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学里都已初步学过直流电路的原理,对直流电路的规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面对电流的稳恒条件和导电规律谈点看法。1 电流的稳恒条件 (1)电流强度和电流密度矢量 电荷的定向移动就形成电流。电流产生的条件有两个:(1)存在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自由电荷);(2)存在电场。 在一定的电场中,正、负电荷总是沿着相反方向运动的,而正电荷沿某一方向运动和等量的负电荷反方向运动产生的电磁效应大部分相同。尽管在金属中电流是由带负电的电子流动形成的,而在电解液和气态导体中,电流却是由正、负离子及电子形成的,为分析方便,习惯上把电流看成是正电荷流动形成的,并且规定正电荷流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这样,  相似文献   

2.
矛盾规律应表述为对立统一转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说:“就本来的意义说,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事物的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宇宙的根本规律。长期以来,人们都把矛盾规律表述为对立统一规律。我认为,把矛盾规律仅仅归结为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是不够的。因为矛盾双方不仅是对立和统一的,而且是相互转化的;转化是矛盾的普遍属性,它同对立、统一三者构成了矛盾的根本特性,缺少任何一个都不能完整地表述矛盾规律。因此,我认为矛盾规律应该表述为对立统一转化规律。把矛盾规律表述为对立统一转化规律,在哲学史上,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著作中  相似文献   

3.
在电磁感应现象中,根据推动电荷产生电动势的非静电力不同,感应电动势可分为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两大类. 1.动生电动势 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导体中的所有自由电子将随导体一起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因而受到洛伦兹力的作用而发生定向移动,如图1所示.这样就在导体的a端积累了正电荷,在b端积累了负电荷,导体中形成了由a指向b的感生电场E′.当感生电场的电场力和洛伦兹力相平衡时,导体两端形成稳定的感应电动势Eab.  相似文献   

4.
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它揭示出自然界、社会和思想领域中的任何事物以及事物之间都包含着矛盾性,事物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设计是一个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相反相成与相辅相成"的思维方式有益于拓展设计思路,是一个"从问题到问题自身"的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是设计师需要重视的哲学智慧。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以来,我国学术界在阐述和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这一原理的过程中,对其中一些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理解,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归纳起来有下述几个问题。关于矛盾、对立、对立统一、斗争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争论的主要问题是:(一)矛盾和对立是否有严格的区别?第一种意见认为对立的统一既矛盾。统一的相反是对立,统一中包含着差别或对立,差别或对立中又包含着统一,二者的辩证关系构成矛盾。统一和对立都是矛盾本身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所以,对立和矛盾是有区别的,不能等同使用。第二种意见认为,矛盾和对立在同一关系  相似文献   

6.
学生学习电场强度、电势能、电势等重要的基础概念,大多感到不好理解。特别是对在正、负电荷形成的电场中,各点电势的正负和检验电荷的电势能的正负之间的关系,电场力对正、负电荷做功的正负和它们的电势能增减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所在的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的电势高低的关系(是顺着或最逆着电力线移动电荷)等有关结论,总是混淆不清,难于记住。在运用有关这方面知识时,往往不知从何着手。因此必须教会学生如何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的方法。即在学生对电场强度、电势能、电势等知识有了初步了解后,应给学生进行系统小结,再教学生推导,在正、负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移动正、负电荷时电场力做功的各个结论。这样就能使学生加深理解,便于记忆,提高逻辑推理能力,作到迅速准确解答有关问题。具体教法如下。  相似文献   

7.
在高二物理电场这章的教学中,常碰到这样的两个问题:一个不带电的导体B附近放一正电荷A,结果在导体B的两端将出现正负等量的感应电荷,近端为负电荷,远端为正电荷(如图1(a)所示)。如果在导体B附近放一负电荷A,则在导体B的两端也将出现正负等量的感应电荷,近端为正电荷,远端为负电荷(如图2(a)所示)。当把导体接地后,两种情形下导体远端的感应电荷都将消失。对于这两个问题,大部分参考书上是这样解释的:前一个情形下,这是由于从大地来的负电荷与导体A远端的正电荷中和的结果(如图1(b)所示);后一种情形下,这是由于导体A远端的负感应电荷沿接…  相似文献   

8.
在高二物理电场这章的教学中,常碰到这样的两个问题:一个不带电的导体B附近放一正电荷A,结果在导体B的两端将出现正负等量的感应电荷,近端为负电荷,远端为正电荷(如图1(a)所示)。如果在导体B附近放一负电荷A,则在导体B的两端也将出现正负等量的感应电荷,近端为正电荷,远端为负电荷(如图2(a)所示)。当把导体接地后,两种情形下导体远端的感应电荷都将消失。对于这两个问题,大部分参考书上是这样解释的:前一个情形下,这是由于从大地来的负电荷与导体A远端的正电荷中和的结果(如图1(b)所示);后一种情形下,这是由于导体A远端的负感应电荷沿接地导线流入大地的结果(如图2(b)所示)。  相似文献   

9.
物理化学教学中存在着质量互变、多样统一、对立统一等哲学问题 :凡是ΔH项和Δ(TS)项符号一致的反应 ,都存在改变反应条件使ΔG变号的问题。突破ΔG =0这一点 ,事物的质就发生根本变化 ,即ΔG =0是量变到质变的关节点。相图中的三相点、电导滴定曲线中的转折点以及溶胶中的 ξ=0都是量变到质变的关节点。凸液面和凹液面产生的附加压力均指向曲面的球心方向 ,由此导致溶液难沸腾 ,云中雨滴难形成 ,都表现了新相难生成这一规律 ,是多样统一的体现。稳态近似法就是建立在自由基的生成与消耗速率相等这一矛盾统一体的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10.
任何事物都有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又是对立统一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教了《导体与绝缘体》一课后,我对这个抽象的哲学观点有了进一步的体会,觉得完全可以在科学课中得到印证,并让学生对这一观点有初步的感知。通过研究教学内容、试讲,我发现这一课主要有以下几对矛盾:1.认识对象——导体与绝缘体;2.学生反应——意料之中与意料之外;3.方法引导——教给正确的实验方法还是通过实验找出正确的方法;4.实验结果——亲自实验的结果与科学常识。这些矛盾是在反思过程中逐渐突显出来的。怎样处理、解决这些矛盾*我反复研究…  相似文献   

11.
物理化学教学中存在着质量互变、多样统一、对立统一等哲学问题:凡是ΔH项和Δ(TS)项符号一致的反应,都存在改变反应条件使ΔG变号的问题。突破ΔG=0这一点,事物的质就发生根本变化,即ΔG=0是量变到质变的关节点。相图中的三相点、电导滴定曲线中的转折点以及溶胶中的ξ=0都是量变到质变的关节点。凸液面和凹液面产生的附加压力均指向曲面的球心方向,由此导致溶液难沸腾,云中雨滴难形成,都表现了新相难生成这一规律,是多样统一的体现。稳态近似法就是建立在自由基的生成与消耗速率相等这一矛盾统一体的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12.
在电磁感应现象中,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会产生动生电动势,这是由于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使自由电荷受到洛仑兹力作用而产生的;当回路中磁通量发生变化时,会产生感生电动势,这是由于变化的磁场周围产生电场而产生的.此时的导体或回路就相当于电源,在一些电磁感应问题中,这样的电源常常有两个,在求解此类问题时,有些学生常常感到无从下手...  相似文献   

13.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间万物都处在发展变化中,是矛盾双方即对立又统一,共同推动事物的变化发展.同样,数学问题中也充满了各种各样矛盾,我们应该用辩证的数学思维分析研究数学问题中的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寻找问题的突破口.1动与静的对立统一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只有在运动的事物中寻求相对的静止,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只有用运动的观点看待事物,才能把握事物的全貌,二者是辩证统一关系.在解析几何中,静态的曲线、曲面可以看成满足几何条件的动点的轨迹.而数学中的最值问题可以通过探索变量的动态…  相似文献   

14.
问题解答     
问:电流的方向究竟是从阳极向阴极方向流动,还是从阴极向阳极方向流动?(海门常乐中心小学杨秉彝) 答:电流就是电子(负阴电荷)有秩序的运动。迫使自由电子(物体中不受本原子核的电场所束缚,而在整个物体中流浪着的电子)在导体内以一定方向活动的力量,是由于导体的一端(阴极)的电子过剩,而另一端(阳极)的电子不足所造成。物体内的阳电荷是坚固地结牢在原子核里,不能流动,所以在电场力量(两极间对电荷的吸引和排斥的力量。每一种电荷都为它自己的电场所包围着)的作用下,只有电子才会向阳极方向流动。因之,电流是电子从阴电荷向阳电荷,从阴极向阳极方向的活动。  相似文献   

15.
在关于价值规律的讨论中,涉及到价值规律与有计划按比例规律的关系以及价值规律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问题。本文提出:这两个经济规律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的矛盾运动来源于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弄清了这个问题,有关这两个经济规律的相互关系以及价值规律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就是好理解的了。下面想对此作些初步探讨,愿与不同意见的同志共同研究。不妥之处,望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6.
对立统一规律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的根本规律。它告诉我们,有矛盾的对立,就有矛盾的统一和相互转化。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在一定的条件之下,矛盾的东西能够统一起来,又能够相互转化。”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在学习数学的思维活动中,就普遍地存在着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比如,具体和抽  相似文献   

17.
太极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灵瑰,它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易学,发展于中国的道学、儒学文化,并且涵盖由印度传入中国的佛教文化;太极文化以太极图形、色彩的相互矛盾关系,表达了"全息一元"和"一分为二"的宇宙观,说明了一切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对立统一的根本规律;太极图包含了关天事物发展的终极目的和根本规律的哲学理念:在相互矛盾的对立体中追求平衡与统一,实现矛盾各方的相互包容、化解,最终使矛盾的对立各方趋向多元的和谐统一;以太极图为标示的太极文化所蕴含的哲学思维和文化观念等,为太极拳运动实践提供了思想依据。太极拳作为表述中华太极文化的生命形态或典形载体,太极图示所表达的哲学思维和文化观念应是其核心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正一、改变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现象、规律的过程传统的物理教学过程是由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实验探究、巩固知识和运用知识几个环节顺序连贯地组成的。而信息技术是把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知识融为一体。例如:《电流的方向》这一节,就可以运用电脑动画把导体中的正负电荷用来表示,当通电以后,正电荷移动就开始移动,此时电流的方向就可以很明显的表现出来。《分子热运动》这一节,也可以用电脑动画形象的表现,把一个装有空气的瓶子倒着放在  相似文献   

19.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万事万物都是矛盾体,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自身运动的根本动力,决定着事物的本质,而事物自身的运动则是事物内部矛盾的表现.对教育本质的研究也要坚持唯物辩证法的思想,从教育内部的矛盾入手,通过分析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从而揭示出教育的特殊本质.教师和学生的矛盾  相似文献   

20.
辩证思维就是按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形式来反映客观事物的思维活动。在物理学这门古老而充满生机的学科中,处处揭示着物质运动中的辩证关系和和谐秩序。在教学中将这些丰富的内涵展示给学生,使他们能用辩证思维对物理学中的概念和问题进行分析、判断、综合、推理等,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是极为有益的。本文拟通过部分教学实例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一、 摩擦力是否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在课堂上提出这一问题时,马上得到了学生的否定的回答,并举出实例证明:( 1)随传送带运动的物体,所受的摩擦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