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社交称谓作为特定的语言现象发生了以下变化;社交称谓亲属化现象淡化、一般社交称谓简单化和正式社交称谓庄重化。本透过这些变化,考察分析了近年来社会心理、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和鲜明特征:崇尚科学、讲究效率、提倡平等,同时继承和发扬了“谦以处已、礼以待人”的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2.
汉语职业称谓和非固定称谓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从人的不同社会关系和身份入手,从宏观上将称谓系统分为固定称谓与非固定称谓两大类,着重深入分析固定称谓中职业称谓的类别和非固定称谓的分类并在此基础上考释这两个不同称谓系统在构词方式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朱小丽 《考试周刊》2007,(36):27-28
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考察语言称代系统在社会语境中的表现,并试图揭示语言形式同社会意义之间的关系。称谓系统的选用为整个交际活动定下基调,能够反映出交际双方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4.
社交称谓体现了不同国家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思想观念,汉韩之间自古以来就是往来密切,通过对汉韩语社交称谓的研究能够有效的促进汉韩社会文化的对比研究,另一方面也能够促进社会语言学的发展。本文通过辨析汉语社交称谓和韩语社交称谓的内涵,进而探讨汉韩语社交称谓的具体分类。在汉韩语姓名称谓语对比、职业/职衔称谓语对比、通称称谓语对比、拟亲属称谓语对比以及零称谓语对比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称谓是语言交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交际中使用最广泛、最频繁的词语,它能够反映出交谈双方的角色、身份、社会地位和亲疏程度的不同。中国社会从古至今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社会发展推动了社会诸方面变化与进步,同时也促使了称谓的变化。称谓的变化可以透视出一个社会的发展,同时社会发展又引起了新的称谓变化及其语用功能的变异。因此,可以说汉语称谓及其语用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中国社会不同时期发展变化的缩影。称谓能够反映人际关系,一个民族的语言中称谓越丰富、越复杂,说明这个民族越注意区别人的身份与地位。汉语中从古至今就有很多不同的称谓,这也正说明了汉语使用者非常注重彼此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称谓的翻译实际上就是文化的转移。由于社会、文化、历史背景、地域的不同,汉语称谓和英语称谓存在着许多差异。在称谓的翻译过程中,译者会遇到种种的问题。本文针对这种现象,从跨文化的角度,对亲属称谓、社会称谓和姓名称谓的翻译作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鄂东北方言关于父母的称谓尤其是关于母亲的称谓是很复杂的。本文介绍了各种称谓的使用范围,特别是对主要称谓作了考证,认为鄂东北方言中此类称谓很有特色:古今称谓并存而以保存古“楚人”、“江东”等的称谓为突出特点,纷繁的称谓有着与明代以前的行政区划基本一致的使用地域的差异、使用者年龄的差异、面称引称兼用与只作引称的差异以及构成要素的文白读差异。  相似文献   

8.
女性走出家庭,走进社会,带来了角色的多元色彩,女性称谓的变化反映着社会生活和思想的变化。女性称谓在民族性、时代性和进步性上与文化有着深远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中学语文课本中,有关对皇帝的称谓不少,皇帝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始于建立秦王朝的赢政,迄至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均沿用不废。那么,中国历史上究竟对皇帝有多少称谓呢?根据不同场合使用对皇帝的不同称谓大致可分三类:一类是自称;一类是臣称或民称;一类是书或诗文中称。  相似文献   

10.
称呼语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它是人们日常交往中沟通人际关系的信号和桥梁,反映了交际双方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起着保持和加强各种人际关系的作用。文章主要论述英语中的社交称谓和亲属称谓以及它们与汉语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
称谓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在人与人的交际过程中,人们的称谓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称谓词涵盖了社会文化的基本内涵,反映了时代的特点,有着其特定的社会文化成因.  相似文献   

12.
称谓是语言交际过程中传递给对方的第一信息,是开口交际的第一关,在各种交际策略中,称谓是最基本的策略。本文结合中英两国文化背景,力图阐明女性称谓在亲属称谓、社交称谓、职衔称谓、姓名称谓四个方面的异同,为跨文化交际选取恰当的称谓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社会变迁与亲属称谓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苏省铜山县周宅子村为个案,对我国亲属称谓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发现:社会的迅速发展对称谓系统产生了巨大影响,亲属称谓大大简化,人们使用称谓语时普遍追求轻松与时尚。  相似文献   

14.
《幽明录》一书中使用了大量的称谓语,其中指称对象和用法既丰富又复杂,文章使用定量、定性的统计法,探究了其中的社会称谓的情感表达方式,从音节上、词性上、词义上分析了《幽明录》中尊称、谦称的表达特点,发现《幽明录》在尊称、谦称使用方面比较显著,既有沿用上古的,同时出现了不少新词,在指称和语法功能方面都有新突破,旧有的称谓词也增加了新义。除此之外,表达尊称、谦称的称谓语在构成形式上也有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亲属称谓语是称谓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汉、维两种语言在亲属称谓语上有其一致性,但更为明显的是因汉、维两个民族文化的差异而产生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Appellation not only reflects the soc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beings,but also shows the social structure and culture in different countries,regions and societies.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omparison of appellation in these two languages and analyses the reasons for this difference from cultural and psychological aspects.  相似文献   

17.
对株洲市城区平辈亲属称谓的调查结果表明,20世纪70-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株洲市城区平辈亲属称谓由大多数称表(堂)兄弟姐妹转变为称兄弟姐妹。  相似文献   

18.
社交称谓是称谓或称呼言语行为研究中一个大的分支,是一种约定速成的传承性符号系统。本文拟从民俗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论述了英汉两种语言在社交称谓方面表现出来的显著差异,揭示了中西两种截然不同文化传统是制约这种差异的根源,探讨了中英社交称谓的语用差异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传统女性称谓词的历史文化内涵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称谓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本文从称谓词的社会文化内涵入手,择取传统女性称谓中客观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分析我国传统封建社会,以伦理为主、男尊女卑的社会文化系统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原产地名称法之制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与Trips协议相协调角度出发,认为我国现行的《商标法》等法律不能实现对原产地名称的法律保护,制定原产地名称法,赋予原产地名称以原产地名称权,仍最有效保护模式,文章重点论述了制定我国原地地名称法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