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电视剧《甄嬛传》是近年少有的佳作,但从字斟句酌的角度细抠,也略有一些儿缺憾。像主人公名字甄嬛的"嬛",或许就不应读作huán,而应该读作xuān。查《汉语大词典》,发现这个"嬛"字有三个读音。首先是与"嫏"组成"嫏嬛",这个词读作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小学语文第八册29课《古诗四首》中,第一首诗的题目“鹿柴”的“柴”字,应该读 zhài 还是读 chái?我们弄不清楚,特地写信向你们请教。此致敬礼石屏县大桥学区大他瓦小学杨文高杨文高同志:课文中“鹿柴”的“柴”,与砦、寨同音同义。“鹿柴”是一个村寨的名字,在今陕西省辋川一带,唐朝诗人王维在诗中描写了这个村寨的山川的秀丽景色。因此,这里的“柴”应读作 zhài,而不是 chái。此致敬礼  相似文献   

3.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这是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的一个句子.高语(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二册<教师教学用书>和人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提供的配套录音磁带,都把句子中的第一个"华"读作huā.  相似文献   

4.
我曾听到过不少的同学把“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一句中的“汗”字读错了音。这个“汗”字应该怎样读呢?得从“成吉思汗”的来历谈起。古代的时候,在我国北方的蒙古高原上,长期生活着一个古老的民族——蒙古族。他们分成许多部落,过着游牧和狩猎的生活。到了公元12世纪时,蒙古各个部落与相邻的各民族逐渐加强了经济联系,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滕王阁序》一文中有这样一句 :“望长安于日下 ,目吴会于云间。”其中“吴会”的“会”应读什么音?课本上没有注音。据我调查 ,一般有两种理解 :第一种 ,认为应读“吴会(hu尙)” ,理由有二 :1、有特殊读音的字 ,课本上应有注音 ,如课本上没有特别注音  相似文献   

6.
“裳”是一个多音字,《新华字典》注:①CHáNG遮蔽下体的衣裙;②SHANG犤衣裳犦衣服。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首联“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裳”字,不少教师在教学中读成“SHANG”,笔者认为此处的“裳”应读“CHáNG”,理由有三点:一、根据近体诗的格律近体诗对平仄声调的安排有极为严格的规定,诗人正是通过平仄交错来构造诗歌抑扬顿挫的声韵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一首七言律诗,按七律的平仄格式,此诗为“仄起式”,首联平仄声调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有○表示可平可仄),勿庸置疑,“裳”字当是…  相似文献   

7.
HáishiSānɡjiāyàoZhānɡjiāxiānbǔqiánɡ.Zhānɡjiāyǒuzhīyánɡ,Sānɡjiāyǒudǔqiánɡ,ZhānɡjiādeyánɡzhuànɡdǎoleSānɡjiādeqiánɡ,SānɡjiādeqiánɡyāshānɡleZhānɡjiādeyánɡ,BùzhīshìZhānɡjiāyàoSānɡjiāxiānpéiyánɡ,HáishiSānɡjiāyàoZhānɡjiāxiānbǔqiánɡ.Zhānɡjiāyǒuzhīyánɡ,Sānɡjiāyǒudǔqiánɡ,ZhānɡjiādeyánɡzhuànɡdǎoleSānɡjiādeqiánɡ,SānɡjiādeqiánɡyāshānɡleZhānɡjiādeyánɡ,BùzhīshìZhānɡjiāyàoSānɡ…  相似文献   

8.
在一节语文课上,我让学生给多音字"难"组词,有一个学生说:"排忧解难(nàn)。"他刚说完,立即就有学生反驳:"不对,应该读‘排忧解难(nán)。’"到底该读难(nàn)还是难(nán)呢?为此,学生们议论纷纷,争论不休。我也一下子蒙住了,只好让学生回去查字典。  相似文献   

9.
初中语文第三册《在烈日和暴雨下》是从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中节选的。文中有这样一句话:“风忽然大起来,那半天没动的柳条像猛地得到什么可喜的事,飘洒地摇摆,枝条都像长出一截儿来。”其中的“长”。《教参》注 zhǎng,与“出”字组词“长出”。读起来很顺当,但总觉得体会不出老舍先生当时写文的心情。读 cháng,“长出”,符合当时人  相似文献   

10.
《云赋》引屈原《九歌·云中君》"览冀州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一句.课本对横注释是"横guāng通光,穷极,广大."我以为不妥.查《康熙字典》注"横"为"古旷切,音桄.盛气充满也."由"桄"音可断"横"应读为guàng不为guāng,其义与课文解释不同.再查《辞源》注"横"通"黉"hóng而不是通"光".尤其是朱熹的《楚辞集注》中,对《云中君》的"英"宫"降"标了异读,而对"横"却未标异读,并把这句解释为"横行注四海,无有穷极也."横行"为"遍行"(见《楚辞》横行②)由此可推知"横"仍读为"héng",义为"遍行".  相似文献   

11.
在教师的延缓评价与真诚期待下,学生可以凭着经验、同伴的启示,对某一问题做出有个性的解读。请看下面《问银河》的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12.
在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之《归园田居》(其三)中,“道狭草木长”的“长”宇被注音为“zhǎng”,“草木长”注释为“草木丛生”。  相似文献   

13.
人教本高中语文第三册《孔雀东南飞》的诗句“便言多令才”之“便”究竟该读什么音?教材课下注音为“便(biàn)言”,笔者却认为该读“便(pián)言”。教材注释:“便言,很会说话。”这注释与权威工具书及许多古诗文选本的注释没什么不同。查阅几个版本的《辞源》,对“便言”的注  相似文献   

14.
人教社出版的中学语文课本朗读录音磁带上将“还”读“huán”,在该词的教学中,多数教师也主张“还”读“huán”音。笔者认为,“还看今朝”的“还”应读“hái”。《辞源》注:“还huán户关切平删韵”。此注音统领所有义项,包括作副词解的“还”。《现代汉语词典》注:“还hái副词。①表示现象继续存在或动作继续进行;仍旧。②表示在某种程度之上有所增加或在某个范围之外有所补充。”《沁园春·雪》的上阕以“望”起领,语意一直贯到“试比高”。一个“看”字,通过色彩的变换,又将日出的秀丽旖旎景象表现出来。下阕由祖国的山河而想到祖国的历史上杰出的英雄人物。通过“惜”,透露出作者对他们批判的态度。但是,不难看出,本词的主旨不在评判这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六册《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有一句“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其中“冠”字教材注音为guàn,显然不对。“加冠”的意思是“戴上成人的帽子”,属于动宾结构,其中的“冠”是名词,指帽子。这个“冠”不同于注释中提到的“冠礼”的“冠”。“冠礼”的“冠”是动词性语素。一个字就表示“加冠”的意思。“  相似文献   

16.
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有时真让人哭笑不得。面对先人留下的东西,我们一会儿弃之如敝屣,一会儿奉之如圭臬。同一个传统,云壤之别就在十几年间、几十年间,而不是几百年、几千年。仅仅几年的功夫,你到中小学走走,到处可以看到轰轰烈烈的国学普及传统回归:墙上挂着《弟子规》,  相似文献   

17.
朱老师:我在贵校参加高考,每场考试前听到广播里宣讲有关事项时,niantie、niantie个没完,那个词念“粘贴”(zhantie)吧?想不到今年浙江高考语文卷第一道题第一个词就是考“粘贴”的“粘”字的读音,题目上标“zhan”音要我们判别对错,幸亏试题同一选项中第二词“玷污”的“玷(dian)”标了一个明显的错音“zhan”,我才没选错,要不,我真为难了。  相似文献   

18.
鹤类(lei)家族(zu)中有很多成员(yuan),如丹(dan)顶(ding)鹤、白枕(zhen)鹤、灰(hui)鹤、白鹤等等。丹顶鹤自不必(bi)说了,因为它是我们家乡——黑龙江的骄(jiao)傲(ao)。今天我要向大家介(jie)绍(shao)的是另一种珍(zhen)稀(xi)的鹤,它的名字叫白鹤。  相似文献   

19.
《烛之武退秦师》有这样一句:“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句中有一个生字“氾”,课本注音为:fàn。但在很多资料上却读作fán。这让学生摸不着头脑,到底应该读什么呢?  相似文献   

20.
一年一度的争夺生源大战又开始了,在我们农村职业中学“战事”尤烈。前些天,有机会到6所农村职中看看,他们都声称招生有“绝招”。兹归纳如下: 一是拿钱招学生。某农村职中校长对我说:“我校的学生是拿钱买的。每年初中学生毕业时,我们都要到有初中毕业生的乡镇中学走一趟,宴请这些学校的领导和毕业班班主任。酒足饭饱之后,便把录取通知书交给他们,并承诺:‘开学时,以到校人数为准,按每生30元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