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技术预见的发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技术预见是对科学、技术、经济、环境和社会的远期未来所进行的有步骤的探索过程,旨在选择战略研究领域和通用新技术。通常采用德尔菲调查方法。20世纪90年代以来,技术预见已经成为一股世界潮流,被各国用来确定科学技术发展的优先领域。中国科学院于2003年启动了“中国未来20年技术预见研究”,运用德尔菲调查、情景分析等方法识别和选择未来关键技术课题,构建官产学研沟通、协商与协调机制。目前项目进展顺利。  相似文献   

2.
《科学中国人》2007,(12):128-128
近年来.技术预见逐渐成为国际潮流.各科技强国纷纷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技术预见绝不是简单的技术预测,而是探索有利于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研究领域和通用新技术的系统方法。是科技发展战略制定、科学规划制定.战略研究领域识别与选择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中国未来20年技术预见研究(能源领域)实践,根据德尔菲调查回函专家的意见从节能技术、能源材料、重大装备制造和数值模拟与仿真四个方面对我国能源领域的共性技术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今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未来20年技术预见德尔菲调查方法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技术预见在科技发展战略、政策和规划制定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受到政府、学术界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德尔菲调查是技术预见最常用的方法。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德尔菲调查问卷设计经验基础上,提出了一套适合"中国未来20年技术预见研究"需要的德尔菲调查问卷问题设计、技术课题产生和德尔菲调查问卷统计分析方法。最后,作者提出了未来德尔菲调查方法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技术预见德尔菲调查中共性技术课题识别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共性技术对一国产业技术能力提升有巨大推动作用,其特性决定了政府应成为其供给与扩散的主要推动者.但是,当前世界各国对于产业共性技术的识别尚缺乏有效方法.在各国技术预见实践中,尚未有人根据德尔菲调查结果对共性技术课题识别进行研究.以"中国未来20年技术预见研究"能源技术领域为例,通过分析备选技术课题之间的相关度,得到若干项共性技术课题,以期为国家关键技术选择、优先发展技术领域的确定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技术路线图是一种有效支撑国家科技战略规划的方法,但是在现实的科技创新政策制定与执行过程中,由于单纯依赖专家先验知识,缺乏客观数据中的后验知识,易造成主观偏误性,导致技术预见、国家战略规划和行动计划的脱节。因此,需要提出一种基于技术知识图谱引导的专家交互技术路线图制定流程。通过绘制技术知识图谱与扫描技术领域态势、制定技术预见清单、专家访谈与问卷调查、技术路线图制定等步骤,支持专家知识与客观数据分析进行多轮交互,帮助专家意见快速收敛,从而更准确的把握未来技术发展方向。以中国工程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开展的"面向未来20年的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的智能机床领域实证研究,通过专家研讨验证了流程的有效性。提出的流程与方法对国家层面工程科技领域的技术路线图制定有重要支撑作用,通过技术知识图谱引导专家与数据进行多次交互迭代,在降低技术预见过程中主观偏误性的同时,产出可提供基础知识支撑的中间成果,避免长期迭代过程中的信息流失。流程以交互为手段有效连接专家知识和技术客观发展规律形成技术预见,通过预见路线图支持国家战略规划,最终以政策建议辅助落实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7.
材料技术预见及其政策含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国未来20年技术预见研究"材料技术预见的背景和方法,随后对德尔菲调查结果进行了系统分析和国际比较,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材料技术预见的政策含义,并提出了若干应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科学院等单位承担的“中国未来20年技术预见”实践中,发现我国专家的技术预见能力普遍比较薄弱。分析了我国技术预见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提高我国技术专家预见能力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刘继云  李红 《科技管理研究》2006,26(6):31-33,30
为了把握上海科技未来发展形势,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开展了技术预见。针对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领域未来发展趋势设计了调查问卷。本文以新材料领域的技术预见为例,运用德尔菲法、相关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对未来新材料技术的发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通过对上海市技术预见整个过程的实证研究,拓展了技术预见的方法体系,以对我国的技术预见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技术预见对于把握科技发展趋势,识别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发展机遇,提升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与技术预见主要国家相比,中国在技术预见导向、技术预见领域划分、技术预见信息技术应用、技术预见参与群体和创新政策研究等方面均表现出一定的差距。通过梳理技术预见的起源与演进,分析全球技术预见实践的历程,揭示了技术预见成为世界潮流的演变过程及其背后逻辑。结合技术预见的方法组合、指导思想、组织与操作和成果应用等分析了日本、韩国、英国、德国和俄罗斯近年来的典型实践案例,总结并提出了国外技术预见发展趋势。未来一段时间内,技术预见将围绕提高技术预见质量,提高技术预见效率,构建社会愿景和系统性预见4个方向发展。最后,结合中国技术预见现状,提出中国技术预见能力建设的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11.
英国政府持续支持技术预见研究。201 2年底,英国大学与科学国务大臣发布了由政府智库Foresight撰写的《技术与创新的未来(201 2年更新版)》报告。这份报告重新审视了未来20年驱动英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技术领域.并揭示了值得关注的新主题。  相似文献   

12.
德尔菲法在技术预见中的应用与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德尔菲方法的定义、基本特征、程序和优缺点。结合对中国未来20年技术预见研究的实践,分析了德尔菲方法的具体应用和修正过程,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在科技迅猛发展及其对经济竞争力与综合国力的作用不断增强的情况下,准确把握科技未来发展趋势已成为选定发展领域和制定适合国情的科技政策的首要条件。技术预见研究已构成创新体系管理的极其重要的一环。“技术预见”(foresight)并不是崭新的观念,技术预见本身具有展望未来、预做准备的意思。在各国的科技政策制定过程中,本来就具有预见和前瞻的成份。不过,以往科技政策中的技术预见,往往是由少数精英分子以个人独到的眼光所作的决策,并不强调制定程序及不同团体参与的重要性。英国学者马丁(BenMartin)和艾文(Irvine Johnson)于1983年提出通过全民参与及讨论以制定国家科技政策的想法,是希望改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科技发展重点领域技术预见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红  孙绍荣  刘继云 《科学学研究》2005,23(Z1):101-105
为了把握上海科技未来发展形势,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开展了技术预见。针对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领域未来发展趋势设计了调查问卷。本文以信息技术的技术预见为例,运用德尔菲法,相关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对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通过对上海市技术预见整个过程的实证研究,拓展了技术预见的方法体系,对我国的技术预见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基于技术预见和路线图的科技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服务于"十二·五"科技规划的制定工作,就科技规划与技术预见和路线图等相关认识,以及技术预见和路线图在科技规划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个基于技术预见和路线图的科技规划制定流程,供参考.科技规划必须适应人类主动塑造和创造未来的认识和实践需要.把技术预见和路线图的研究与实践融入科技规划的制定,是规划研究与实践的发展和创新需要,是制定和实施好科技规划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6.
技术预见强调相关利益者的参与,其德尔菲调查具有参与者广泛的特点.目前,国内外通过技术预见德尔菲调查遴选优先发展技术课题的案例很少.遴选优先发展技术课题必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优先发展技术课题的定义,二是连选优先发展技术课题的方法.首先,在参考国内外对"关键技术"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先发展技术课题的定义.其次,在借助"中国未来20年技术预见研究"德尔菲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构建了优先发展技术课题评价指标体系.再次,在利用多种多属性决策方法计算技术课题发展优先度的基础上,提出了用组合决策方法确定技术课题发展优先度的方法.第四,以"中国未来20年技术预见研究"德尔菲调查中18项与氢能源相关的技术课题作为案例,采用组合决策方法分别计算了18项技术课题发展优先度.最后,总结归纳了全文研究得出的基本结论,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技术预见和科技规划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樊春良 《科研管理》2003,24(6):6-12
技术预见已成为世界各国科技政策的发展潮流。本文考察了技术预见的意义,指出技术预见的实质在于它的过程性或程序性。正是由于其过程效益,预见成为一种有助于制定长远战略规划的新机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预期的理解;(2)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协商;(3)创造实现未来的机制。本文最后指出,技术预见是建立科学与社会的新的契约关系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8.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的2001-2009年期刊数据为基础,从文献的年代、作者、作者单位、发文期刊四方面对我国技术预见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归纳出我国技术预见研究的时间顺序、作者群、研究单位、期刊分布,揭示近几年来我国技术预见发展状况和特点,提出未来技术预见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生物医药产业共性技术路线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预见是生物医药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技术路线图是当前应用广泛、效果显著的技术预见工具。在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过程中,通过技术路线图的制定与实施,能够提高技术预见活动的准确度,把握产业共性技术发展规律,整合技术资源且规避技术投资风险。本文采用专利地图分析法对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共性技术进行遴选后,导出其几种发展趋势,绘制了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在近期(2012-2013年)、中期(2014-2017年)和远期(2018-2025年)的共性技术综合路线图。  相似文献   

20.
技术预见已成为当今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制定科技政策的重要工具。进入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Pusztai”、帝王碟、“SARS”以及禽流感等事件的出现,人们对技术发展,尤其是生物技术的潜在利益和环境风险的关注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这使得将社会性纳入到技术预见视野之中日益成为技术预见理论和实践的重要趋势之一。通过对生物技术案例的研究,试图阐述社会技术预见的特点和内涵及其对我国科技政策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