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幽默与漫画     
统计学概率有一个胆小鬼平生第一次坐飞机,他听说最近有多次劫机者带着炸弹上飞机,他感到害怕,就询问他的统计学家朋友,遇到这样的事情究竟有多大概率,朋友就安慰他说:“这样的事情是万分之一的。胆小鬼想了想还是不放心,问朋友如果有两个人同时携带着炸弹上飞机,那么概率又是多少,朋友笑了笑说:“这几乎是不大可能的,只有千万分之一的可能!”胆小鬼这才长出了一口气说:“那太好了,明天我会带一颗炸弹上飞机的。”足球统计学一年的足球甲A联赛结束了,某记者很有心的将该赛季所有球队各场比赛的进球数与失球数分别相加,得出了两个总和。在掌…  相似文献   

2.
两年前,在他乘坐的飞机陷入一个国际机场上空的云团之前,本·加莱克看了一眼明亮的阳光——在这之后的两周内,他再也没能看到明亮的阳光。在地面上,这名跟随父母进行家庭旅行的17岁少年迅速发现了造成这座城市上方弥漫雾气的罪魁祸首之——发动机排出的尾气。这座城市塞满了汽车,到处都是。“从那一刻起,”他说,“我决定创造一种能带来全新交通方式的东西,一种小巧而环保的交通工具。”  相似文献   

3.
<正>虽然无人驾驶的飞机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开飞机可以像玩电子游戏一样容易还是头一次听说。你可不要觉得这是科幻小说里的疯话,事实上它出自美国天才飞机设计师伯特?鲁坦之口,这个名字对于中国人来说或许有些陌生,但他却是当今世上最富想象力的飞机设计师之一,无数飞机发烧友的终极偶像。伯特?鲁坦生在美国西部俄勒冈州的波特兰市,骨子里流淌的就是西部牛仔的疯狂和冒险。他六七岁便开始自己动手做飞机,从不屑于用那些从商店里买来的塑料模型。这一开始便再不曾停下,迄今为  相似文献   

4.
他是一个天才少年,15岁学习数学,短短5年就创造出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群论”,带来数学的革命。他也是一个悲情少年,两次升学未成,三次论文发表被拒,两次被捕入狱,20岁时就因与情敌对决而黯然离世。他就是法国数学家伽罗华,其惊人才华的背后却是充满坎坷的悲剧人生。  相似文献   

5.
1990年,19岁的他成了一个伞兵。两年以后,在一次排除炸弹行动中,他不小心引爆了炸弹,“轰”的一声巨响过后,他的肚子被弹片撕开了,左手骨折,盆骨有18处粉碎,膝盖以下全烂了。  相似文献   

6.
“子尤于今天(2006年10月22日)凌晨2:50走了,行前他托我们向网友们告别。他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这个故事会怎么收场呢?……”子尤终于以这样的方式告别了人世。子尤出生于1990年4月的北京,身高1米8。子尤5岁说相声,6岁看卓别林电影,7岁开始试文笔,8岁转向写作,小说、散文、随笔、现代诗、古体诗、杂文,无一不猎。子尤13岁被发现患有纵膈恶性肿瘤,多次面临生命危境。用他自己的话形容就是:“一次手术,两次胸穿,三次骨穿,四次化疗,五次转院,六次病危,七次吐血,八个月头顶空空,九死一生,十分快活!”在整整八个月的日子里,子尤却用热情、乐观、文字与生命赛跑,人们在惊叹之余也毫不吝啬地给他鼓励与祝福,正如他自己最后的一篇文章所言:生亦漂亮,死亦漂亮!提及子尤,李敖说道:“他的生命很短,但他活出了自己。”  相似文献   

7.
八十年代初,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大学的阿姆斯特朗教授发表了一篇论文,名为《冗长文章的代价》。这篇论文公布了他的研究结果,表明了支持这样一个论点:“如果你不能使他们信服,就不妨先把他们弄糊涂。”教授的这种观点的产生并非空穴来风,他所支持的乃是所谓的福克斯博士的假设:“在接受者的专业范围内,那种来源合法但却难以理解的信息,会使接受者对作者的能力给予偏高的评价。”福克斯博士的假设源于他的一次报告,报告的内容是《数学游戏理论在医生教育中的应用》。他的听众都是专业人员,包括心理学家、精神病专家,社会研究人员和…  相似文献   

8.
蔡小斌1978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现为西工大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计算机测控技术研究室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先后被航空航天工业部授予“先进科技工作者、“优秀青年教师”和陕西省“八五”立功劳动竞赛标兵称号,1993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近10年来,他先后参加了5种新型飞机和变后掠技术研究的综合测控系统的研制工作,取得出色的研究成果.蔡小斌主持“变后掠飞机协调加载计算机分布式控制系统的研制与试验”,创造性地解决了该大型复杂控制系统的动态协调控制问题,在国内首次突破了随飞行高度和马赫数变后掠机翼的关键控制技术.为此,该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航空航天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他主持变后掠驱动机构试验台计算机智能协调控制系统的研究项目,获航空航天部科技二等奖.他主持了两种飞机试飞数据处理系统(GDS)的研制工作,完成两机鉴定试飞任务并获航空航天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3年他主持完成了某型飞机变几何形状进气道调节系统的试验项目,保证了该机首飞成功.目前,蔡小斌正主持两项“铁鸟试验台”加载控制系统的研制工作,并担任这两个项目的校内联合攻关技术总设计师.  相似文献   

9.
与太阳赛跑     
今年秋天,瑞士冒险家贝特朗&#183;皮卡德和他的小组将试飞“太阳驱动号(Solar Impulse)”的原型机——他们设计这架太阳能飞机的目的就是要用它完成一次不需要一滴油的环球飞行。皮卡德希望,能通过这项计划证明绿色技术的巨大潜力。“但首先我们要证明这架飞机能够上天。”他说。  相似文献   

10.
半个世纪前,当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留下了人类的第一个登月脚印时,他说:"这是一个人的一小步,却是整个世界迈出的一大步"——同样,"出舱",简单的两个字,简单的一个动作,其背后却汇聚了太多的艰辛与付出!  相似文献   

11.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晓东拥有两个院士头衔:早在2004年,时年41岁的他就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并于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前不久笔者向他约了一篇署名文章,并替他代拟一段“作者简介”,其中习惯性地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头衔放在前面.没想到,征询王晓东意见时,他把这两个许多人引以为荣的院士头衔都删去了,代之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相似文献   

12.
钟荷 《发明与革新》2011,(10):30-30
“发明家”这个头衔,对于普通人来说,似乎有点高不可攀。而对49岁的吴宝弟来说,则当之无愧。他是浙江义乌普通上班族中的一员,却也是拥有150多项国家专利的“发明家”。这些专利,最早都源于他生活中的一些奇思妙想。  相似文献   

13.
《科学与文化》2009,(6):35-35
当唐·阿姆斯特朗和他的妻子莫林打算在他们有50多年历史的房子后面制造点儿情调时,“挖个游泳池”这样俗套却又昂贵的方案立刻被否决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不乏现代美感的小“火坑”。  相似文献   

14.
董玲 《知识窗》2011,(1):24-25
杜文达出生在安徽省萧县圣泉乡杜六村。他从小就爱动脑动手,遇到感兴趣的事总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一天晚上,正在上小学的他看到一本《科幻》杂志,上面说飞碟来自外星,由两个银灰色的轮子构成,飞起来比飞机还快。他觉得这东西很神奇,从那时起就对飞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对父亲说:“要是我能造一个飞碟出来就好了!”  相似文献   

15.
潘焕新 《知识窗》2007,(4):35-35
1915年1月,德国王牌飞行员、号称“空战之父”的波尔克驾驶着“信天翁”式飞机正躲在一朵浮云里窥伺战机。他占据高度优势,准备和对手的“伞”式飞机一决高下。  相似文献   

16.
超音速飞行后,飞机使用较短的“尖角”作为机翼 据外媒报道,美国宇航局(NASA)已经对一种新型的超音速飞机进行了投资,这种飞机的外形看起来与日本武士所用的四角飞镖非常相似,只不过对称的两组“尖角”一组长,一组短。  相似文献   

17.
2016年与2022年,由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刘志义率领团队自主开发出的两种耐热铝合金相继获行业合金牌号“2A43”与“212Z.1”。这不是刘志义第一次看到自己的科研成果顺利“奔现”,也绝不是最后一次,但那份藏于心底的欣喜与激动,却是多年未减。“择一事,终一生。我这一辈子几乎都奉献给了铝合金事业。”刘志义自1979年踏入湘潭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那一刻起,便一心扑在“如何能让这种人造金属更为坚固耐用”的方法探究之上,数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实验室中。“做科研需要专注,一定要守得住寂寞。”这是他在业内砥砺前行数十年的基本信仰。  相似文献   

18.
易水 《世界发明》2003,26(9):29
“经济舱综合症”本来指的是坐在飞机里时间太长会引发腿部的深静脉血栓(DVT)。最近,新西兰一位32岁的男子在计算机前一连坐了18个小时,结果他的  相似文献   

19.
正不管什么时候,都应秉持一股雄鹰展翅翱翔的勇气,冲破时光,以最美的姿态掠过苍穹,追随希冀中的精彩。对李国培来说,2016年是他人生中极为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的9月5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深圳市康风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风”)承办了“2016呼吸健康与安全论坛”;11月22日在深圳会展中心,康风参加了“中国国际高新  相似文献   

20.
保罗·麦克里迪(Paul Mac Cready)1925年出生于美国康乃狄格州新哈芬市,小时候性格孤独内向,喜欢一个人装配模型飞机,并常关起门来躲在小房间内摆弄这些玩意儿。 后来,他开始自己设计和制造各种模型飞机,并送去参加比赛。他14岁时制造的一架以橡皮筋供应动力的飞机,曾在空中飞行了将近13分钟,创下了世界记录。 他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屡次参加翱翔机飞行比赛。曾于1949年、1951年、1953年三次夺得美国全国翱翔赛冠军。1956年,他成为第一个在国际翱翔赛中独占鳌头的美国人。 翱翔机结合了麦克里迪最感兴趣的两门学科:航空学与气象学。1952年他取得了加州理工学院的航空学博士学位之后,成立了气象研究有限公司,进行有关紊流的天气变化的研究计划。这一段时期的工作很富有刺激性,他和他的助手常驾驶单引擎小飞机进入雷暴云的中心,为他日后的事业开创了一条道路。1970年,他决定运用他的多门知识来创造一个比较干净的世界,也就是使用不会产生污染的燃料来发动飞机和汽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