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中国实证哲学是在全球化语境中中西哲学对话的产物.这一思潮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引入期、发展期、反思期三个阶段.从中国实证哲学发展历史来说,先期传入中国的实证哲学尽管来自西方,但毕竟有自己独立的发展历程和理论特色.  相似文献   

2.
中国实证哲学是在全球化语境中中西哲学对话的产物。这一思潮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引入期、发展期、反思期三个阶段。从中国实证哲学发展历史来说,先期传入中国的实证哲学尽管来自西方,但毕竟有自己独立的发展历程和理论特色。  相似文献   

3.
现代中国哲学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将 1 91 9年到 1 949年这一历史区间的中国哲学称为现代中国哲学 ,认为 :现代中国哲学承接着两种思想资源 ,一种是中国固有的思想资源 ,另一种是西方近现代的思想资源。研究的主要问题是 :人生价值如何树立 ?科学知识如何获得 ?中国社会如何改造 ?现代新儒家、中国实证派、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三个问题各有侧重 ,各有独到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实证主义哲学是西方科学发展的产物。但近代中国对西方实证主义哲学的吸纳和改造更多的是着眼于解决中国的具体问题,即它首先是被作为了一种改造社会、除旧布新的工具,其次才以哲学的面目出现。当然,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而且近代中国也缺乏新式文明根源的社会机制,因此,中国的实证主义哲学在理论上没有建立多少令人值得称道的东西,但其令人耳目一新的作用是不可否认的。  相似文献   

5.
6.
实证传统在中国源远流长。本文认为,实证不仅是一种历史著述与学术研究的技术,也是一种理论思潮。这种思潮的核心就在于对客观性、确定性的追求。本文梳理了这一思潮形成的过程,以及其在演进过程存在的诸种问题,以便这一传统能在当下的语境中予以批判地继承。  相似文献   

7.
自2003年青海师范大学法商学院设立攻读硕士研究生中国哲学专业以来,已经连续8年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基本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哲学与行政管理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宗教哲学与社会文化发展为主干的校为成熟的专业系和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8.
鸦片战争之后,在外力的作用下,在救亡图存的背景下,中国近代社会的文化思潮一次次发生改变。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文化的主流地位丧失,中国的有识之士开始大范围的向西方学习,由"中体西用""进化论"到"马列主义的阶级斗争论"等,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并取得革命胜利。但是中国现代文化由于缺乏"理性"精神,从而出现了诸多发展障碍。追求文化的现代化,将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文化进行有机结合,成为反思之后唯一的文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现代的文化发展,虽历经坎坷,但却始终是在告别古典主义,增强现代意识,追赶世界潮流的逐渐现代化的道路上前进。总的说来,随着中国社会内部变革求新力量的增长,随着旧思想樊篱的逐渐突破,顽固保守势力的逐步击败,以及西力东渐的震荡,中国文化的变迁,在近代大的是一条由器而道的渐进变革路径.在现代走的则是一条道器并举,重道轻器的激进的革命道路。其间,不同的阶级力量、政治势力、思想观点,相继上阵,互争高下,都想独领风骚。在这幅新旧交锋社会嬗变的图景中,从心理状态来看,出现了守旧、改良、革命鼎足为三的文化态势,从学术流变和营垒归属来看,存在着西化、马列、新儒家三大学术思潮,从社会变革、文化批判与价值重构的结果来看,基本上是采用以反求正的方式,达到渐进的改良。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中国传统哲学的代表人物—老子的道家思想精髓为理论基础,从“知常”、“为学者自益、为道者日损”、“沕、望、窈、冥”、“反者道之动”、“天下之大作于细”、“和曰常”等六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老子哲学思想对现代中国比较教育研究的目的、方法论等方面的影响及意义,从而批判了西方唯“实证主义”论的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11.
近现代的文白之争是中国历史上重大的文化事件。就语言发展的方向来看,近代文白之争的对错是容易判定的;而就其所牵涉到的文化、民族传统和语言内部的矛盾运动等方面看,其对错又不是截然分明的。理解这一点,有助于我们对近现代白话文运动和运动中的革新与守旧两派有一个更为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传统文化具有许多思想精髓,闪烁着文化光彩。其中治国安邦、治学从商、修身齐家、立命处世等方面的思想智慧,在今天仍有着生命力,值得我们取其精华,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心理健康思想的现代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心理健康思想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积极因素,比如“贵生”的心理健康价值观;“整体”的心理健康观念;“中庸”的心理健康标准;“互补”的心理健康人格理论;“顺应自然”的心理调适方式;“完整”的心理健康理论和方法等,要将这些理论和方法服务于现代人的心理健康,就必须实现现代转化。在传统心理健康思想的现代转化过程中存在着特定、综合和融合的转化路径。但还必须把中国传统典籍中心理健康思想的挖掘整理同现实生活中流传下来的心理健康思想的总结提升结合起来,把中国传统心理健康思想和现代心理健康思想观念结合起来,把中国传统心理健康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体系结合起来,把传统心理健康思想的挖掘整理与对中国人精神资源开发结合起来,探讨中国本土化的、多样的现代转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香港中文大学是一批中国学人在殖民统治下,试图保存和发扬中华文化而冲破重重束缚建立起来的。它将中国大学的近代性延续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形成了以中国传统"士"的精神为根基的多元精神融合,关怀、批判、折中、国际人格成为这种精神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民主政治成为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追求。历史表明,在民主与科学呼唤声中孕育和诞生的中国共产党和民主是生死相依、荣辱与共的关系,民主是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传统家训与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家训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家训文化源远流长,无疑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必有家,家必有训。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国民教育的全过程中,就必须改造和扬弃传统家训文化,建设与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精华相承接的且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家训文化。  相似文献   

17.
在反对外来侵略的过程中,林则徐致力于了解夷情,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经济思想、法律知识等;同时,也向西方传播和弘扬中国文化,促进了西方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开创了中国近代初期的中西文化交流。因此,林则徐被称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接受外来新事物,介绍西方情况,吸收外来文化,开启了中国近代的维新思潮,是近代中西文化交融的实践者。林则徐对西方世界的认识及实践活动,林则徐对中西文化交流的贡献,值得学术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卞良君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0):109-112
在传统伦理文化的背景下,中国古代诗歌中存在着一种家庭伦理情结。这种伦理情结作为审美层次的文学作品的内在精神,其表现形态要复杂得多,因而其精神的感召力与艺术的吸引力也就更加强烈。  相似文献   

19.
两种外来文化思想影响下的中国近代婚姻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鸦片战争后,各种外来思想文化冲击着中国传统婚姻。西方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精神,启蒙了中国婚姻主体的自我意识,对近代都市读书人的婚姻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婚姻权的下移是其最大的成果;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框架下的妇女理伦,解放了传统社会等级和婚姻关系中的妇女,对革命政权区域内乡村群众的婚姻变革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宗祠是极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现象。传统宗祠的产生和发展,是原始血缘崇拜和祖先崇拜、宋以后儒家宗法思想的进一步普及、庶族地位兴起以及小农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建设中国现代法制社会的进程中,对于宗祠所代表的传统宗族观念要批判性地继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