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推进,科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诸如问题的提出牵强附会,科学猜想太过随意,过度自主的科学探究,等等。对于这些现象,虽然许多专家和教师也一再提出并强调过,然而这些盲点依然顽固的存在于课堂教学中。鉴于以上原因,重新审视当前的科学课堂教学,对这些“思考”进行再思考,以期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
“双减”背景下,科学课程受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初中科学教师也在积极探索如何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才能让“双减”政策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得到顺利落实。文章简要解读了“双减”政策的内涵,分析了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探索了“双减”背景下的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策略,通过“破立”并行、科学“加减”的方式,促进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同时也能为初中科学教师提供参考借鉴,从而为“双减”政策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的顺利落实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3.
“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生成”是课堂教学中的必然,教师必须科学而艺术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课堂教学精彩不断,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4.
乔占国 《内蒙古教育》2005,(9):22-22,27
笔者有幸观摩了一些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示范课,感觉不少教师的“问题式”课堂教学最常见的形式有两种:一是教师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师问生答。二是学生看课本自主学习后,向教师提出问题,由教师或学生进行解答,表面上看是“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实际上是教师控制着学生的思维,没有真正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实践后发现教学效果一般,于是好多教师对“问题式”课堂教学产生了怀疑:其实这些都不是“问题教学”出了错,而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出现了问题。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发生一些“意外事件”,令教师措手不及,许多优秀教师能够做到从容应对、巧妙化解,在“前台”表演着的是不同凡响的教学艺术,在“后台”“导演”着的却是科学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6.
一、科学“情境-问题-探究”式教学 科学“情境-问题-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教师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在此情境中发现问题,激发起探究欲望,从而自主探究、主动建构知识的科学课堂教学体系,其中“情境”为知识产生或使用的具体环境,“问题”为学生在情境中发现并想要解决的对象,“探究”为学生在情境中自主进行的各种学习活动。[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很多教师害怕课堂上没有声音,没有活动,静悄悄的,尤其是公开课。要是课堂上一片安静,其结果极有可能就是听课教师听得无聊.上课教师上得惶恐。所以,“静”也就成为许多教师课堂教学的大忌,“动”则顺理成章地成了我们语教师共同的追求。诚然。语课堂不应该是死气沉沉的分析。也不应该是教师慷慨激昂、口若悬河的讲解,而应该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于是乎,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课堂,总是热闹非凡,一派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8.
如何选择“做中学”科学活动的主题和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中法合作开展“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研究以来,许多幼儿园的教师都开始尝试着用“做中学”的方式开展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案例研究与实践探索,教师们目前感到困惑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选择“做中学”科学活动的主题和内容。作为研究者,我们在经过接受法国专家的培训、  相似文献   

9.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和要求.许多教师把科学探究这一重要的学习方式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有些学校甚至把"课堂教学中有没有开展科学探究"作为评价和衡量一个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进行的科学探究活动却存在着一些盲目与困惑,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暴露了对新理念解读的肤浅,甚至走进了误区,对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开展更加有效的探究活动还无从着手.  相似文献   

10.
杠杆平衡是初中科学教学的重点之一,科学教师花了很大精力,但效果却不理想。怎样改变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关键是落实新课程理念,实施课堂教学“四化”。  相似文献   

11.
戴振华 《河北教育》2003,(10):33-34
笔者参与了对小学课堂教学中“问题”的优化和呈现策略的研究,通过两年来的研究和实践,相继形成了一系列具体的可具操作性的策略,并运用于课堂已初见成效。对科学课堂中的“问题”,我们主要从教师问题和学生问题两个层面作微观的界定,并以此开展探索性的研究。下文主要论及教师层面问题的优化和呈现策略,后继篇目主要论及学生层面问题的优化和呈现策略。  相似文献   

12.
粤教版《语文》必修3的第二单元是“科学小品”。科学小品文是“科学”与“文学”的结合物,既具有科学理论的严谨,又富于文学表述的情趣。这种独特的文体特征要求教师精心吃透文本,借助有“情”有“趣”的课堂教学,化科学之抽象为形象,变高深乏味为新鲜有趣,点燃学生内心向往科学之星火,让学生在愉悦中走近科学,读懂科学,探究科学,乃至写作科学。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努力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认真设计出“切合实际”又“合乎科学”的课堂教学结构。  相似文献   

14.
在现阶段的小学科学探究中,人们往往忽视问 题的价值内涵,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问题多由教师提出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 更重要。”但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问题的情 况令人担忧。低年级学生的提问还算积极,但随着年  相似文献   

15.
古代中国,尚没有形成正确的科学观,“格物致知”和“格物穷理”成为中国传统科学的指导思想。至近代,随着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传入,中国传统的科学观面临着冲击,随着思想认识上和语言使用上由“格致”向“科学”的演进,标志着近代国人科学观的正式确立。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区绝大多数的小学科学课堂,正努力践行着“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中心——通过探究活动提升学生的探究技能”的理念.课改之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看”的情况得到了大幅度的改进,代之而来的是学生人人参与的“教学活动”。应该说,学生在动用多种感官参与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动作技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这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17.
现今,许多“满堂问”的课堂存在提问“过多、过浅、过碎”的“三过”现象,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要治愈课堂提问的“三过”现象,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整合,对教学设计进行整体构建,以“主问题”搭建课堂教学的命脉,引领教师与学生的教学实践,还课堂以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8.
戚敏华 《广西教育》2007,(10A):21-21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两者共同的实践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上体现出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处理好“教”与“学”,“动机”与“效果”的关系,否则就会出现“教多”与“学少”的反差,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李约瑟难题”之所以提出和迟迟得不到解决,主要是因为包括李约瑟在内的许多人没有搞清楚中国科学与西方科学、科学与技术、科学与经验、经验技术与科学技术之间的本质差异,并且用所谓“辩证”的、“联系”的观点把它们混为一谈所致。我们只要运用概念明晰的形式逻辑方法对之进行严密的逻辑分析,就会发现“李约瑟难题”完全是一个毫无研究价值的“伪问题”。  相似文献   

20.
猜想是“做中学”科学教育活动的重要环节,没有猜想,就不会去进行科学验证,没有科学验证,就不能形成对问题的科学解答,最终也就没有科学探究活动。在“做中学”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应放手让幼儿进行多种多样的猜想,增强幼儿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兴趣。但是,在实际活动中,幼儿的猜想常常是幼稚的,有时甚至是错误的。如何不打击幼儿猜想的热情,让幼儿针对问题进行理性的猜想,将幼儿从“胡思乱想”带进“有效猜想”,体验猜想的乐趣,这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