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基础教育标准化运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美国当前的基础教育标准化运动始于1989年国家数学教师委员会编撰的著作《学校数学课程与评价标准》。在此之前,80年代中期已经出现了几项颇有影响的著述为基础教育标准化运动奏响了序曲。这些出版物包括:《国家在危急之中》,《我们需要的学校》,《文化脱盲》,《美国精神的闭锁》。所有这些著述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这样一个问题:美国学校教育没有能够成功地实施学术性教育,其主要原因是缺乏统一的严格的核心课程。  相似文献   

2.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课程与教材研究和开发中心组织编写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已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与以往的高中地理教科书相比,本套教科书的重要改革之一就是在每章的后面设计了“问题研究”专栏,即在讲述了核心的基础知识之后,将某些内容以实际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一、设计依据(一)改变课程功能1999年,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六项课程改革目标,其中之一就是改变课程功能,即“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  相似文献   

3.
最近,针对王策三教授《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一文,钟启泉教授发表了《谁是“轻视知识”教育思潮的代表?》一文。文章包括三个问题:(一)“知识”概念的重建与课程创新;(二)“学习”概念的重建与课程创新;(三)“课堂文化”的重建与课程创新。 文章认为,“短短三年来,我国一系列的教育、教学的概念正在得到重建。比如说,我国教育界的‘课程’  相似文献   

4.
校园精神文化定位与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校园文化概念的界定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文化”通常是指“知识”,这是“文化”的最通俗的表层含义。对“文化”的广义定义以美国文化人类学的代表人物赫斯科维茨(Melville J·Herskovits1895-1963)1955年出版的《文化人类学》一书为代表。他认为,文化是一切人工  相似文献   

5.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22年版”)将核心素养作为育人目标,提出将课程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实现以目标为核心的“学教评一致性”。[1][2]这就要求我们重视目标的制订,并以此统领教学:学科实践是知识转化为素养的抓手,核心素养是无法通过教师的直接传授和机械的技能训练获得的。美国课程理论研究者艾斯纳(E.W.Eisner)提出“表现性目标”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美国近 2 0年以来最引人注目且最有影响的课程改革 ,一是科学教育课程的改革 ,另一就是 1990年开始的核心知识课程 (CoreKnowledgeCurriculum)改革。核心知识课程改革 ,它侧重于普及普通的文化知识 ,这项由语言学家希尔斯所倡导 ,由美国核心知识基金会 (CKF)所资助的课程改革运动的成功实践已在国际上引起了高度重视和关注。1 核心知识课程的知识结构作为语言学教授 ,希尔斯早在 1983年起就与历史学教授凯特 (JosephKett)和物理学教授特雷费尔(JamesTrefil)合作 ,编选一份力图反映共同文化…  相似文献   

7.
课程知识是客观的吗?课程知识是普遍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吗?课程知识与权力到底是什么关系?作为教师,我们常常会遇到、提出并思考诸如此类的问题。在这方面,美国著名学者迈克尔·W·阿普尔(Michael·w·Apple)作出过不小的贡献。1979年,他出版了著名的《意识形态与课程》一书,试图回答以上的这些问题,从而对课程研究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在西方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阿普尔也因此而声名鹊起,不仅成为美国一位知名的教授,而且成为一位有国际声誉的学者。  相似文献   

8.
浅谈高中语文课标的两大亮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从语文能力出发,从语文的现实性和发展性出发,将语文课程的总目标概括为五个方面: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其中“整合”和“创新”是新课标的两大亮点。“整合”是这次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之一,就语文学科而言,强调“整合”可以说是对过去语文学科教学的“反拨”。长期以来高中语文教学一直存在三个倾向:一是将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作为语文学习内容的全部,以为学语文就是掌握语文知识,培养读写能力;以为有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和能力就具备了语文素养,达到了…  相似文献   

9.
“高参与教学”的全名是 :引导学生高度参与的教学。这是美国资深教育家梅里尔·哈明在其专著《教学的革命》中提出的一个核心教学理念。众所周知 ,21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就是“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改革的目标中提出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教学中研究倡导学生高参与教学的策略 ,对于实施“尊重…  相似文献   

10.
一、课程性质的定位:由“惟工具”论到“工具—人文统一”论语文课程性质观是语文教育观念的基础和核心,统帅着语文教育的全局。语文教育界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讨论和研究乃至争论从来没有间断过,从1992年到2000年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来看,语文课程性质经历了一个由“惟工具”论而“文化载体”论继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论的过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继承以往《大纲》的合理成分,从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高度来界定语文课程的性质。至此,有关语文课程性质的争论跳出了非此…  相似文献   

11.
课本第24页指出:在华盛顿会议上,“美国同时又提出‘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其实,这个原则美国早在1899年就提出来了。因此,应把“提出”改为“重申”二字(《教学参考书》上也指出:《九国公约》的核心是再次确认了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提出”应为“重申”$广东省新会市第三中学@邹泽恩  相似文献   

12.
1941年5月2日生于上海。祖籍浙江上虞。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世界史研究会理事、上海国际友人研究会理事。1967年华东师大历史系研究生毕业。1978年起在华东师大任教至今。1982—1984年公派赴美国弗吉尼亚州立大学(VPT&SU)研修美国历史;1992—1993年作为美国富布赖特高级访问学者赴美格林纳尔学院(GrinnellCollege)作研究。著有《华盛顿评传》、《美国史纲:从殖民地到超级大国》、《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等;主编《影响历史的百部经典》,《20世纪世界大博览(上下册)》(常务副主编),《美国通史》(刘绪贻、杨生茂总主编)第四卷《美国的崛起与扩张:1898—1929》(分卷主编);主持翻译(英)罗伯茨十卷本《世界文明通史》(翻译组负责人之一)。发表论文“美国独立前后政治体制的演变”、“华盛顿和美国宪法”、“第二次产业革命与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略论当代美国史学研究之演进”(合作)、“浅论美国多元文化主义”、“试论20世纪初的美国太平洋扩张战略”、“试论美国文化多元性的成因与特征”“美国多元文化成因再探索”、“两次全球化高潮比较研究”等数十篇。曾开设“世界近代史”、“美国历史”、“美国史专题讲座”、“美国移民与文化”与“世界史通论”等课程。多次赴美国、香港、日本等地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和合作研究项目。  相似文献   

13.
“文化分析(Cultural Analysis)”是英国课程论专家、现代西方文化课程论主要代表—劳顿(Denis Lawton)创立的课程规划研究方法。劳顿在他的《课程研究与教育规划》(1983)一书中提出了“文化分析”的理论,在他的代表作《教育、文化与国家课程》(1989)一书中进一步完善了这一理论。现在笔者以这两本书为基础,概要地介绍劳顿的这一重要课程理论及其在英国社会中的应用,以丰富我国当前的课程论研究,推动我国当前的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4.
分 科教学还是合科教学 (或者说跨学科教学 ) ,是当前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在美国目前众多的学校整体改革模式 (ComprehensiveSchoolReformModels)中 ,一项名为“核心知识课程”的改革模式在美国较为引人注意 ,该改革模式自1990年开始在“三棵栎树小学“实验以来 ,至少已有10 0 0所中小学实践了这一改革模式。核心知识课程的目标是促进“优异和公平 (Ex cellenceandFairness)”。核心知识课程的“优异” ,强调从小就必须让学生打下良好扎实的学业基础 ,因为小学阶段的…  相似文献   

15.
作者就所教课程进行分析,结合中职学校导游专业核心课程《全国导游基础》教材中关于“陵墓”这一知识点的讲述,结合徐州“两汉文化”的汉墓知识,概括地介绍了徐州一座富有特色的汉墓,将学生掌握的历史知识做一定的拓展,有效开拓了徐州的旅游资源,也为学生补充了家乡文化知识,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1990年联合国提出了“知识经济” 的说法.90年代初,美国阿斯奔等单位联合组建信息探索研究所,以《知识经济:21世纪信息时代的本质》为总标题,发表了6篇论文.世界管理大师彼得·F·德鲁克在他的新作《后资本主义社会》一书中提出,我们正进入“知识社会”.1992年我国学者吴季松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社会科学》杂志132期撰文提出“智力经济” 的概念.1994年,C·温斯洛和  相似文献   

17.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现六个改变,把“人(学生和教师)的发展”提到了核心地位予以认识和宣扬,“人本理念”树立起来了;“人的发展”代替了以前的“学科本位”、“知识本位”的提法,强调学习过程中的“态度”、“价值观”、“兴趣和经验”以及“实践能力”等。根据《纲要》的“人本理念”,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  相似文献   

18.
一1983年美国政府发布《国家在危机中》报告,拉开了以卓越教育、探究学习、国家课程标准、统一考试为特征的课程改革,进一步强调“科学(Science)”是美国教育的核心课程。美国的科学教育的课程名称是全国统一的——叫做“科学”,但是这一课程的教材名称花样繁多,张扬个性特色。  相似文献   

19.
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李仲汉在《课程·教材·教法》(1989年第9期)上发表了《关于改进“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学改革实验的几个问题》,此文对我区正在推广的“注,提”实验有指导意义,现将该文提出的“目前实验中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部分摘登如下:  相似文献   

20.
曲青亚 《江西教育》2022,(31):17-20
<正>语文课程作为母语课程,承担着传授知识和传承文化的责任与义务,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还要关注学生精神发展的过程。《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强化了语文课程以文化人的价值引领作用,以培育核心素养为主线,提炼了“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四方面内容。其中,“文化自信”位居核心素养首位,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育人导向,突出了语文课程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性,既是对课程改革发展的回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