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枚乘《七发》是汉赋发展史上的一篇极为重要的作品。但是,关于《七发》的主旨却是一个自古以来争论未决的问题。刘勰《文心雕龙·杂文篇》指出:“枚乘摛艳,首制《七发》,腴辞云构,夸丽风骇。盖七窍所发,发乎嗜欲,始邪末正,所以戒膏粱之子也。”《文选·六臣注》李善说:“乘事梁孝王,恐孝王反,故作《七发》以谏之。”还有一种意见认为是谏吴王濞之谋反。清梁章钜《文选旁证》  相似文献   

2.
枚乘的《七发》主要内容是假托楚太子与吴客两个人物之间的对话,论述人生的道理。古代文学研究者对于文章作为赋的艺术性探讨时有新见,而历来对《七发》的主旨究竟为何也不断有研究和阐发。文章认为,《七发》所涉及的是人的存在感对人的生命的支持度问题。  相似文献   

3.
汉朝文学家枚乘写过一篇散文,叫《七发》。说的是吴客用语言为楚太子治病的事。楚太子贵体有疾,吴客摆弄起三寸不烂之舌,极尽夸辞雕琢之能事,将人间的种种诱人之物,如佳肴、美景等等。一一道来;最后一语点出楚太子的心病:听不到“要言妙道”。若有一二高士,常跟太子侃些济世兴邦的道理,国泰民安便指日可待。听到这里楚太子”涩然汗出,霍然病已。”吴客用语言治好了楚太子缺乏语言的病症。吴客决非江湖术士。在某种意义上,他也许是世界上第一位心理医生。他在与病人的语言交流中将其内心郁积的痛苦烦恼渲泄出来,借以恢复病人的心理平衡。这种治疗办法与现在心理医生们的方法基本相同。言为心声,所以人能够用话语排遣郁闷甚至治病救人。当我们被一些不顺心的事弄得六神无主坐卧不宁时,若  相似文献   

4.
许多人只知道吟诗能陶冶情操,增长知识,丰富生活,却不知吟诗还有促进保健之疗效哩!诗疗,在我国历史悠久。据记载,西汉时期,楚太子染疾,针灸药石皆不奏效。曾做过吴王刘濞郎中的辞赋家枚乘趁此大显身手,他既不用丸散膏汤,也不用银针火罐,以  相似文献   

5.
江西钱币的铸造始于何时,史无明文记载。汉以前已不可考。汉初,江西境内始见铸造之记述。《豫章图经》云:“南昌山者,昔吴王濞铸钱之山,时有夜光,遥望如火,以为铜之精光。”乐史《太平环宇记》所记相同。吴王濞在汉文帝时据有豫章郡铜山,采铜铸钱。事见于《史记》。南昌山即南昌以西的西山。《新唐书·地理志》载:“洪州豫章郡,有铜坑一。”明南昌府的土产中“铜产西山”可证。吴王濞所铸的铜钱是汉半两钱,数量很多,有“吴、邓钱布天下(吴即吴王刘濞,邓是邓通)”之说。  相似文献   

6.
骚赋出,衣被辞人,产生纵贯两汉的骚赋之流。这种情形并非仅限于骚赋,两汉文人善寻楷模,以之为启我的创作规范,倒不在意继承乃为创新。西汉赋家中,枚乘率先获得这种殊遇,他的《七发》问世,继作者接踵摩肩,形成所谓的“七体”。三国时,被人誉为“才高八斗”的曹子建还在说:“昔枚乘作《七发》,傅毅作《七激》,张衡作《七辩》,崔驷作《七依》,辞各美丽,余有慕之焉。遂作《七启》,并命王粲作焉”(《七启序》)。他未能遍举汉人的“七体”之制,但就此而论,也足以看出《七发》在文坛上的深远影响。今传枚乘的赋,《七发》外尚有《梁王菟园赋》、《柳赋》,不过能够显示他的创作实  相似文献   

7.
枚乘《七发》主旨新论王增文枚乘《七发》的主旨是一个自古以来争论未决的问题。刘勰《文心雕龙·杂文篇》指出:“枚剩寓艳,首制《七发》,腴辞云构,夸丽风骇。盖七窍所发,发乎嗜欲,始邪末正,所以戒膏粱之子也。”《文选·六臣注》李善说;“孝王时,恐孝王反,故作...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历来关于《七发》主题的两种说法并不可靠。《七发》并不具有讽谏的政治意图,它只是枚乘进行艺术尝试、带有游戏笔墨意味的一篇骋辞之作。对其解读不必拘泥于对“微言大义”的发掘,而应将其放在艺术发展的环节上考察其价值。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此作了论述。另外,对于《七发》表现出的思想倾向,本文则认为其表现了枚乘自荐与荐贤的心理,及汉初重黄老的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9.
汉大赋作家枚乘的《七发》"说七事以启发太子",用现代心理学来解读,属于典型的"心理疏导法"。从"戒于声色"、"勤于运动"、"乐于逍遥"三个角度探析《七发》中所采用的"心理疏导法"如何使交谈达到"‘渙乎若一听圣人辩士之言’,涊然汗出,霍然病已"的奇特效果。  相似文献   

10.
北斗七星被古人认为具有“司命”的职能,由于原始思维的互渗律,数字“七”也被古人赋予了生命的蕴涵,数字“七”的这种神秘意义经过积淀逐渐融人人们的文化心理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和支配着人们的思维模式和表达习惯,枚乘的大赋作品《七发》便是一个例证。《七发》的主题是宣扬养生理论而并非是政治上的劝谏,“七”的生命蕴涵与《七发》生命主题的一致,是枚乘选择以“七”命篇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1.
自西汉枚乘《七发》问世以后,相继出现了《子虚》、《上林》等许多类似的赋作。《七发》虽未以赋名篇,然而,自班固以来,一直公认它开“侈丽闳衍”构大赋之先河。在文学的发展史上,《七发》可以说是赋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标志。  相似文献   

12.
“山水之美,古来共谈”。我国游记散文的渊源,极为久远,一直可以追溯到《尚书·禹贡》和富有神话色彩的《山海经》。此外汉大赋的形成,也给游记散文以一定的影响,如枚乘《七发》中的广陵观涛一段,便为历代游记散文家所称道。必须指出,从《尚书·禹贡》到《汉书·沟洫志》以至《七发》,只能说是我国山水游记的萌芽,严格地说来,我国真正的山水游记散文应该是起于东汉而盛于魏晋南北朝。  相似文献   

13.
汉代司马氏家族:司马谈、司马迁父子。父是史学家,子以《史记》著称。枚氏家族:枚乘、枚皋父子。父以《七发》传世。  相似文献   

14.
董玉梅 《小学校长》2006,(2):40-40,38
《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写了一位少年利用“螳螂捕蝉”的故事,机智、勇敢地劝阻吴王伐楚的事,警示人们不能只看眼前利益,不顾身后隐患。教学时,我着重抓住了少年智劝吴王之“智”,激活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故事所包含的道理,放射出学生智慧的光彩。  相似文献   

15.
<正>一、引言 我从事教育工作四十余年,1994年4月应邀参加红河州健康个性问题的学术讨论。教学上刚讲过汉赋,其中的篇目之一是西汉辞赋家枚乘的《七发》是有代表性的古代文学作品,涉及教育问题篇以辅排的形式,以生动的内容,以讽刺为目的,讲了楚国的太子怎样在深宫中内院、穷奢极侈的环境中养成了萎糜不振的个性,身心俱困;作品中的吴客对楚太子进行“心理治疗”,没有任何药石而使这病态的太子霍然病止,精神振奋。这可说是对不健康个性重新塑造的一个范例。这是我讲课之外的一点收获。  相似文献   

16.
"九寡"一词见于《文选.枚乘〈七发〉》,《汉语大词典》收有该条,所引书证即为《七发》之文,编者采用了《文选》张铣注,张铣释其词义为"九度寡也"。参之李善注,则解作"九子之寡母"。从句法及词法角度对之进行分析,可得出结论,词义训释以李注为是。但张铣注明了该词形始见于《七发》文中时所生成的典义,此为李注所未及,故应采入以使释义完备。由张铣对词义之误释可见对典故词的构词形式进行溯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家教世界》2008,(Z1):43-43
成语:千钧一发释义:比喻情况万分危急。故事:西汉时期有个著名的文学家名叫枚乘,他擅长写辞赋。开始他在吴王刘濞那里作郎中,刘濞想要反叛朝廷,枚乘就劝阻他说:"用一根头发系上千钧重的东西,上面悬在没有尽头的高处,下边是无底的深渊,这种情景就是再愚蠢的人也知道是极其危险的。  相似文献   

18.
《诵帚庵纪闻·闻雅》第一则补全李清照《转调满庭芳》“消摩金锁”句,可信。第十二则读枚乘《七发》“薵蓼”为“绸缪”,解“壮骏”为“雄骏”,远胜李善、王念孙之说。《诵帚庵初学稿·无题二首》仿李商隐之作,分别讽刺张学良、评判汪精卫,极为隐晦,然皆寄意遥深。  相似文献   

19.
人之乐山好水,自古皆然。孔子有语:“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山水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特定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备受崇尚,历代中国文人都与山水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汉代枚乘赋《七发》中的《观潮》开始,山水成为文人创作的重要题材。继魏晋以谢灵运为代表的山水诗的兴起、唐代以柳宗元为代表的山水游记散文的发展之后,  相似文献   

20.
枚乘《七发》开创了汉大赋这一体式,是司马相如《天子游猎赋》的直接祖先。但枚乘的《七发》背后还存在着古老的师承,司马相如的作品却脱离了上古文学传统,确立了汉赋的表现世界,标志着汉赋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