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在媒体激烈竞争的态势下,新老媒体的交流与融合不可避免。电视,具有传播符号多样、直观、视觉冲击力大的特点,而报纸具有冷静、理性、深刻的特点。电视读报节目的开设,便是电视媒体与报纸媒体相互融合的生动体现。2003年1月23日,凤凰卫视《有报天天读》开播:同年10月20日,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第一时间?读报》开播;3天后,东方卫视《早报早知道》开播;陕西电视台也在2004年推出了《早间播报》。同一时期, 相似文献
3.
电视读报节目,这两年可谓异军突起。先是凤凰卫视于2003年初开播《有报天天读》,短短半年时间栏目收视率挺进凤凰前三名。后来,央视也有了专门的读报节目——新闻频道每天早上的《媒体广场》, 央视二套早上的《第一时间》、四套的《新闻60分》等许多节目都开设了读报内容,一些地方台的早晨时段节目也纷纷增加了读报内容,如上海卫视“看东方” 相似文献
4.
电视读报节目的生存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报摘、报评引入电视,用声画语言来解读报章,这种新型的电视读报节目,这两年可谓异军突起,成绩不俗.凤凰卫视于2003年初开播"有报天天读",短短半年时间栏目收视率挺进凤凰前三名.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自2003年7月1日正式播出起,就推出一档全新早间读报节目"媒体广场",集萃各类媒体,每天清晨滚动播出两遍.湖南经视综合频道的"T2区",则主攻晚间9点时间段,主持人王燕以另类读报走俏三湘大地. 相似文献
5.
前言电台读报由来已久,而电视台读报也就是不到十年的时间,却因为它的信息来源广泛、投入成本低,化报纸的浩瀚庞杂为简单,弃电视制作的繁缛为简约,能够为那些想了解更多消息而又无暇看报的人提供一个电视阅读的平台。进入2003年,以凤凰卫视《有报天天读》为发端,中国各地 相似文献
6.
电视读报节目的生存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电台读报由来已久,而电视台读报也就是不到十年的时间,却因为它的信息来源广泛、投入成本低,化报纸的浩瀚庞杂为简单,弃电视制作的繁缛为简约,能够为那些想了解更多消息而又无暇看报的人提供一个电视阅读的平台。进入2003年,以凤凰卫视《有报天天读》为发端,中国各地电视读报节目一时间风生水起。哈尔滨作为有着浓厚读报文化氛围的都市,也理应有一个电视读报节目与之相应和。 相似文献
7.
在媒体竞争激烈的态势下,新老媒体出现交流与融合的趋势。电视读报节目的开设,便是电视媒体与纸质媒体相互融合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传播学角度分析了电视读报节目盛行的原因,针对现状提出了该类节目的隐忧,指出其未来发展方向,即必会从盲目走向理性,分众化是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电视荧屏掀起了一股读报之风,为电视媒介增添了一些活力."电视读报"节目以"报纸"为主要信息来源,依托"电视"为传播媒介,以新闻"二传手"角色出现,给受众带来了一次"新闻消费的革命".作为一种新型电视节目形式,一方面,"电视读报"影响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电视读报"目前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电视读报"现存缺陷的基础上,探究其成功途径. 相似文献
10.
凤凰卫视中文台2003年初开播《有报天天读》,短短半年时间栏目收视率挺进凤凰前三名,这是早期最成功的读报节目。不久,中央电视台在一套和二套分别开设《媒体广场》和《马斌读报》栏目。在央视的带领下,各地方台纷纷开办读报节目。一时间百花齐放,颇为壮观。《有报天天读》节目 相似文献
11.
自2003年凤凰卫视《有报天天读》节目诞生之后,电视读报节目作为一种新的电视节目类型受到较为广泛的欢迎,市场反应普遍较好,收视率较高,广告收益也不错。应该说,作为一种低成本运作的电视节目,它是相当成功的。目前,许多电视台都开办了读报节目,它俨然已是电视台意料之外的一个新的增长点,成为效仿者的标板。对于电视读报节目的研究也很多,学术文章也不少。但绝大多数都是对读报节目具体运作与优势优点的研究,却很少对其存在的劣势及不足深入分析,更谈不上对其前景的前瞻性研究。本文试图就读报节目的潜在危机与风险进行较为细致的探讨,希… 相似文献
12.
2003年初,凤凰卫视诞生了一个全新的栏目--"有报天天读".每天晚上,主持人杨锦麟把香港地区、台湾地区和世界各地的重要报刊随手拈来评论一番,他在节目里妙语连珠、嬉笑怒骂、亦庄亦谐,赢得了无数观众的眼球,节目收视率节节攀升,在凤凰卫视中位列三甲,杨锦麟由此被称为"中华读报第一人". 相似文献
13.
有些主持人的“说新闻”慢慢等同于调侃新闻,甚至对有的信息点评也十分的随意,这就会给观众造成一种“为了表现”的感觉,这是我们应该避免的一种倾向。 相似文献
14.
如今,《有报天天读》(凤凰卫视中台),《T2区》(湖南经济电视台综合频道),《孟非读报》(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马斌读报》(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媒体广场》(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等节目相继亮相荧屏,电视与报纸亲密接触,这既是新闻节目形式的一种创新,有利于拓展电视的生存空间,也是现代新闻理念——把观众的需求和满意度放在第一位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说起读报,很多人会想到“报刊选播”,这是电台的读报节目形式。而在近几年里,将报、报评引入电视,用声画语言来解读报章,成了一种新型的电视节目形式,成绩不俗。凤凰卫视2003年初开播《有报天天读》,短短半年时间栏目收视率挺进凤凰前三名。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自2003年7月1日正式播出起,就推出一档全新早间读报节目《媒体广场》,集萃各类媒体,每天清晨滚动播出两遍.而散落在各栏目间的读报板块,更是数不胜数。 相似文献
16.
吴镝鸣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4):63-63
电视读报节目如今成了中国电视界一道靓丽的风景,形成这一道风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生缘于中国报业的迅速发展,随着中国大规模都市报的崛起,中国报纸的市民化色彩大大增加。其次,不同媒介之间的互相融合也直接促成了电视读报节目的繁荣。当然也不能忘记文摘报纸在中国最流行。 相似文献
17.
随着竞争态势的加剧,媒体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也在拓展。自2003年由凤凰卫视推出《有报天天读》后,内地电视台也开始争相效仿,如今电视读报节目已成了各家必不可少的栏目。 相似文献
18.
电视读报节目的播报风格没有统一的标准,但至少要避免过分的没有感情色彩的“播音腔”。播报风格的改变主要表现在语言风格上,不妨向“说新闻”取经,多些口语化、个性化,把“读报”与“聊报”、“评报”相结合,语言风趣些,点评深刻些,神态自然些,做到亦庄亦谐[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2003年,凤凰卫视中文台的《有报天天读》、湖南经济电视台综合频道的《12区》、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的《孟非读报》、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马斌读报》等节目相继亮相荧屏,电视与报纸亲密接触,这既是新闻节目形式的一种创新,有利于拓展电视的生存空间,同时也是现代新闻理念——把观众的需求和满意度放在第一位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电视谈话节目发展十年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陆最早的电视谈话节目——1993年上海台的《东方直播室》开始,到2003年,中国的电视谈话节目已经走过了10年的发展道路。现在,从中央到地方,几乎所有的电视台都拥有了自己的谈话节目,它已成为电视主持人节目中的一种不可或缺的热门样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