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亨德森是美国著名小说家索尔·贝娄塑造的人物形象,他被称为是“具有优秀品质的荒谬的探索者”,在索尔·贝娄的“流浪汉”形象系列中,他是比较特别的一个。他以自愿流浪者的身份、骑士式使命和“优秀品质的荒谬探索者”这些特点使我们联系到了另一部西方文学经典——《堂吉诃德》中给我们塑造的经典人物堂吉诃德。  相似文献   

2.
《只争朝夕》是公认的索尔·贝娄的代表作之一。本文对小说的叙事节奏进行了分析,认为小说通过对主人公汤米·威尔赫姆人生中痛苦但具有关键意义的一天的描述,体现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叙事中时快时慢,张弛有度,造成叙事节奏的多种变化,丰富了小说的叙事艺术,给读者以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运用原型批评的观点,对索尔·贝娄的小说《雨王汉德森》出现的动物意象及流浪母题进行分析,从而探讨汉德森的精神追求之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分析索·贝娄的四部重要的小说,揭示索·贝娄以存在主义为哲学基础,从存在主义的角度观察和揭露西方文化中的悲剧,并从侧面反映犹太教的积极因素使索·贝娄免于陷入存在主义者的绝境,成为积极且杰出的当代作家。  相似文献   

5.
英国18世纪小说家范妮·伯尼被女性主义先驱弗吉尼亚·伍尔夫尊称为“英国小说之母”,虽然她在英国文学史上历来享有一席之地,但她创作中的女性视角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随着女性主义批评的兴起,范妮·伯尼的作品才被重新发掘和重新阐释。以女性主义视角聚焦其小说创作的主题、动机和影响,她对父权社会的鞭挞、嘲讽和暗中颠覆便彻底显露出来。作为研讨妇女内心隐秘的一位早期女性小说家,她为使小说成为妇女喜爱的文学样式做出了努力。  相似文献   

6.
后殖民女性主义对《简·爱》的阅读揭示了文化语境对文本阅读的决定作用,它促使我们探寻《简·爱》的女性意识的复杂性的生成机制。在小说文本中,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因素是不容忽略的。一是小说的罗曼司式的叙述策略;另一是主人公在情爱纠葛中呈现的的身份意识。  相似文献   

7.
陈杏 《文教资料》2009,(11):33-35
本文运用女性主义理论分析托尼·莫里森小说中的人物追寻母爱的过程,进而揭示追寻母爱与重建黑人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索尔仁尼琴作品简介 《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1962年)1962年11月,新世界杂志发表了这部描写劳改营生活的中篇小说。小说描写了伊万·杰尼索维奇在劳改营中一天的生活。赫鲁晓夫夸奖这部小说是“从党的立场反映了那些年代真实情况的作品”,并下令出版该书。然而,从1965年起,小说又受到公开批判。  相似文献   

9.
《北方的奥德赛》被认为是杰克·伦敦反殖民主义的经典作品之一。传统文学批评在解读女主人公恩卡的形象时,都赋予了正面的评价,然而利用女性主义及霸权文化等理论进行解构分析,笔者发现杰克·伦敦无意识中流露出一种为殖民主义辩护的姿态。论文在分析恩卡形象同时,对杰克·伦敦的殖民意识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0.
简·爱形象既没有符合激进女性主义者的期望,也并非如部分女性主义批评家所认为的那样,是对主流文化的一种维护。实际上,徘徊于反叛与回归之间的简·爱看似矛盾,实为合理,正好展现了作者独特的女性视角和追求平衡的女性主义理想。  相似文献   

11.
托妮·莫里森在小说《秀拉》中,塑造了一个特立独行地追求自我的黑人妇女秀拉。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探讨了秀拉追求自我的方式、意义,以及她自我追求的失败所带给我们的启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莱恩·内尔森的女性主义自然主义科学哲学作一些梳理与阐释,聚焦于内尔森的女性主义自然主义经验论、女性主义社会认识论两方面,以期阐明内尔森关于女性主义自然主义科学哲学的内涵,进而深入认识自然主义科学哲学理论。  相似文献   

13.
张宏儿 《文教资料》2009,(12):27-29
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充分展现了她所关注的社会问题、人类生存的危机、妇女的生存境遇.自出版以后,引起评论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作者在细读小说文本的基础上,进一步审度文中的女性主义主题,旨在剖析莱辛对女性主义的继承与超越在文本中的实践。  相似文献   

14.
女性主义是英国文学的母题之一,众多的英国女作家用自己的才华不断地演绎着女性主义的话题。被称誉为“英国文学的老祖母”的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金色笔记》就是一篇具有强烈女性主义色彩的作品。《金色笔记》文本和主人公安娜·沃尔夫显示出,女性的异化与精神分裂是文化与周围环境压抑导致的,女性变得身份多元的同时也失去了自我,在性别关系中异化,失去了主体性。  相似文献   

15.
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哥特式的爱情故事.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文学角度分析主人公艾米丽作为女性的心路历程,来阐释处于传统男权社会的文化樊篱中,女性自我追求的惑剧的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6.
在索尔·贝娄最重要的小说之一<赫索格>中,索尔·贝娄戏仿了女性主义者,并通过戏仿,批评和嘲讽了女性主义者的过激反应和极端做法.对小说中女性人物的戏仿解读也可以帮助我们澄清有关索尔·贝娄对女性的态度的各种争议.  相似文献   

17.
诗性的灵魂--《洪堡的礼物》中知识分子形象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当代作家索尔·贝娄的小说常以知识分子为主人公,透过这些知识分子的所感所想,读者能够从中获得对于人生意义的某种感悟.<洪堡的礼物>是以洪堡之死作为切入口并通过西特林对往日生活的回忆来表达主旨的.其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贝娄对充满诗性的生活的想像以及对生命本质的执著探求.  相似文献   

18.
婚姻的枷锁     
王玉莲 《现代语文》2010,(6):129-130
《一小时的故事》是凯特&#183;肖邦最著名的短篇小说,曾受到许多专家读者的赞赏,成为文学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自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女性主义再次兴起以来,《一小时的故事》与长篇小说《觉醒》一起成为女性主义文学的典范。  相似文献   

19.
美国著名犹太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索尔&#183;贝娄在其短篇小说《来日的父亲》中讲述了美国当代知识分子罗金在这个物欲横流与精神匮乏的“金钱”社会里深受重压而无法自拔,但渴望摆脱痛苦与困惑的故事。本文借鉴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对罗金的压力和痛苦的原因以及他释放压力的方式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20.
梅娟 《文教资料》2009,(4):25-27
美国女作家薇拉&#183;凯瑟的代表作《啊.拓荒者!》从独特的视角出发,塑造了女主人公亚历山德拉这个不同于传统拓荒者的新女性形象.表现了女性同样具有开拓、进取的精神。文章拟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来解读《啊,拓荒者!》,分析小说中所反映的男性与女性生态意识上的差异,从而探讨女拓荒者对女性自我身份的寻求和对自然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