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交往缺失:幼儿教育中的交往问题(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往既是人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从教育者的立场看来,家长希望孩子能与他人交往,并希望孩子有较强的交往能力,不愿意看到孩子没有玩伴,也不愿意孩子孤独。教师更希望每个幼儿都能够与同伴友好相处,互相关心,相互帮助,团结合作。幼儿也常常希望自己有真正的朋友和玩伴,而且这种欲望随着年龄的增长日益强烈。然而,在功利的社会中,  相似文献   

2.
交往既是人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也是当今建设和谐社会对人的要求。“学会共处”是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幼儿期是人的良好道德意识和道德情感养成的最佳期,幼儿与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是幼儿德育、建设和谐社会和提升21世纪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教育内容之一。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教师必须关注和思考的问题。为此,我同在对课题《促进幼儿同伴交往的有效方法与途径研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对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索,本文谈几点体会和做法。  相似文献   

3.
3~6岁的幼儿是处在与周围人群关系形成和发展的非常时期,我们应当鼓励幼儿与小伙伴交往,让“孩子教育孩子”、“孩子影响孩子”,使他们在相互交往中获得社会生活的经验,学会怎样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发展社会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4.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交往能促进个人更好地适应社会。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最好时期,而语言是交往能力发展的基础,是与人交往的基本技能。大多数孩子从小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一定的交往能力。这个现象的普遍存在,不容忽视。因此,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增强幼儿社会能力的交往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各种途径中,角色游戏可以为孩子提供模仿、再现人与人关系的机会,为他们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苏芬 《山东教育》2002,(36):39-39
人要生存发展,就必须与他人发生联系,进行交往,特别是幼儿时期的交往,不仅能使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对其健康成长也极为重要。但是,如今大部分家长比较注重幼儿智力的发展,却忽视了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常把孩子关在家里,不许他们交朋友,使孩子的交往范围大大缩小,孩子慢慢变得封闭自己,任性,不知谦让。怎样让家长理解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重要性,科学地指导孩子,并真正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呢?我不断寻找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一、让家长转变观念,理解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重要性现在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过分关心,过…  相似文献   

6.
林珠娜 《广西教育》2004,(10A):34-34
目前幼儿社会性教育已受到广泛的重视,因为幼儿时期的交往能促进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同时,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重要。在社会性交往的过程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交往方式,通过交往,能使幼儿了解和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因此,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不仅是时代的需要,更是提高人才素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交往是人与人之间架起沟通、友谊桥梁的重要手段,也是现代社会人类发展的需要.而这种需要正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更显得日益强烈了.促进幼儿同伴交往.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符合当前社会改革的迫切需要.同时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有意识地为幼儿创设良好的交往环境和机会.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使幼儿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人,如何培养幼儿交往能力呢?  相似文献   

8.
目前幼儿社会性教育已受到广泛的重视,因为幼儿时期的交往能促进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同时,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重要。在社会性交往的过程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交往方式,通过交往,能使幼儿了解和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因此,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不仅是时代的需要,更是提高人才素质的要求。一、根据幼儿特点,培养交往能力在社会交往中孩子善于模仿,为了给幼儿提供更多的交往机会,让幼儿学会交往,家长首先要作出表率。如:孩子的同伴来家里玩,家长要热情接待、倒水、递水果或饮料,也可以进行简单的交谈,小客人走时,要礼貌地送行,欢迎…  相似文献   

9.
孩子早晚要步入社会的.在快速发展的未来社会里,一个人能否适应社会.需要具有较强的社会交往和活动的能力。然而今天的独生子女恰恰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机会,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有着不合群、自私等表现。幼儿将来能否积极地适应各种环境。能否协调好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能否勇敢地担任起社会责任.能否乐观地对待人生等显得极为重要。因此。培训幼儿的交往能力.不仅是时代的需要,更是提高人才素质的迫切要求。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除了传播知识、技能外,还应加强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使幼儿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0.
徐冬英 《成才之路》2014,(21):67-67
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说过:“游戏是孩子的生命,游戏是孩子获取知识的基本活动形式。”游戏是幼儿园的主导活动,在角色游戏中,幼儿之间通过各自分工装扮角色,不停地进行着交往。那怎样在角色游戏中更好地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呢?我们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展开。一、加强幼儿与幼儿间的关系,授予交往技能,提高交往水平 角色游戏都有一定的主题,幼儿通过扮演每个主题中的角色,能了解角色之间的关系。在游戏中,由于每个角色都有着不同的身份,因此幼儿之间必须有语言交往。如医院游戏中,医生和病人发生语言交往;银行游戏中,银行工作人员和客户发生语言交往。那么,教师如何在游戏中教导幼儿交往技能呢?下面就谈谈我在教育实践中的一些体会。(1)丰富交往语言,激发交往欲望。每个游戏主题都有相应的交往语言,教师可以根据主题先和幼儿一起扮演角色,然后再让幼儿与幼儿相互扮演。如交通警察游戏,老师当警察、幼儿当过路人,以角色的身份主动与幼儿交谈,从中不仅教给了幼儿一些交通常规,也教会了幼儿的如何交谈。经过多次不同的扮演,幼儿在游戏中就会模仿着老师的样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与人交谈。  相似文献   

11.
3~6岁的幼儿是处在与周围人群关系形成和发展的非常时期,我们应当鼓励幼儿与小伙伴交往,让"孩子教育孩子"、"孩子影响孩子",使他们在相互交往中获得社会生活的经验,学会怎样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发展社会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12.
论幼儿教育中的交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城市中很多幼儿孤独的原因在于,成人把孩子交给了一个虚拟的生活世界,孩子们在这样的虚拟世界中进行着一场虚假的交往。幼儿是在交往中接受教育的。成人与幼儿交往的过程就是教育过程,必须以真实的交往与幼儿发生真切的关系。真实交往的实现要求幼儿与教师、父母以及同伴之间平等、真诚、宽容和理解;在幼儿的交往生活中,必须关注交往的形式与交往的语言。  相似文献   

13.
汤悦 《黑河教育》2013,(7):83-83
幼儿的交往能力是幼儿在自由游戏、集体生活、共同学习及相互交往的过程中主动发展起来的能力。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对他们一生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通过交往能积累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使幼儿逐步了解和熟悉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发展他们分析思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通过组织活动,创造交往机会1.结合主题活动,班级墙面上布置"快乐花园"专栏,园  相似文献   

14.
交往是人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人的要求。菲律宾大学临床儿童心理学家马·劳迪斯·卡丹曾说:“一个社会交往能力低下的孩子比没有进过大学读书的孩子具有更大的缺陷。”同样,马来西亚心理学教授玛丽亚尼·默德也曾讲过:“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直接影响到他的学习成绩,优胜的社会交往能力能够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感知能力及身体体能的发展。”而现实的生活中,幼儿同伴间交往能力发展滞迟,如何让幼儿的交往能力在感受体验中得到发展,笔者认为创设有效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一、创设自由、宽松的心理环境  温馨、和谐的环境是幼儿成长的基…  相似文献   

15.
社会交往既是幼儿发展的基本需要,也是幼儿发展的基本条件。在寻求促进幼儿社会 交往能力发展最佳途径的课题研究中,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有利于幼儿社会交往的教育活动, 其中园内活动包括:各类游戏活动,学科教学活动,小组活动,值日活动等;社区活动包括 :参观、慰问、购物等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促进了幼儿同伴间、师生间的交往,尤其是 社会实践活动使幼儿的交往范围扩大了,极大地促进了幼儿与周围其他人的交往,对幼儿社 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社会实践活动方案的制定,首先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征和交往能力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在幼儿在一日生活和游戏过程中,幼儿与同伴合作分享,矛盾与争论,在真实自然的交往情景中互相观察,互相模仿。幼儿一日生活和区域活动中最能体现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教师关注学前儿童的行为表现,从幼儿的个案观察中教师可以发现每个孩子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各有千秋,本文采用白描的个案记录手法,记录了该幼儿与同伴、老师交往中发生的事件,从个案中感悟怎样有效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一、培养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17.
重视儿童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是近年来国际儿童语言教育的一个共同趋向.现在的幼儿受到祖辈父辈的过度爱护而缺乏与人交往的机会,因而交往语言比较贫乏,我从本班幼儿的实际出发,采用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语言交往教育活动. 一、创设良好的交往氛围,让孩子想说、敢说  相似文献   

18.
交往是人类生存的一种基本需要,也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幼儿的社会交往是生长发展与个性发展的需要,是完成个性社会过程的需要,通过交往可以使幼儿了解和认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学习社会道德、准则和处理人们之间的关系,已形成适应社会要求的社会行为,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全家几代人围着孩子转,久而久之,在这一代孩子身上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不合群的不良因素,从而造成孩子交往、合群能力差,大多孩子都不愿与人接触,自己的玩具、食物、用具等一律不让别人碰,班里的玩具、图书等都想全部据为己有,不愿和其他幼儿分享、合作。那么,应该如何使小班的幼儿学会和人交往呢?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21,(55):167-168
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幼儿阶段是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但是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出于家庭生活因素的考量,很多家长会到经济更加发达的地区去打工,以此来求得更为丰厚的收入,为家庭提供更好的经济条件。但是,由于大城市的生活成本普遍较高,加之家长工作较忙,很难有时间去照顾孩子,只能不得已将孩子留给爷爷奶奶或是外公外婆来照顾,导致孩子成了留守幼儿。而从留守幼儿的角度来讲,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无法对他们在生活以及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惑进行讲解,而老一辈所具有的教育思想往往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发展需要,导致留守幼儿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交往能力弱、自卑的情况。文章就从幼儿社会性发展中的人际交往为出发点,探讨家园合力,促进留守幼儿交往能力提升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超常发展,到将来完成自己没有实现的心愿,成为有才能的人。一些人也无根据地任意夸大其词,说孩子的接受能力如何如何的惊人,忽视了幼儿的认知规律,把幼儿当成“小大人”,将小学内容下放至幼儿园,盲目实施“超前教育”,结果事与愿违,适得其反,使幼儿产生厌学心理,对数学失去了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