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少年来,语文同仁在分析《故乡》中的人物形象时,往往侧重分析闰土和杨二嫂。面对“我”却很少进行系统、完整、客观的评价。好像“我”仅仅是一个无足轻重的陪衬人物,我认为这是有失偏颇的。不可否认,作品对闰土和杨二嫂这两个人物形象塑造得独特、鲜明、丰满,颇具艺术魅力,引起人们的偏爱,自然在情理之中。殊不知,“我”身上还蓄着很大的潜力,“我”这个艺术形象完全可以和鲁迅笔下的一系列文学形象媲美。因此,分析《故乡》,就不能忘掉“我”这个艺术形象。小说是以“我”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所见所感和“我”期待——幻灭——…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叙述了“我”——一个进步的知识分子返乡搬家的一段经历。一般认为小说的线索是: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这诚然是不错的,但我们似乎更应注意到伴随这一经历的“我”的情感的深刻变换,即:期待——幻灭——再生的心理历程。阔别故乡二十余年的“我”返回时见到的竟是一幅苍凉的景象,“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瑟的荒村,没有一丝活气”。而在“我”的记忆中,故乡要好得多了,“但要我记起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像,投有言辞了”。于是“我”只好把这种奇特的感受归咎于“没有什么好心绪”,这一似乎合理的解释未能使我们满意。故乡本来也许就没有什么改变,“我”心中  相似文献   

3.
《故乡》是鲁迅先生写于1921年的一篇短篇小说。教参在分析人物形象时,用了大量篇幅分析闰土形象,用较少笔墨分析杨二嫂,而把“我”只作为一个线索人物放在前二人之后略加评议。我认为这篇文章既然采用了第一人称叙述的写法,写“我”,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塑造了“我”一个正在寻求新路的进步知识分子形象,那么把他作为线索人物来看似乎有点不平“民  相似文献   

4.
一艘大轮船"轰隆轰隆"经过三天两夜,载着我和我的乡亲们离开了这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故乡——三峡,来到这千里之外的大都市——上海嘉定。  相似文献   

5.
年味     
时隔一年,我又踏上了这片土地——我的故乡,皖南一个名为山门的千年古镇。  相似文献   

6.
故乡与远方     
<正>故乡是我们成长的地方,它让我们魂牵梦绕。作者笔下的故乡是美丽的、韵味十足的——“森林中松针淡淡的清香,脚下的落叶在低吟浅唱,流水击打在岩石上溅起的清亮水珠……”这山有母亲的味道,我们一起走进故乡,品味故乡吧!(小好奇)远方,有多远?在我居住的这座小城,最远处可以看到西天边的一道山脉——昆嵛。它巍峨,连  相似文献   

7.
<正>鲁迅是中学教材里的常客,从教材中的《少年闰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再到《故乡》。每一篇课文里的每一句话甚至是标点符号,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仔细琢磨。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第四次执教《故乡》这篇课文。每一次研读这篇课文都有不同的体会和收获。从线索的角度去串讲课文,围绕"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这一线索去分析人物、环境的变化,从而探究主题,这不失为一种中  相似文献   

8.
【我解读】 《故乡》选自《呐喊》,是鲁迅短篇小说的代表作。1919年12月初,鲁迅回故乡接母亲时亲眼看到故乡的破败不堪和农民生活的贫困,百感交集,一年后就以这次经历为素材创作了小说《故乡》。它以“我”回故乡的所见所闻为线索。按“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时间顺序分为三部分。  相似文献   

9.
师:现在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故乡》,给本文重新定一个标题,并且说说你定这个标题的理由。生1:我定的题目是——时间的流逝。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故乡的人和事才有了巨大的变迁“,流逝”这个词语还蕴含着怀念的意思。生2:我定的题目是——渴望。“我”怀念故乡的过去,渴望拥有新的生活。生3:我定的题目是——渐行渐远。美丽的故乡、关于故乡的美丽的回忆,渐渐地远离了“我”,使“我”悲哀而无奈。生4:我定的题目就一个字——变。其他学生的题目如:朝花夕拾梦不再、熟悉的陌生地、金黄的圆月、乡望、梦与现实……师:同学们定的题目角度不同,…  相似文献   

10.
享受恬静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心中想着这句诗,我回到了久别的故乡。故乡还是老样子——一条曲折的马路贯穿在金黄色的田野中,整齐的砖瓦泥房静静地排列在马路一侧,一棵棵饱经沧桑的老树守护在屋后……微风徐徐,故乡恬静地躺着。踏着田间湿泞的小路,沐浴着清晨的阳光,我张开双手,贪婪地吮吸着这难得的恬静。金黄色的麦  相似文献   

11.
乡愁     
我相信故乡是有温度的,略高于体温,千古恒常。正是这温度才惹得千百年人们对家乡的思念。——题记  相似文献   

12.
故乡的枣树     
在我记忆的长河里,最难忘的便是我的故乡——位于淮河北岸的一个县城。而每每想起故乡,姥姥庭院里的那棵枣树便浮现在我的眼前。我不知道这棵枣树的年龄,只从姥姥那里得知:自从她年轻时嫁到这里就看到了它。这是一棵普普通通的枣树,每当春季来临,那长卵形的叶片和叶腋内黄绿色的小花,给这静寂的小院平添了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3.
我的故乡在东北的黑龙江。第一次回故乡的时候,我才三岁,印象当中只有一个字——“冷”。今年我八岁了。年末的时候,我和爸爸、妈妈又踏上了回故乡的火车。下午四点,火车把我们载到了美丽的冰城——哈尔滨。  相似文献   

14.
《故乡》中几处标点符号的使用,很值得细细体会。母亲告诉“我”闰土要来,引起了“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回忆结束后,作者写了这样几句话: 现在我的母亲提起了他,我这儿时的记忆,忽而全都闪电似的苏生过来,似乎看到了我的美丽的故乡了。我应声说: “这好极!他,——怎样?……”这最后一句话只有六个字,却用了五种标点符号。表达了“我”极为复杂的思想感情。“我”和闰土有真挚深厚的友谊,多年不见了,听说闰土要来,怎不惊喜?所以用了感叹号。但从故乡的凋敝、残破,断定闰土的命运也  相似文献   

15.
生活三题     
舒寿嘉 《当代学生》2011,(20):49-51
一一个胖乎乎的小女孩,满脸得意地举着个大火钳,上面夹着个毛茸茸的刺球……每当看到这张照片,思绪就飞回我的故乡——浙江缙云。那是—个依山傍水的小镇,承载着我梦寐以求的期待。故乡的人淳朴憨厚,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着美好的生活。  相似文献   

16.
我的故乡是中国的第三大岛——崇明岛。它是由长江水中的无数泥沙堆积成的岛屿,享有"长江门户,东海瀛洲"之称。我的故乡不但水洁风清,而且物产丰富,主要有黄金瓜、老白酒、甜芦粟、水仙花等。但我最爱的还是故乡的老毛蟹。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通州市有一个千年古镇——石港,这里渔歌唱晚,人烟阜盛。这个凤凰栖息之所,这片南宋名臣文天祥滞留之地,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我有幸出生在这里,从小就生活在戏迷、诗迷、花迷、书法迷之中,接受着“民间艺术”的熏陶。这为我日后的语文学习和教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古镇的文化传承让我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挥洒自如。感谢故乡,是她深厚的人文滋养使我保持了对文化的追寻、对精神的追寻和对语文教育的执著。也许正缘于这种对故乡以及故乡文化的真爱,我才选择了语文,选择了做一名语文教师。我热爱语文。有了她,我的人生倍感丰富而…  相似文献   

18.
梦萦故乡     
“我把大溪挽上衣袖,清凉的温馨伴我左右,描一扇大溪春似锦绣,景幽幽情幽幽。”每每听到这首深情款款的诗歌,我就会想到我那美丽的故乡——大溪。我的故乡大溪,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是一个山村小镇。那里风景怡人,就像大师笔下的一幅壮丽的山水画。我的故乡虽在闽南,可住的全是客家人,讲的是地道的客家话,有着传承几百年的客家风俗。如果你来,定会让你流连忘返,大开眼界。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篇关于故乡的文章,作者用离乡——返乡——怀乡——重新审视故乡这条线索将主人公的人生经历串联起来,并发出深切的感慨。  相似文献   

20.
在同心县东部的一座高高大大的罗山脚下,长着一片杏树林的村庄便是我的——准确地说是爸爸的故乡,因为我生长在银川。 记得爸爸在一篇散文中写道:“人的感情是很微妙的,有时对故乡的一草一木竟牵肠挂肚得不能自已!”我无法理解爸爸这浓浓的怀念之情,但今年回故乡过春节,心里也藏了个小秘密:看看奶奶剪的红窗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