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及"是中古汉语使用频率最高的连词之一,其语法功能十分完备。"及"具有如下特点:属于非定位连词,可以连接体词和谓词,且连接项具有事理顺序,可以多项连接,连接位置不固定。"及"的演化路径为:及(动词:追及)>及(伴随动词:参与)>及(并列连词)。  相似文献   

2.
对跆拳道运动员临场及赛中心理失衡表现及原因进行剖析,阐述心理失衡的表现形式,从教练员干预技法、赛前心理训练及赛中教练员心理辅导及运动员心理自助三个方面提出调节心理失衡的训练目标及方法。旨在通过赛前及赛中有针对性的训练,在最短时间内调节好心理平衡,使运动员在临赛及赛中保持理想的竞技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3.
钢铁冶金工艺及设备涵盖了炼铁、炼钢及连铸工艺流程及设备等内容。本文主要探讨了冶金工艺及设备的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现代社会发展及冶金能源及资源结构的变化,迫使当代冶金工艺流程和设备结构发生变化,因而需要对冶金工艺及设备课程在内容上进行调整,在教学方式上进行改进,以期培养符合社会及工业发展需求的冶金专业学生。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流体力学课程的特点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的设计,将教学内容与工程实际及综合实验相结合,并灵活应用多媒体技术及仿真软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及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结晶学及矿物学》为地质学类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及实践性都比较强的课程。笔者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三个方面,对《结晶学及矿物学》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讨论及研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阅读》2008,(7):121-131
元素及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化学实验、化学计算以及其他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元素及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元素及化合物是这些知识的主要载体。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在中学化学中所占比重较大,而学生在学习元素及化合物知识时,往往会感到“碎、散、多、繁”,记忆非常困难,而且不容易掌握重点。所以在备考中如何掌握元素及化合物的复习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及多媒体辅助教育技术的发展,网络及多媒体教学也日渐普遍。本文分析了网络及多媒体英语教学在我院实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了如何运用网络及多媒体技术进行英语教学,分析了如何通过网络及多媒体英语教学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并指出网络及多媒体英语教学在我院实行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述建筑《AutoCAD》课程教学方法的组织与优化,结合专业图纸及规范的要求,注重实践运用及工作技能,融合职业技能证书认证,提高在校教学效率,培养读图及绘图能力,增强学生技能及竞争力.实现在一门课程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及取得证书一举多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朗读教学,提出要重视范读,读中领会语言文字的意思及思想感情;依据教材指导朗读,领会句子的意思及思想感情;重点段落,着重朗读,领会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及思想感情;多种形式阅读,领会文章的意思及思想感情;熟读成诵,激发兴趣,领会文章的意思及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0.
时钟问题,很有趣味,其实质就是运动学中的追及问题.解决时钟问题时,我们只要把某一时间内指针转动的角度看成指针走过的路程,把指针每分钟转动的角度看成指针运动的速度,便可运用"追及速度×追及时间=追及路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对学生读者的导向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新时期高校图书馆作为研究平台,以学生读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工作实践和较普遍的现象作为研究内容,以导向措施作为切入点,论述了现代图书馆“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图书馆工作理念,探索了图书馆和学生读者互动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as a teacher of nature of science (NOS). Our research question was ‘How can a teacher develop a professional identity as an elementary teacher of NOS?' Through a researcher log, videotaped lessons, and collection of student work, we were able to track efforts in teaching NOS as part of regular classroom practice. A team of four researchers interpreted the data through the Beijaard et al. professional identity framework and found that it was not as simple and straightforward to teach NOS as we predicted.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as a teacher of NOS was influenced by contextual factors such as students, administration, and time, as well as personal struggles that were fraught with emotion. Development took place through an interpretation and reinterpretation of self through external factors and others' perceptions, as well as the influence of sub-identities.  相似文献   

13.
Understanding learning disabilities (LDs) as constructed through multiple cultural practices including discourse, this paper focuses on a Latino middle school student with a LD named Elijah. This study documents both the discourses and practices used to position Elijah as a mathematics learner, as well as his use of similar discourses as he constructs a complex set of self-understandings as a mathematics learner. Elijah is positioned by discourses that prioritise speed as an indicator of mathematical ability, as well as discourses that construct students with LD as having both intelligence and differences such as processing speed. An analysis of interview and observational data suggests that Elijah constructed a unique set of self-understandings as a mathematics learner. Like his sixth-grade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 Elijah seems to differentiate between knowledge and the performance of knowledge in school. He created a unique identity as both ‘fast’ and ‘slow’ in mathematics, rejecting the binary found in many mathematics classroom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multiple discourses circulate in schools about ability and disability in mathematics.  相似文献   

14.
船山诗学将诗歌视为以乐章美为核心的审美整体。这一乐章美效果是通过多层次的节奏运动来实现的,主要表现为诗歌的意义节奏、语体节奏和情感节奏三层。具体来说,在船山诗论中,诗歌的整体音乐性被视为一种基本的诗歌特质,可看作一种本体,三种节奏作为诗歌音乐性的重要表征,可视为具体的"用"。在这个"一体三用"的关系中,作为诗歌之"体"的音乐性对各种节奏有统摄作用,作为具体之"用"的不同节奏则对诗歌的音乐性有凸显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绿色崛起模式下的绿色政府宏观治理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绿色政府提出的背景及其内涵入手,构造了绿色政府治理的宏观框架:以绿色崛起为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中心,以绿色政府为主体和发动机,以发展绿色经济作为硬道理,以绿色技术作为支撑,以绿色社会与文化作为社会基础。绿色崛起需要全面而又深刻的社会变革,尤其需要把建设绿色政府、加强绿色政府的宏观治理作为重点,以政府绿色绩效考核体系作为突破口,分步实施,逐级推进。  相似文献   

16.
主体协同教学扎根于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之上,应用并完善于教学实践之中,以现代教育价值观为指导,坚持新课改"发展为本"的理念,以主体协同为基础,以信任合作为前提,以合作学习为方式,以适合性教育为原则,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为宗旨,以教师、学生、家长等多主体协同、全方位互动为机制,以学生的精神生命参与为动力,倡导主体互补选择策略、目标问题导向策略、教学环节设计策略、独立合作交替策略、知识建构内化策略和措施自我改进策略,理顺并聚合教育力量,优化并整合教学程序,渗透并融合现代教育价值观,突破传统教学的时空局限,以实现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教师隐喻是关于教师形象的社会共识及其文化符号。其蕴含的伦理包含着教师与学生、教师与知识、教师与自身之间的关系之理。传统教师隐喻蕴含的正面伦理价值体现在:教师是灵魂的启蒙者、人生的指导者、无痕的大爱者、学习的模范者等等;然而其负面价值如对平等的忽视、对知识的盲从、对自由的遮蔽、对生命的践踏等,迫切需要我们反思、批判与扬弃。生命的守望者,作为一种新的教师隐喻,它蕴含如下伦理内涵: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生命存在;教师与知识的关系是一种创造存在;教师与自己的关系是一种精神自治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技能社会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迈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提出的一种教育和社会革新理念。技能社会是以技能为本质与核心,以技能形成体系为重要载体,以技能共同体为建设逻辑的社会。在技能社会的建设中,应基于不同的技能形成体系,构建适应区域差异、产业差异、企业技术创新差异的多样化技能社会。在技能社会的建设中,以技能为核心的价值共同体是技能社会建设的目标指向,以共赢为根本的利益共同体是技能社会建设的实践要求,以主体共在均衡为关键的命运共同体是技能社会建设的结构承当。  相似文献   

19.
在数学教学中,存在知识取向与文化取向、理论取向与应用取向、结果取向与过程取向之间的矛盾。理论层面的认识:数学教学是以知识教学为核心的文化教学;数学教学应当以理论取向为主应用取向为辅、结果教学为主过程教学为辅的结构系统。实践层面的认识:要注重数学史渗透、揭示数学思想、提倡数学创造、加强数学交流;要正确认识数学应用的价值、把握数学应用的度;提倡过程与结果整合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全国著名中学语文特级教师蔡澄清的语文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科性质上的工具观和整体论;教育任务上的素质观和创造论;教学目标上的能力观和转化论;教学过程上的实践观和训练论;教学方法上的主体观和点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