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媒体从业人员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充分认识到抵制"三俗"之风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切实增强抵制不良文化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多种思潮的干扰,一些报纸及媒体从业人员的"三  相似文献   

2.
黄家雄 《新闻前哨》2010,(10):28-28
低俗、庸俗、媚俗"三俗"问题,由来已久,愈演愈烈,问题发展至今已成顽症,以至中共中央总书记都提出抵制。但要根治这个顽症,需要全社会都来努力。根据前段时间对电视相亲节目所形成的舆论场的管理效果看,需要三方面聚成合力,共同治理新闻传媒生态环境中的"三俗"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广播领域出现的“三俗”现象及其危害,对广播节目主持人在抵制‘三俗’’过程中的责任与作用进行了探讨,并结合笔者主持北京交通广播《一路畅通》节目的实践经验,对主持人应如何在具体工作中切实履行抵制“三俗”的职责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唐筱童 《新闻窗》2010,(6):36-37
一个时期以来,媒体在对点击量、收视率、发行量、销量、票房收入的片面追求下,"三俗"之风甚嚣尘上,从戏说历史、热炒成风、恶搞经典、颠覆传统到躲避崇高、解构主流、调侃伟人,  相似文献   

5.
张晓 《报刊之友》2013,(7):57-59
本文通过对2010年以来的反“三俗”研究文献进行阅读、梳理、分析,发现我国对于整治“三俗”,加强广播电视媒体社会责任的研究,重点是从“三俗”成因及如何防制两方面展开的。笔者认为,在今后的反“三俗”工作中,学界还应侧重三方面研究:传媒体制创新研究;界定“三俗”标准的法律规范研究;中西方媒体社会责任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6.
丁元 《今传媒》2013,(4):60-61
近几年,许多低俗、庸俗、媚俗的节目出现在我们的电视媒体当中,对大众起到了消极的引导作用.“三俗”现象的产生有它的社会根源,媒体所承担的责任也很艰巨,本文从整治三俗和强化媒体社会责任出发,对相关文章进行整理分析,为进一步明晰“三俗”问题,为我国电视媒体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提出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7.
金石 《新闻窗》2010,(5):51-52
2010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单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抵制文化上的庸俗、低俗、媚俗之风。自此反“三俗”活动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8.
朱传欣在《警惕网络影视“三俗”化倾向》一文中指出,“三俗”,即存在于文艺作品中的庸俗、低俗、媚俗之风。近一段时间以来,“三俗”之风在方兴未艾的网络文艺领域死灰复燃并有愈演愈烈之势。网络影视“三俗”化的成因复杂,包括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社会结构重组、文化格局演变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为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中共中央和山东省委关于做好群众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山东省在全省宣传文化系统开展了群众路线主题教育,这次“三个一切”群众路线主题教育活动从今年7月开始,到党的十八大召开前结束.在全省宣传文化系统开展群众路线主题教育,是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的实际行动,对于加强改进工作、提高队伍素质意义重大.宣传文化工作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服务群众”,这就要求我们宣传文化工作者提高认识,更加自觉主动地抵制“三俗”之风,不断提高宣传文化工作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蓝怡斌 《新闻前哨》2010,(10):24-25
武汉晚报坚持“为百姓谋利益”的办报方向,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发现、提倡反映主流价值、弘扬主旋律的作品,扶持、推广,典型引路。用正面典型来抵制“三俗”。捕捉热点.典型人物引导舆论方向。2009年12月.武汉晚报连续推出3个整版的系列报道《上医之境》,详细介绍了王争艳悉心为患者服务、为病人解忧的先进事迹。成功地将好医生王争艳这一“老百姓拍手称好”的典型推向全国。  相似文献   

11.
刘洁 《新闻前哨》2010,(10):26-27
"三俗"之风并非始于今日,已成为包括新闻传播在内的文化界的顽症,新闻界一直在同低俗、庸俗、媚俗作斗争,做了很多工作,学界也从不同层面进行了分析研究。但是,低俗、庸俗和媚俗的现象并没有得到普遍根治,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为什么“三俗”并非如我们想象的能做到手到病除呢?因为它的确是个难症。“三俗”之风的成因非常复杂。涉及到民族文化、管理制度、新闻从业人员素质、  相似文献   

12.
石义彬 《新闻前哨》2010,(10):25-26
近年来,“三俗”文化借助电视、手机短信、互联网等传播平台大肆风行。从“芙蓉姐姐”到“凤姐”,从小沈阳到马诺,从电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到新版电视剧《红楼梦》,无不闪现着“三俗”文化的身影,已然成为社会的一种“文化毒瘤”。纵观这些“三俗”文化,它们的本质是打着满足受众需求的旗号,行攫取商业利益之实,不仅不能满足受众真正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周宇 《今传媒》2011,19(2):98-99
2010年7月,党中央正式指出要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的三俗文化。那什么是"三俗"呢?从三俗的定义来看,党中央要求去除的"三俗"文化与我国的传统的"俗"文化在概念和内涵上都有着区别。本文首先介绍了"三俗"的定义,接着再对中国的传统的"俗"文化进行探寻,试图从中找出二者的区别和联系,为接下来寻找"三俗"文化的社会根源做理论铺垫。最后,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了如何根除"三俗"文化的对策,希望能为还当下社会的文化环境一片净土做出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一轮抵制广播电视低俗之风的整肃行动正在进行。“抵制”二字表述的是行为主体的一种动作,准确的说明了要使广播电视的低俗之风有所收敛,还是要靠广电媒体自己,靠掌控广播电视媒体的那支人员队伍。因此,广电媒体的队伍建设应当再次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刘慧 《新闻实践》2011,(4):56-56
近期对文化产品中的低俗、庸俗、媚俗之风,媒体和社会再次掀起了抵制热潮。但是,不少媒体和人士并未停止对低俗内容的报道和传播,甚至一边痛批某人表演低俗、不堪入目,一边详细介绍其星座血型乃至泳装艳照。面对“三俗”之风,社会一时形成了“一边狠打,一边追捧”的怪现状。  相似文献   

16.
吕培  张厦 《新闻世界》2011,(1):111-112
在电视媒体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综艺节目近几年来发展迅猛,竞争激烈,各出奇招争取受众。然而随着其迅速发展却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即庸俗、低俗、媚俗之风抬头。本文着重探讨了综艺节目三俗问题的具体表现、负面影响,分析了其出现的原因,论述了综艺节目的出路。  相似文献   

17.
坚决抵制低俗之风,不断提升广播电视宣传的影响力、公信力和美誉度,既是党和政府对广播电视主流媒体提出的政治要求,也是媒体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自国家广电总局《关于开展抵制低俗之风专项行动的通知》下发后,浙江广电集团高度重视,立即按照要求作出细致部署。下属各宣传单位闻风而动,逐条对照,狠抓落实。通过自查自纠,集团的抵制低俗之风专项行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芙蓉姐姐·三俗现象·媒体的责任和良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芙蓉姐姐现象发展到今天,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来看待。一是由其"出世"所代表的中国媒体"三俗倾向",二是可以通过她在媒体上的最终沉寂去透视中国媒体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全国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的专项行动正在如火如茶地进行着,并且相关负责人表示,此项行动将会长期进行下去。在中国,低俗之风与有偿新闻、虚假报道、不良广告一起被公众列为传媒界的“四大公害”。谁应该为媒体的低俗化负主要责任?媒体的低俗化又是如何形成的?作为媒体从业人员如何抵制低俗化?本文试图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找出一个可行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20.
谢培 《今传媒》2012,(9):42-43
"庸俗、低俗、媚俗"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我国大众传播市场化、娱乐化发展中的一种异常现象,针对这种异常现象,本文透过对当下"庸俗、低俗、媚俗"的三俗文化的文章梳理,凸显媒体要将自身的社会责任落实,媒体需要回归,需要切实成为一个负责的媒体,强化媒体的社会责任刻不容缓,为我国媒体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