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此文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比较好: 恰切而新颖的比况。本文将人生的欲望比作罂粟,委实别出心裁而恰如其分。罂粟堪称一种“魔花”,其艳无比,其香惑人,可谓一种难以抵挡的迷惑。人之欲望又何尝不是如此?正如文中所说——“欲望是人生无法走出的怪圈”,“因为欲望的扩张,贪污、盗窃屡见  相似文献   

2.
鸦片俗名大烟 ,是一种毒品。那么 ,鸦片一词是如何得名的呢?鸦片是用罂粟果的汁烘干制成。罂粟原先产于南欧及小亚细亚 ,在公元前五世纪左右 ,希腊人把罂粟的花或果榨汁入药。发现它有安神、安眠、镇痛、止泻、止咳、忘忧的功效 ,希腊人称其音为“阿扁”。公元六世纪初 ,阿拉件人把罂粟传到了波斯 ,波斯人变“扁”音为“片” ,称其为“阿片”。在公元七八世纪的时候 ,罂粟作为药材从印度等地传入中国 ,中国人把“阿”音又发成了“鸦”音。从此 ,在中国就有了“鸦片”一词“鸦片”一词的由来$江苏省灌云高级中学!(222200)@董淑昌…  相似文献   

3.
梁漱溟的生命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漱溟以“生命”“自然”为根本观念,生命观是梁漱溟思想的核心。梁早年笃信佛学认为欲望是人生的一切,由于有限的人生不可能满足无限的欲望,所以人生基本是苦的。受其父亲和当时西化浪潮的影响,他又从佛入儒并认识到,苦与乐与欲望无关,而全视乎生命的活泼流畅。生命是动的是活的相续,人生的意义在于创造,人能创造是因为人有“心思”,但“心思”仅作用于外在世界,对人的内在生命不起作用。梁的生命观受柏格森的影响甚大,但将生命归结为意欲却有失偏颇,而意欲与理智也很难分开;强调人生应向内追求固然不错,但任何生命意义的设置和实现都不可能离开自己生活于其中的社会与自然,且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内在于人的生命之中。  相似文献   

4.
庄子的人生哲学是庄子思想的核心内容,而“超脱”是其人生哲学的主旨。从自然、社会和欲望给自己造成的人生困境中超脱出来,庄子要达到“逍遥游”的绝对精神自由的人生最高境界,实现其“达人”“至人”的人生理想。  相似文献   

5.
四、课堂是学生个体表现体验成功自信快乐的地方 有位哲人说过,人生有两大欲望:一是生存的欲望,二是表现的欲望。其实人的一生有许多欲望:升学的欲望、成功的欲望、表现的欲望、吃的欲望、过得比他人幸福风光的欲望……从一个人的表现欲望、生存欲望到成功欲望、致富欲望。这都是支撑一个人努力学习、工作的动力。当一个人的表现欲望无法得到满足的时候.就会想出其它满足欲望的途径来。而不管这种欲望是否符合道德规范。比如,学校里的“调皮生”往往是学习成绩不良者。因为。这些学生无法从学业成绩上得到表现的机会.就只好通过调皮捣蛋来达到让同学关注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幸福”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字眼.追求幸福是人们天生的志向。也是天经地义的生命欲望。英国社会改革家欧文阐述他的“新社会观”时指出:“人生来就具有谋求幸福的欲望,这种欲望是他一切行为的基本原因,是终身都有的。”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幸福,人生的意义是获得幸福;追求幸福和享受幸福,是人生终极目标和终极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7.
【题目】英国作家萧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欲望,二是欲望太多。而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则提出了这样一个快乐方程式:快乐=物质/欲望。从经济学的观点看,物质消费越大.欲望越小,快乐就越大;相反,如果一个人的物质消费有限,而欲望无穷大。则会感到痛苦。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请以“欲望与生存”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8.
一、人生而有欲。相持而长《苟子》指出:“人生而有欲”,“所受乎天也”。这里的“欲”指人的欲望、需要。它是人的一些心理活动赖以进行的主观因素,也是人的一切行为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9.
冯友兰的人生哲学可以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他在前期提出了以欲望为基础的中道说,对人生取一种现实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态度,既不否认人的欲望,亦不任其放纵泛滥,提倡一种以欲望调和为原则的合理的人生观。冯友兰在早期还对梁漱溟的"人生三路向说"既有吸收,也有批评。两人虽然都承认欲望对人生的作用,但梁漱溟以消灭欲望为人生之最终目的,而冯友兰以欲望的持中调和为人生之理想。  相似文献   

10.
被遗忘和被发掘的张爱玲;张爱玲小说关注了日常生活中的“人”:在从古典文学传统意义上的“道德人”到90年代“欲望人”的历史链条上,张爱玲小说表现的是一个有着旧中国印记、同时又带有欲望倾向的“现代人”,她和她的作品因此在文学史上获得了一席之地;张爱玲同鲁迅在历史精神上的连接与分离,显示了文学对“人”的探求在人生另一面上的推进,从而在一个较为深入的层面奠定了张爱玲的文学史地位。  相似文献   

11.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人生.”由此可见.好习惯是人生的一大财富.为人一生的成功与幸福助力:而坏习惯则是人生的债务.成为制约人一生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2.
小草给我们的印象就是“平凡”,可是小草能顶住巨石,钻出稚嫩的绿芽。蚂蚁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就是“渺小”,可是却被科学家认为是世界级的大力士。森林里,毒蘑菇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色彩艳丽,可是它内藏居悔,误食就没命了;“路啊路,飘满红罂粟”,罂粟是何等的艳美,但它却是鸦片的前身,“孰知罂粟之毒有甚于蛇者乎?”沙漠中,海市蜃楼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那么美,让人产生无限希望,到头来却是虚幻一场。  相似文献   

13.
我要表现的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人性的人生形式。”……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育的特征充分展现了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欲望是一种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巧设悬念,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理,这样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用不着教”,这句话既道出了教学的目的.又道出了学生掌握方法后能自主获取知识,去寻求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为中心。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的心理小心经历了一个从超我情结到自我的尴尬,再到本我欲望的书写过程。“超我情结”是一种个人欲求对社会规范的认同,是一种高蹈的救世情怀的体现,“自我尴尬”是本能欲望在社会道德规范的冲突中,主人公的精神处于一种被围攻的尴尬境地。而“本我欲望”则是对“超我情怀”的颠覆,是个人化欲望的直接书写。在现实的自下而上原则中体现出的人的本真存在,才是学的使命,作家的使命。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世界观是在近代欧洲出现的理解人的新观点,近代世界观的前提是把所有的存在都理解为相互分离、对立的东西。从这一角度看,人是跟自已之外的所有事物完全分离地、对立地、独立地、孤立地存在着。因为具有这样的存在论特性,所以人被看成是追求自身欲望和最大程度地满足自身欲望的存在者。决定人个体命运和社会价值的第一大要素便是自身的生理年龄阶段,欲望强的阶段社会价值大,欲望弱的阶段社会价值便小。年轻人既是欲望的主要生产者,也是欲望的主要消费者,他们构成了社会价值的主体、主流,消费的流变决定着社会价值的流变;而老年人随着欲望减弱、消费下降的“变老”,变成了“最无用的阶层”,“无用”即意味着“多余”,老年人沦落为劣等的社会存在,他们因此也突然失去了在社会中的话语权,人类自古以来崇老尊老的历史被颠倒了,人的老年时期沦落到了卑微痛苦的时期。近代世界观和由此而产生的价值观,是老年人命运失落的总根源。现代社会人的老年期越来越长,而这实际上意味着痛苦的、羞辱的人生越来越长,“幸福地变老”在现代文明中消失了,幸福地拥有整个人生变成了人类的幻想。只有改变分离的世界观,建立统一体的世界观,才能够开创和建立包括人的一生在内的人类幸福生活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7.
童年时,在故乡漠河北极村,我家的窗根下栽种着很多罂粟花,这花红、紫、白、黄都有,花瓣有单层的,也有多层的,花质柔软如丝绸,香气蓬勃,很爱招蝴蝶。家人都很爱惜这花。可是,当我上初中时,这花就不许栽种了,因为它是毒品的原料。那时我很难过,想着我们种花是为赏它,又不吃它,缘何剥夺了罂粟被赏和我们赏花的权力呢?人们都称罂粟是有毒的花,我觉得这很冤枉它,其实真正有毒的是人的心。它的美是让人“悦目”的,而不是供人吸食的。欣赏美只带着一双眼就可以了,若再加上一张饕餮的嘴,罂粟当然会对蹂躏它的人反戈一击。“非典…  相似文献   

18.
《老子》对“欲”的理解包括满足人的生存之欲及去除贪欲。《老子》所谓“无欲”,不是完全没有欲望,而是肯定人衣食住行的应当之欲,满足于人的真实需要,反对的是不知足的贪欲。《老子》的欲望叙述为我们构建和谐人生提供了一种智慧策略。  相似文献   

19.
人生的最大需求是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一种心灵的体验,要用心去感受,用情去触摸.幸福是人生活的永恒目标,而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事业,其直接目标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其终极目的则应为了人幸福地生活.这其中的“人”,不仅包括学生,也应包括教师.教育丰富的主客体内容使得教师这一职业拥有其他职业无法比拟的情感体验.当代社会呼唤“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20.
李世轩 《教书育人》2007,(12):32-33
人都是有欲望的,教师也不例外。学校领导面对教师的“善恶”欲望,心中应有一杆秤,掂量这些欲望对学校发展的作用。如果让教师的这些欲望成为贪婪之源,让其不断膨胀,那管理将会进入一个“衰竭期”。就像气球一样,无限的充气就会爆裂。如果一味地遏止欲望,教师就会如跑了气的气球,扁扁的没有一丝生气。因雌.学校管殚者就应当整体地把握这些欲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