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谢灵运的佛诗创作,一方面努力追求圣洁忘情的境界,一方面又总不忘渗入佛理玄言,难以达到情与境的完全融合,其诗歌创作的这种不,其美学观点有密切的联系,而谢灵运虽不是一个美学家,但其美学思想独到而新颖,闪耀着魏晋六朝这一文学转型时期的时代光辉。  相似文献   

2.
谢灵运山水诗中的玄言佛理,旨在化解心中的郁结,慰藉狂傲而落寞的心理,消解政治上的失意所带来的精神上的躁动和惯懑。谢灵运借玄言理来求得心灵的达观和镇静,是以理化情。玄言佛理在其山水诗中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玄思和理趣。  相似文献   

3.
4.
韩愈一生以复兴儒学为己任,对佛老"异端",大加排斥,其反佛道思想在诗文中均有体现。韩愈的涉佛道诗令人注目,绝大部分诗作贯穿着韩愈辟佛倡儒的信念,或多或少表达了他排佛斥道的态度,传达出明显的反佛道特点。下文就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孟浩然佛道诗占其存诗总数的五分之一,这类诗表现了孟浩然对佛道的向往及其领悟佛法大义的感受,尤其通过渲染环境的幽绝静谧传达出其坐忘入定之心,这类诗的成功是与佛道的妙悟对孟浩然的影响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6.
卓尼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东部,黄土高原南部,秦岭山脉边缘,是我国众多民族的聚居之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不同民族融合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当地独具特色的多民族文化。佛诗这种集说唱与舞蹈于一体的活态文化,就是在藏传佛教的影响,汉藏文化的融合中逐步形成的。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佛诗唱本进行文化分析与阐释,以探究卓尼佛诗的生成、表演场域,以及佛诗的功能等。  相似文献   

7.
寒山诗风格独特,有"寒山体"之称。唐五代以来,虽未入主流诗坛,但在儒林文苑中,拟、效、和之者,代不乏人。直至20世纪,寒山及其诗歌的研究日盛。同时,在佛门丛林中,寒山及其诗偈,代有传灯,其诗歌所蕴含的诗禅佛韵对我国文苑和丛林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8.
游子为了某种外在原因、目的而在外奔波,与谢灵运为了体道适性遨游于山水的心境不同,这 种心境使他们观察自然景色的美的目光不同,观察方式与刻画自然的手段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9.
皎然是唐代著名的诗僧,在其《诗式》中对谢灵运诗至为推重,主要由于谢诗符合皎然为文真于情性、善于锤炼佳句,创造意境的诗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1)庄子“游心大道”的体道观,启迪了谢灵运的山水审美观照;(2)庄子“物我为一”的“物化”境界,影响了谢灵运的审美意境创造;(3)庄子“虚而待物”的“心斋”说,为谢灵运的山水审美心态所取法。  相似文献   

11.
谢灵运诗受《诗经》、《楚辞》的深刻影响,表现在三方面:由简单袭用二者词语到自觉吸纳熔铸其意象,独成面貌;在继承了《诗经》含蓄蕴藉表情方式基础上,又有所拓展;借鉴《楚辞》的意境创造,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在把握山水诗艺术意境创造规律的基础上,自铸诗境。  相似文献   

12.
孟浩然诗歌中有许多涉佛诗,对涉佛诗中的佛教词语进行诠释有助于理解孟浩然涉佛诗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13.
徐兵 《现代语文》2007,(3):126-127
所谓涉佛诗,就是诗歌中涉及到佛教题材的作品。本对李群玉涉佛诗的考量以诗题为准,包括登临题咏寺院、赠僧访僧、参禅拜佛等内容。学们对李群玉诗歌的研究多以其登临山水、怀人送归的诗篇为主要观照视野,却忽略了在其作品总量中占有一定比重的涉佛诗,这些诗歌在抒发胸臆的同时,有别于同时代的其他涉佛诗作,渗透出极其明显的入世思想,构成了其诗歌创作的的多元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关于“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这两句诗的由来,《诗品》和《南史》均记是谢灵运梦惠连而得。但经过考证,梦诗的说法并不属实,是杜撰的,并且很有可能是谢氏族人所撰。谢氏族人通过梦诗这一说法,赞誉谢灵运出众的文学才华,并借谢灵运文学上的突出成就提升谢氏家族的声誉和地位。  相似文献   

15.
司空曙是“大历十才子”中的重要一员,其现存诗歌中有41首涉及寺庙、僧侣、佛学术语等佛教因素。司空曙所受佛教影响,一方面源于唐朝崇佛风尚的浸润,一方面源于诗人对前人“吏隐”思想的沿袭。司空曙的涉佛诗,从题材上可分为赠别类、游历访遇类、题咏类。司空曙的涉佛诗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用语浅近、意境超妙,闲淡清静、真切感人,天然浑成、不饰雕琢。研究司空曙的涉佛诗,可从细部了解大历诗歌的艺术风貌,并深入了解大历时期佛教对文学作品的渗透。  相似文献   

16.
对谢灵运及其诗歌的解读,历来就是中国诗歌批评史上的一个问题。对这个问题,应溯本追源,从早期的谢诗评论入手,理清时人解读谢诗的角度与要点,我们方能对谢诗有一个较公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托尔斯泰的美学观如其世界观一样,是极其复杂的。19世纪80年代他站在俄国宗法制农民的立场上,以道德作为衡量和评价文艺作品的标准,审视了欧洲文学艺术领域及其历来被推崇的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也包括他本人的创作,进行大量的否定。托尔斯泰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必要条件,告诫艺术家要“深入到一般人的生活中去”。托尔斯泰认为真正的艺术必须创新,创新主要是用新的艺术技巧表现生活中的新东西,和颓废派艺术家只是在形式上的标新立异有本质区别。托尔斯泰强调艺术必然具有感染力,并把感染力的大小归结为艺术家的真诚程度。作家强调“以情动人”是正确的,但这里过分强调感情有损于作品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8.
谢灵运山水诗以较为丰富的意象构成至情至性的山水诗境。除奇山异水的主体意象外,谢灵运还创造了飞舟、窗等相关审美意象,组成一个较为丰富的意象群,真切地传递出审美思潮变异的信息。谢诗既有因象见意的自然,也有以意炼象的精关,是对诗歌文学潜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商洛学院学报》2018,(1):48-51
谢灵运是中国山水诗的开创者,也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诗人。其创作生涯中一直存在着"仕"与"隐"的矛盾纠结,具体体现在诗歌思想内容和言行两个方面。这与其所处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特殊的时代和家族因素的影响密不可分,而谢灵运本身的人生经历与个性性格则是造成其"仕""隐"矛盾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20.
谢天运山水诗极具色彩美,有着清、幽、艳、鲜四大特色。他追求“清”的旷味,笔下景物极为清美,不缨垢氛,受玄学、佛学影响,景物有种清逸远韵。谢灵运喜欢纵深旅游,其诗有着“深远”的风貌,别具幽趣,有种杳冥飘渺的神秘气息。谢诗又有艳丽的一面,色彩鲜艳、构图均衡的景物描绘随处可见。谢诗有种澄鲜晶莹之美,鲜活朗润。澄净明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