言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学素养,如何开展汉语言文学教学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内容。基于此,本文就重点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进行分析,以供广大教育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文学课程的建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而文学课程建设的关键在于对文学课程专业学习之理想境界的理念建构。其基本内涵应包括:让文学课程在内容上回到文学、文化经典原典本身;强调和突出课程实施中对经典原典的接受和欣赏,让文学研究在文学欣赏的基础上"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14.
“新文科”建设是顺应新时代、新形势、新科技提出的一项教育战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新文科”建设是深层次、多维度的“自我”革故鼎新。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新文科”建设要坚持立德树人,强化价值引领,促进专业优化,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新中文”人才,为新一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要抓好课程提质这一“新文科”建设最基础、最关键的要素,实施课程思政,开展文化实践,着力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中文教学体系。要以现代新技术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科技支撑,提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汉语言文学专业旨在为社会培养专门的汉语言学科人才。其学科的性质与相对于应用性比较强的理工科专业而言有着明显的差别,因此,汉语言文学专业在社会上所体现出来的应用性一直不很明显。现代社会对高素质的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决定了汉语言文学应该尽快地增强其自身的应用性,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分析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育基本特点,将其发展现状与社会对人才的实际要求相结合,对汉语言文学学科专业究竟要进行怎么样的改革其教学体质才能提高自身的专业应用性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6.
高校作为向社会输送高端人才的重要场所,其课程体系直接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就汉语言文学专业而言,该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使得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更加符合企业的要求,应该针对实际状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改革工作。本文从当前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师范类普通高等院校,除了设置一般传统意义上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外,也应设置非母语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本专业的设置从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文化认同、突出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教育的办学特色及人才培养实践和现实性来说,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以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蒙授起点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为例,从非母语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设置的必要性与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与课程建设,教学特点,及现实意义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就业方面存在许多劣势,探讨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就业的关键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从玉林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近三年的就业状况入手,研究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困境,从政府、高校、用人单位以及毕业生四个方面分析造成就业困境的主要原因,探讨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提供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9.
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各大学校中文专业的基础课程,该学科培养了中文类学生的专业素养。当前,汉语言文学社会需求广泛,就业规模大,各大岗位均缺乏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在时代发展下,我国当前的科教事业受到了大规模冲击,对于人才的需求在逐步变化中,这对传统的汉语言专业而言不啻为巨大的挑战。本文首先探讨了汉语言文学的内涵与特点,总结了汉语教学中的相关问题,最后提出几点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0.
王华  李艳洁 《文教资料》2021,(1):197-199,193
以工科办学为主的地方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不可避免地受到工科办学的定位、管理、评价标准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工科的实践教学的办学定位、实践模式、管理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产生了趋同化的影响,一方面推进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不断对实践教学进行探索,提高办学质量。另一方面产生了以工科标准推行的实践教学环节,限制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的进一步深化,应给予汉语言文学专业更多的自主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