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独秀与梁启超政治思想的异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独秀与梁启超政治思想的异同徐光寿,王鸿雁“戊戌”和“五四”是中国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两个重要时期,梁启超和陈独秀则分别被时人誉为这两个时期的“舆论骄子”和“思想界的明星”,都被各自时代的青年尊为“楷模”①。本文拟从俩人微双的关系考证、宏观的思想比较和...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与宗教仁是中国近代史上两位重要的政治人物。他们的近代政治思想对当时中国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仅就两位人物的政治思想作以简单的比较,虽然他们在政党与议会民主制度的关系上,政体制度的政法模式上;政治权力结构上的侧重点方面以及对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认识上都截然相反。但两人思想异中存同,他们都认同了议会民主制,并且都希望通过发展现代意义上的政党来推进政党政治。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初,梁启超与以孙中山为首的早期国民党人都探讨过社会主义问题并进行过论战。他们在社会主义术语中国化、中国现代化与社会主义关系等方面都各有见解。但是,由于政治立场不同,在社会主义与民主革命的关系、传统文化资源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中国未来社会前景估计等方面又有分歧。他们的看法虽不相同,但却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工业化与农村传统社会变革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4.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他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向封建主义的文化猛烈冲击。他在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论著、信札中包含了丰富的文化思想,涉及到文化的方方面面的问题。本文拟就陈独秀在1915——1921年间关于文化的观念及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诸问题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上个世纪是中国知识界各种潮流涌动最为激荡的100年.其间,曾经发生过数十场极其重量级的大师、流派问的埘决.这些对决中,隐藏了中国在那个世纪以及之后的种种文化、政治、教育、科学发展变化的线索.  相似文献   

6.
通过比较梁启超、蔡元培关于图书馆教育职能观念的异同以及产生的影响、原因,并联系全民教育的现实,加深对现代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认识,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文化思想是梁启超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界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并取得了丰厚的成果,本文意欲通过对梁启超文化思想的演变及其线索、梁启超文化思想的评价以及梁启超的中西文化观等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总结,以促进这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较为全面地阐述了陈独秀的后期文化思想。作者认为其内容包括对古代社会与中国文化起源的认识、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传统文化的革新、如何看待西方文化的输入及民族性大众的文化方向等。它既有正确的一面,也存在局限性,有其非科学的一面。  相似文献   

9.
瞿秋白陈独秀的“党内合作”思想,既有相一致的地方,又有原则性的分歧,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倾向,在中共要不要与国民党建立“党内合作”统一战线,以及在国共合作中要不要保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独立性等问题的认识上,瞿秋白陈独秀的看法是基本一致的,并不存在着原则性的分歧,但在共产党人应当怎样在国民党内工作,怎样才能保持无产阶段政党的独立性等问题的认识上,却出现了原则性的分歧,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倾向。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同新文化运动有什么关系?孙中山对新文化运动采取什么态度?对于这两个问题,在以往国内外学者的论著中有明显的分歧意见。有人说,孙中山对新文化运动起着“启发与引导,参与纠正”的作用,其思想“对新文化运动有极大的影响”,新文化派的“基本思想都是沿袭国父早年的部分主张。”也有人认为,孙中山不赞成新文化运动,不支持新文化运动。看法的不同,反映了人们对史实的不同态度和对问题研究的方法,以及认识上的歧异。本文不是从理论的角度去探索新文化运动的思想渊源及评述新文化派各种思想的是与  相似文献   

11.
“五四”时期,陈独秀和梁漱溟对中西文化的异同作了详尽而深入的比较研究,对重建中国文化提出了各具特色的方案,前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技激进的批判态度,后者对传统文化持卫道者的立场。他们对中西文化的反思,乍看相反,实则互补,应给预辩证的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2.
建党前后陈独秀关于文化的论述,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一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中国的重大创新发展,研究意义重大。近三十年来对建党前后陈独秀文化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陈独秀文化思想的形成与发展,陈独秀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陈独秀文化思想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3.
胡适与蒋介石,一个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风云人物,另一个是1928年至1949年10月以前中国的最高执政者;一个是世界主义者,另一个是民族主义者。他们既承传旧学,又容纳新潮,彼此以反共为合作的政治基础,但又因"民主"与"专制"的不同理念而发生冲突:胡适一心要在中国移植美国式的政治体系,主张言论自由与民主宪政,而蒋介石则认为这是在唱"民主自由高调",如果照此办理"则必断送国脉矣"。由于受中西文化的不同影响,在他们的政治交往中可谓摩擦不断,但终究没有公开决裂。究其缘由,大致有如下三点:一、胡对蒋的批评与讽谏是以支持为前提的;二、蒋在内心虽对胡颇为反感,但在行为方式上仍有相当程度的包容;三、蒋不满美国干预中国内政,但又急需争取美援,他十分清楚,胡的背后有美国支持,故对胡适不得不适度地妥协。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中国历史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建立近代的国民与国家,转型时期的"自治"观念在此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新的时期,重新思考梁启超的个人自治思想与李大钊的"民治主义"自治思想以及厘清二者之间的异同,对于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有着值得借鉴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政治思想家,也是著名的编辑出版发行家,他为了编辑出版发行事业可谓呕心沥血。他敢破敢立,实现了以新文化的感召力去启蒙民众和改造社会的愿望,在他创办的《新民丛报》上,使他所倡导的"新民体"的运用成为现实,体现了一个进步知识分子的责任和使命。他确立的编辑出版发行原则及思想,催生了近代中国出版事业的明智发展,立下了卓越功勋,不愧为出版发行界的先驱者之一。21世纪的今天,再学习梁启超的编辑出版发行思想,对促进我国新常态下文化发行事业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陈独秀对中国传统文化有较全面的考察,而着力最多的是儒学孔道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以及对中国影响颇深的佛教理论。陈独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复杂、矛盾的,既把是否引进西方文化、否定中国传统提高到能否保住“球籍”的高度去认识,又主张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批判的吸收、有选择的继承  相似文献   

17.
张景华 《文教资料》2006,(27):161-162
梁启超和胡适都是中国近现代杰出的知识分子,他们的翻译思想虽然存在一些差异,但都希望通过翻译推动中国近现代文化转型:在翻译的主题上,他们都注意翻译与改写的结合运用;在文体上都提倡通过翻译推动白话文的滥觞;在佛经翻译的研究上都强调翻译对中国文学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一个思想变革的伟大时代,探索这一巨变中的陈独秀教育思想,我们发现他吸收了康、梁等近代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优秀内核,又丰富和发展了近代教育思想,形成了独树特色的以个性解放为核心、以改良社会为目的教育思想体系。第一、教育须效法西洋,进行改革,发展个性和培养能力。陈独秀认为教育内容须德智体并重,围绕个性发展,三者融会贯通。首先,陈独秀反对对单纯的圣人经典的死记,大力提倡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陈独秀认为西方国家之所以比中国先进,与他们重视科学知识的学习紧密相关。他推崇“西洋学者重在直观自然…  相似文献   

19.
陈独秀一贯主张抗日救国。但在如何抗日等具体问题上,以1937年8月为界,陈独秀抗战思想前后有很大变化。前期,陈独秀强烈谴责和揭露国民党的卖国行径与不抵抗政策,极力主张反蒋抗日。后期,陈独秀的抗战思想更加系统、完整。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就是他从原来反蒋抗日转变为全力拥护国民党领导抗日。其间虽然有些悲观论调,但总的格调比较高昂,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初,王国维、梁启超、蔡元培等大思想家提出了以铸造新型国民人格为宗旨的近代美育学说。梁启超提出的情感教育、趣味教育是其美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情感教育就是要陶养人们美的、善的情感,进一步生成一种与天下万物共命运的普遍情感,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